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Trio三重奏總監王靈安,擔心不多找機會與人互動,會愈老愈縮進去。於是,他從沒有捷運的新店山區搬到北投,每天刻意找一間咖啡店吃吃喝喝,結交新朋友。獨居,也能自在又快樂。
採訪Trio三重奏總監王靈安,他和我們約在北投自宅。一進門,視線立刻被對面整片窗戶映出的連綿山景吸引,右邊陽明山,左邊觀音山,成千上萬棵樹匯聚成綠色的海。這一秒,霧來了,下一秒,霧散了。
57歲搬家,不讓自己「縮進去」 每天找家咖啡廳吃喝交朋友
「我喜歡有樹的地方。」樹不只長在遠方,也種在王家陽台。買下兩間套房打通後,王靈安刻意將陽台內縮,目的是真實感受外面的天氣、溫度,家裡的黃槿樹也會隨時序染上四季的顏色,牆裡和牆外,都看得到生命存在的證據。
57歲那年,王靈安從新店山區搬到北投,為的是樹海、捷運和咖啡店。
這裡距離捷運新北投站5分鐘,走路可到10家咖啡店。每天早上,王靈安會強迫自己出門走走、喝杯咖啡,上午這一家,下午那一家,吃吃喝喝交新朋友。「年輕的時候喜歡安靜,可是後來覺得如果我再住在本來的地方,會愈住愈縮進去。」
王靈安小時候在士林出生,對士林、北投一帶都熟,成年後也常到北投喝咖啡。決定搬家後,他以不需要揹貸款為前提,告訴仲介可負擔條件,搬到現在的家。
搬家的斷捨離功課 取悅別人的東西就丟了吧
搬家通常會開啟斷捨離模式,王靈安也不例外。他的新家大約20坪,比舊家小一點,更是非丟一些東西不可。
幾年前,他丟了不少擱在收納櫃裡的東西。「看不到好像就等於沒有用了,該丟掉了。」可是,年過60以後,他有一點後悔。
「你很難說,快掛了兩手空空剛好。而且,做這個行業,沿途蒐集了很多精緻的東西,你真的捨得丟嗎?」他一邊說,一邊把玩著手上那副講究的量酒器。「這個本來要丟的,後來捨不得,就停住了。」
面對舊物該捨或留?「要取得一個平衡點,」王靈安說:「比方說我以前公司每一季出錢讓我們買西裝,一套三、四萬,我丟西裝就很乾脆,穿西裝是自討無趣,取悅別人,我現在不用取悅別人了。」
加一就減一是另一個可以參考的原則。王靈安愛買書也愛看書,客廳的整面書牆被擠得密不透風以後,他終於替自己立下一個規矩:買一本就丟一本。
談到購買與擁有,王靈安自有一番體悟:「像我有個朋友經營畫廊,幾百萬的名畫,就算你買了,也只是花錢買這段時間的擁有而已,你掛了,它還是別人的。」所以,物品放在身邊的時候,記得多花點時間欣賞。
物品宜適度減量 但不論幾歲都別丟掉好奇心
人生在世,物品宜適度減量,好奇心卻不可少。
「我以前工作有一部份是餐酒會。等上菜的空檔,台灣人常常很悶,不會聊天,沒有嗜好。」王靈安回憶,歐洲人、美國人或日本人就不一樣,他們多半有很多話題,有人看棒球很專心,或者集郵,或者蒐集蝴蝶標本。
「比方說一樣是看球賽,懂得竅門跟不懂竅門,快樂差很多。像某個人出來他就打左外野,某個人上來一定會倒壘,傻傻坐在那邊也是看,可是懂得看就有趣一點。」
王靈安認為,保持好奇心,人生才有樂趣。
2022年,王靈安正好65歲,距離1990年他的第一間酒吧開業已過30年。即使喝酒無數,被冠上專家名號,他的好奇心依然旺盛。
大概三、四年前,有個朋友帶了一瓶酒給王靈安,對方介紹這瓶酒台幣1萬2,000元左右,裡面加了地瓜,是日本南方鹿兒島的燒酎,即台灣人講的燒酒,是最基本的蒸餾酒。王靈安一喝,很驚豔,覺得有那個價值。
「我很開心,如果我看到燒酎,沒有機會喝到的話,那這瓶酒在我的世界就不存在。所以要多嘗試,有好奇心,不要以為自己都知道,年紀大的人,滿怕承認自己不知道。」
培養感受力 從每一口吃進嘴裡的食物開始
談到興趣,王靈安話匣子停不了,拿起桌上裝著茶的酒杯開始介紹。「這個杯子其實是喝威士忌的,你拿拿看,它的平衡很好,杯口很薄,是磨過的,讓你入唇沒有障礙。」
說著說著,計時器響了,他連忙把茶沖掉,說了句:「茶真的是用秒來計時,差十秒味道就不太一樣。」
無論幾歲,喝茶、酒還是咖啡,王靈安始終不斷訓練自己的口感辨識度。「現在都是教你什麼流行,什麼牌子會增值,可是這些最終還是要回到你的口感辨識度。有的人中午便當吃得很快,吃得粗糙也沒感覺,吃好一點可能就應酬,他也不知道自己吃的菜是什麼,一直被外面的資訊影響。」
如何訓練口感辨識度?王靈安以泡茶為例,建議試著多泡一分鐘,看看口感有沒有差異;或者一次倒兩杯不同的酒,喝喝看有沒有不同。
活了大半輩子,看過各式各樣的人用各種好看的、不好看的方法鑽研致富之道,卻比較少人花心思講究生活的樂趣,他的看法是:「賺錢的目的是花錢,如果你連花錢都不懂,幹嘛花那麼多時間賺錢?」
專家的品酒之道:聞香氣,咬一咬
談到如何培養喝酒的品味,王靈安建議報名上課。雖然現在市面上的課程普遍不脫兩個方向:一個是賣酒,一個是賣證照,可是總比都沒有開始好。
「就像現在我還是會買黑膠、買CD,去誠品會想,裡面一定有很多好聽的音樂,可是我不知道在哪裡。如果沒有找到它,它等於沒有發生。」酒也是一樣,至少要先知道酒分哪幾類,比方基酒、威士忌、白蘭地,才能往下繼續探索。
另一個方法,買兩支酒,一支1,500元,另一支500元,回家喝。感受一下,兩支酒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算了。有差別,覺得1,500元好像好一點,就往下再喝。
品酒也有講究,先聞香氣,香氣重要性大概占六、七成。聞的時候,嘴巴稍微張開一點,尤其喝烈酒,因為酒精很輕,如果嘴巴閉起來會嗆到。酒的溫度也很重要,香氣是跟著溫度上來的。王靈安認為,台灣人喝酒的溫度,常常是紅酒喝太高,白酒喝太冰。
酒入口之前,先聞一聞香氣。
「聞了之後,愛講的人就開始講啦,那個都騙人的,先講先贏。就像兩個人吃一根辣椒,你說辣,我說不辣,誰對?沒有標準。」酒的好壞也沒有標準嗎?「好東西還是有一些共通性,要聞起來舒服,不能有發腐的味道,要有複雜性,花錢追求的就是複雜性,還有平衡性,不能只有酸,不能只有苦,什麼都要有一點。」
此外,口腔中有很多味蕾,它們負責感受不同的味道,分布在不同的味覺區。酒入口以後,記得先咬一咬,把味道送到口腔中的各個角落再吞下去,感受豐富的細節。
品酒,和人生一樣。什麼滋味都有,才成就豐富與美好。
《50+》提醒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