用興趣療癒自己也為他人創造第二人生 嘉義市不老生涯規劃師李玉玲:學習新事物,讓我更年輕快樂
退休後再學習,點亮第二人生!
文/嘉義市政府廣告企劃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退休後學才藝只是消磨時間,但在嘉義市有一群人可不只這樣想,他們是懷抱一身本事的銀采達人及不老生涯規劃師,除了透過嘉義市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媒合到各個據點、活動場合表演才藝,還能與同齡的人分享生活與觀點,一起尋找下半場的新人生。
和李玉玲約在嘉義市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的一樓,這是嘉義市政府多年前努力爭取國有閒置房地,申請前瞻計畫補助經費,提供服務「銀寶」及「幼寶」,並沿襲既有的名稱,稱之為「寶智大樓」的綜合服務園區。李玉玲得知要接受採訪,她老早就在筆記本上做了滿滿的筆記,國中老師退休的她,一如往昔很認真準備,但她不只會做功課,也很會玩。她把才藝證照拿出來,大圓圈畫認證導師、適能輔療指導師、長者撫觸按摩芳療師等洋洋灑灑,但這只是她會的才藝冰山一角,「我之前還有學編劇、看影片學紙黏土和版畫,想學的事太多了。」
今年,李玉玲加入嘉義市「不老生涯規劃師」與「銀采達人」,想把自己的一身絕活分享出去,「當老師的就是喜歡學、喜歡分享,退休後還有很多的時間,再去主動學習交流,我覺得這也是另類的幸福。」擁有一身才藝,不僅自娛,也想走入人群。
退休後再學習 分享才藝也分享人生
今年61歲的李玉玲,三年前提早從教職退休,最後幾年因為擔任教學組長,壓力大也容易緊張,家裡、學校兩頭燒,導致胃出問題而開刀,這才終於下定決心提早卸下教鞭。
從小就將老師做為終身志業,小學四年級就會拿起書本教鄰居小孩寫字,突然退休下來難道不會很空虛?「不會啊,退休後我反而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學東西。」李玉玲說,自己真的很喜歡學新事物,以前工作沒時間,但只要學校有研習機會她一定搶第一參加。
但其實在學校她除了教國文,還擔任表演藝術老師,帶學生做布袋戲偶、學編劇。這時李玉玲突然現場秀了一段口技,她模仿起唐老鴨的聲音和大家問好,「因為小時候喜歡看布袋戲跟卡通,不知不覺就會模仿了。」更有趣的是,她說當年教師甄試時,她就是邊打響版、邊秀口技而錄取的。原來她很早就擅長將興趣融合應用在工作之中,也難怪退休後她到處學畫畫、學手工藝,作為「不老生涯規畫師」與「銀采達人」是再適合不過。
李玉玲將興趣融入生活當中,透過持續學習與分享,創造自己與他人的幸福。
嘉義市資源多 人生舞台要靠自己找
而與橘世代緣份的開始,是因為她經常在網路搜尋有興趣的事物,恰巧發現橘世代中心的「青銀共融-青愛的耆步走」活動便報名參與,才從同伴口中認識銀采達人及不老生涯規劃師的各項活動、課程與規劃,勾起她的好奇,不僅想學習更多的在過去職涯之外的專業;另一方面則希望能將所學分享給其他人並回饋社會。
「剛好那時候我在學和諧粉彩畫,強調透過畫畫來療癒紓壓,覺得加入銀采達人也可以將這樣的興趣分享給更多人知道。」銀采達人徵選前,她整整閉關一星期作畫準備作品,順利入選後她也參加許多擺攤活動,帶著作品和畫筆,與人分享藝術的快樂。
日前才剛剛接束不老生涯規劃師的據點實習,李玉玲跟著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走進社區,和同儕或長輩一起交流,帶著他們玩桌遊、做手指操,她覺得很有意義。「我很認同嘉義市有這樣的資源和場地鼓勵長輩多出來參加活動,從社區開始做起,透過不老生涯規劃師的陪伴,一起共同學習成長,鼓勵他們創造自己的舞台。」
她以自己為例,以前都是學校、家庭兩邊跑,沒有多餘的體力跟時間去學習更多東西,但退休後時間都是自己的,可以自我運用,「不要找藉口說沒興趣、或不想動,嘉義市擁有許多豐富資源任你挑,可以到橘世代上找課程,或是上網搜尋關鍵字,人要自己創造機會。」
李玉玲表示,作為不老生涯規劃師,陪伴同儕和長輩共同交流成長,十分具有意義。
退休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發揮所長
她也認為,人年紀大最害怕就是無所事事,「沒目標生活真的日子會很難過。」她建議退休前就應該先整頓好想法和退休的心理準備,「心靈安頓了,就可以比較容易尋找到有興趣和退休後想做的事,把退休的這段時間當作養精蓄銳、蓄勢待發,等到社會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可以發揮所長。」
立志成為「斜槓人」,李玉玲說,週一到週六除了上課、學才藝、參與橘世代活動和上教會,接下來還要到社大教課,天天往外跑卻忙的很充實,「滿足自己就是最快樂!」不過最近因為常常和高齡學生相處,也讓她想到自己家裡的父母,會考慮要多花一點時間陪伴他們。
活力十足的李玉玲,認為外表不可逆,但心態可以保持年輕。「我現在是初老而已,還沒老!還到處可以嘗試新事物。」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快樂,也能服務他人,就是學到老的意義。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