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培芸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關係結束,不一定是壞事,反而可以是新生的開始!多年來,離婚總給人負面的聯想。但臨床心理師洪培芸指出,結束婚姻有時就像斷捨離,空出手來,才能拿取真正想要的東西。如何讓關係的結束不只是失落,而是賦予其正面意義?
前陣子,知名演員何如芸小姐的離婚消息,佔據新聞版面;仔細一瞧,她經歷3年的訴訟,才在2022年9月宣布離婚。3年讓當事人多麼折騰?也讓身邊關心她的人,看著新聞的我感到格外心疼。
吸引我目光的,還有戶政事務所的承辦人員對她說,「恭喜你,何小姐。」她提到,「離婚的恭喜聲比當年結婚時多很多。」不僅如此,何如芸還和朋友開了一場「單身派對暨感恩之夜」來慶祝自己恢復單身。
這也讓我想到自己的親身經驗,我自己也離婚七年了。果然社會對於「關係結束」的眼光及態度,有逐漸進步和改變。遙想2015年9月21日,戶政事務所的承辦人員還面有難色地替我著想,再三確認地問:「真的要在這一天?」想必承辦人員擔心我在這天辦理離婚,會壞運加乘。還記得我當時笑著回問:「離婚還要挑日子?」接著說:「哪天有空哪天辦。」
我的態度讓承辦人員如釋重負,鬆了一口氣,接著開始著手辦理。我推想承辦人員在戶政事務所看過不少離婚場面,無論當事者其一或雙方是哭哭啼啼、臉色寒冰、甚至上演全武行……承辦人員的處境是多麼為難,對我的提問也是體貼。
我們可以想見,所有避而不談的話題,多半裡面有著尷尬的情緒,還有「無能為力」。一段關係的結束,無論分手或離婚,對於多數人而言,但凡「分開」都是壞事。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受過心理諮商的薰陶及訓練,難以做出適切的回應,更遑論給予同理及安慰。最常見的,正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哪句不該說還偏說,惹得當事人傷心垂淚,自己也裡外不是人。
時至今日,離婚能得到外界祝福,還能開慶祝派對,是了不起的進步,也是很棒的示範及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