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菁專欄|把爸媽送到安養院,就是不孝嗎?4個指標,長輩過得好就是孝順
2大條件,關乎長輩在安養中心的生活品質。
文/陳乃菁 圖/Shutterstock
編按:送父母去安養中心好嗎?哪種安養院較好,才能讓家人受到較好的照顧?如果只送其中一人去,另一人留在家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陳乃菁醫師分享經驗。
王小姐傳訊息給我說:「乃菁醫師,我想把我媽媽送去安養中心,因為我爸爸80歲了,身心上都不再能負荷媽媽的照顧工作,我們有聘雇外籍看護工,但前段時間也逃跑了,就算我重新申請,也很可能是同樣的災難。」
王奶奶個性很好,失智的她忘了母親早已去世多年,還是一直想找母親,因此王小姐和我為奶奶編了一套固定的戲碼,讓她的母親來我家工作,於是王奶奶每次回診時,總會向我問候母親吃得好、睡得好嗎。
但王奶奶不好照顧,高齡的王奶奶有多重慢性病:心臟衰竭、失智症、高血壓、腎臟功能不好還有癌症跡象,目前雖不到洗腎階段,但我和王小姐討論後決定奶奶年紀大了又罹患失智,因此腎臟的腫瘤就不積極治療,暫且保持與病共存的心態來面對。
即便如此,王奶奶還是需要適度控制飲食、避免過胖,只是王爺爺不太懂這個道理,他的照顧方式就是在廚房桌上擺滿食物:水果、零食隨手可得,不時還有午餐時沒吃完的飯菜放著涼就一路擺到晚餐繼續吃。難怪王奶奶從60公斤一路胖到90公斤,每走一步路對心臟來說都是負荷。
前因後果加起來,王小姐終於來電告知將母親送往安養中心的想法。
長輩去安養中心能被照顧得好嗎?取決於2大條件
我也不是不理解她的為難,過去也有許多家屬將長輩送到安養中心,對我來說,這也不是初次經驗了。
我的心得是,將長輩送往安養中心後是不是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取決於:
1. 安養中心負責人是否能將提供優良照護視為核心價值。
2. 員工是否能認同並執行相同的理念。
我曾見過有長輩入住的安養中心採用軍事化管理,一輩子愛美的奶奶入住這樣的機構後,很可能就是和大家一樣定期剪一頭好整理但短到像平頭的短髮。也有長輩所住的機構沒有這項規定,於是奶奶可以保持長髮,天天透過平板追韓劇。
也有長輩與家屬間溝通不良,長輩覺得被送進機構就是遺棄,乾脆絕食抗議,機構對待方式就是插上鼻胃管、約束雙手、每餐灌食,長輩半年內急速消瘦,最終被家屬接回家。也有位失智長輩以為自己是機構的管理者,每天像關心自己產業般地巡視機構,頗為自得其樂。
當然,疫情期間,不少失智長輩受限於探訪機會,往往不到幾個月就認不得自己的兒女了。
入住機構後接受到的照顧以及呈現出的身心狀況都大不相同。那麼王奶奶呢?失智又走路就喘吁吁的她,究竟適不適合住進安養中心呢?
送長輩去機構 心中應有底線與應變計畫
我問王小姐:「住進去後若狀況不好,你有沒有想法?」
王小姐說:「如果住進去媽媽不開心,天天哭,或是吵著要回家,我們就回家。」
我說:「所以你心中是有設底線的,不是住進去就要永遠住下去?」
王小姐:「當然,這是我愛的媽媽,我希望她能夠被好好照顧才送她進去機構的。況且,我爸爸已經老了,他對媽媽的照顧只剩下一直餵我媽媽吃飯,這不是好的照顧方式啊。」
聽到這裡我安心了一點:「妳有想清楚就好。」
一個月後又到了王奶奶的回診時間,讓我訝異的是王奶奶瘦了,是正向的體重下降,她氣色變好,看起來健康多了。
王小姐很開心:「乃菁醫師,妳看看我媽媽很棒對吧。去安養中心後,媽媽不再一天到晚吃個不停,所以瘦了一點,體重下降就讓心臟壓力小一點,所以也比較不喘了。同時,媽媽不住在家裡,爸爸不用隨時擔心她的跌倒和吃飯問題,所以我安排爸爸去社區據點運動和上課。結果就是兩位老人家的狀況都變好了。」
我為這家人開心,特別想釐清王奶奶的想法:「奶奶妳瘦了,平常有沒有吃飽?」
王奶奶笑咪咪地說:「有吃飽。」
我繼續問:「你在那裡心情好嗎?」
王奶奶依舊笑咪咪地:「心情好喔。」
王小姐補充:「其實啊,現在的媽媽連自己媽媽早已往生這件事都忘記了。她把生命中很多的人、事、關係通通都忘光光。我的觀察是即使入住機構,她也不會想念爸爸和我。每天活在當下,有得吃,身旁每個人對她都很溫柔,她就很高興了。」
陳乃菁醫師的建議:如果有天,考慮送父母去安養中心⋯⋯
1. 送長輩到安養院,也是照顧的一種方式
許多家屬承認要送父母去安養中心時,第一時間出現的念頭是:不知道他會不會習慣?別人會不會說我不孝順?
家屬心中的忐忑不安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其實,將長輩送到機構這個決定並沒有對錯,因為即使送到機構,也能持續保持探望和保持關心,這也是一種照顧方式。我相信只要家屬有照顧意願,不論使用哪一種方式照顧,都是孝順。
做為家屬,我們都在努力找出可以讓自己安心又能好好照顧父母的方法,並不存在留在家中照顧就比送到機構更孝順這樣的說法。
2. 哪種安養中心較好?
至於送到哪一種安養中心比較好呢?
若老人家沒有失智跡象,即使入住安養中心,應該還是要有自主權:當他想打電話給家屬講講話、就可以打;想見見家屬、中心就會盡力安排。能入住這樣的地方,對長輩來說是好事。
當然,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見面變得不容易,但若老人家身體狀況不差,不需要常送醫院,見面應該還是可以安排的,甚至在風險更低的時候,可以透過適當的安排,把長輩接回家小住幾天,對安撫長輩的身心狀況一定有所幫助。
3. 若兩老一送機構、一住家中,要注意什麼?
若家中2位長輩都上了年紀,一位送安養中心、一位住家中,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呢?我建議家屬要注意送往安養中心的長輩,觀察他是不是覺得自己是家中比較不重要的那一位,或有懷疑自己被遺棄了等等的負面感受,特別是剛入住安養中心的那段時間要多關心。
同時,也要注意住在家中的那位長輩,是否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對不起另一半的感受,並體貼地開解他。
4. 送失智長輩去機構應有的心理準備
至於罹患失智症長輩入住安養中心後,可能因為病症影響加上與家人見面機會變少,漸漸會忘記住在家裡的另一半、甚至兒女們,這一點可能對長期照顧老人家的家屬來說很不好受,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2022/10/29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