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周冠男專文|買「不配息」的基金,累積財富效果優於0056、00878!退休理財,為何不推高股息商品?
下一篇

日本瘋「老活」:當我們一起活到100歲 四大支柱改寫第二人生

周冠男專文|買「不配息」的基金,累積財富效果優於0056、00878!退休理財,為何不推高股息商品?

開心領配息,卻可能損失長期報酬?

文/周冠男(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圖/Shutterstock

編按:存股領股息,一向是頗受退休族歡迎的理財策略。近年,高配息ETF 0056、00878,也因此成了熱門的投資標的。但政大財管系特聘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卻指出,從長期投資績效來看,高股息的商品表現並不理想。投資人或許一時賺了股息,卻損失了長期報酬。高股息的迷思,如何破解?

喜歡握有現金在手,是一般投資人最常見的心理偏誤之一,這在行為財務學裡是基於「心理帳戶」的偏誤。也就是錢放在不同的心理帳戶,投資人感受的價值便不一樣。喜歡現金收益現象,又被稱為「一鳥在手(現金),勝過二鳥在林(資本利得)謬論」。

而喜歡高股息與高收益金融商品的迷思,是全球性的現象,不是台灣投資人所獨有。其實這個迷思很容易打破,金錢不滅,配息就是把你的錢從左手轉到右手。

一般人總覺得現金較為「穩當」,因此價值較高。然而同樣的一塊錢,放在現金帳戶裡,與放在具有風險的資產裡(例如股票或債券),價值是一模一樣的。對長期投資來說,持有過多的現金,反而沒有效率。因為現金的收益率非常低,將會使長期總報酬顯著下降。

況且在台灣,投資取得的資本利得免稅,而股息是一般收入,在扣除各種免稅扣抵之後(如果有的話)股息要繳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股價如果上漲了,自己賣掉後賺的錢不用繳稅,但同樣金額的利得如果由公司轉成股利發放給你,是要繳稅的。因此領股息等同拿自己的錢給政府課稅。目的何在?

投資人為何對高配息商品趨之若鶩?開心領現金,卻損失長期複利效果

如果真要解釋投資人特別喜歡高股息這個現象的話,可能的原因,是投資人需要或喜歡定期的現金流入。就喜歡定期現金流入而言,這就是前述的一鳥在手(股息現金收益),勝過二鳥在林(未實現股價利得)的謬論。這很容易駁斥,因為急著拿現金不只損失稅金,如果又沒有用處的話,還不是要另外找其他金融商品投入,徒增困擾,且損失複利效果與交易成本。

就需要定期的現金流入而言,你其實不應該一開始就想要取得定期分配的現金收益。而是在真正有需要現金的時間點,才自行將金融商品賣掉一部分,仍然可以取得現金流入。這樣才能讓錢更多時間留在市場,繼續產生複利效果。況且在台灣賣掉股票的資本利得是免稅的,比起股息有很大的稅賦優勢。國外對長期資本利得收入,通常也有稅賦優惠。

但反對者會說,這有交易成本,還有金融商品不可分割出售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應該不大。現在基金都可以部分贖回,股票可以零股交易,成本也不高。

國外的研究Harris, Hartzmark and Solomon (2015)指出,美國有些基金以「高配息」為訴求,採取於股票宣告高股息前買進的策略,將取得的股息配給投資人後(稱為Juicing),再繼續尋找下一檔高配息的股票為標的。

這種策略吸引了非常多投資人,尤其是散戶投資人。然而這些基金的報酬率表現,比其他風險類似的基金差很多。這是可以預期的,因為這些基金必須不斷地轉換持股,因此造成手續費及稅金居高不下,直接侵蝕了總報酬率的表現。

文未完!登入會員後即可觀看,請登入免費註冊後閱讀全文,謝謝

2022/10/28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日本瘋「老活」:當我們一起活到100歲 四大支柱改寫第二人生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