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倫專欄|人生最後20年的修養,就是家人所記得你的樣子!心性進修6門課,完成最好版本的自己

平易近人,老而不孤。
平易近人,老而不孤。
2022.09.21
39,587
作者|高愛倫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

平易近人,老而不孤。

作者|高愛倫 2022.09.21

責任編輯|陳莞欣,吳丹華39,587

文章用聽的
00:00 08:17 1

文、圖/高愛倫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人生到最後的功課,不在別人,而是成為什麼樣的自己。雖說別人眼裡的我並不重要,但心性的進修是自己與自己的戰場,你想要什麼版本的自己?

人生版本,一翻再翻,原來,最後一役,不是挑戰別人的江湖,而是征服自己的鍋爐;在簡單的好吃好睡好輕鬆裡,讓所有的飽食終日,都透露著或滄桑或恬靜的修養。

冒險好勝,競爭好戰,本就是年少天下;歷時數十寒暑,人人都會成為從坑坑疤疤中長大的老小孩,髮結霜,鬢角白,往日多少階段沉溺的斤斤計較,回頭再看,無一不是雞毛蒜皮與綠豆芝麻。

快樂的人不一定活得天長地久。

活得天長地久卻得有相當的快樂。

老後人生,不交功課也沒有成績排名,心性的進修成為最大的養生,因為不管從前如何,家人世人能記得的,都是最後10年或20年的樣子

做個平易近人的長者  自己與他人都舒服

多愛自己是合宜的人性必需,但過度強調自我主義,不見得是理想的人我距離。想想看,你,唯我獨尊,我,以己為大,這樣的相處,是不是很容易就膨脹得擠不下同一個空間?

平易近人看起來是在配合他人,其實根本受益在於自己,若平易近人,就不會彆扭嚇人。

老而不孤,靠的是「平易近人」4個字,不要誇張自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要相信愈老愈受歡迎,肯定是比較符合生理心理健康的

要讀通什麼功課?

第一課,戒掉憤怒。

第二課,拾回笑容。

第三課,撇開怨氣。

第四課,和解仇家。

第五課,甘於平凡。

第六課,隨遇而安。

這六門功課,自己評分就好,如果覺得心中總是自在舒坦,就是滿分,如果總是疙瘩惱火,那就問問自己:那舉不起的究竟要怎樣才放得下。

斷捨離!5個減損、傷害自己的壞毛病

讀好六門課,就能剪掉幾個傷害自己的毛病。

1. 喜怒無常

喜怒無常比壞脾氣更惹煩

壞脾氣,有規律,有底線,只要不踩雷,就不惹怒。

但喜怒無常形同無軌電車,未見火花,不知燃點,卻,竄到哪兒,哪兒崩塌;莫名其妙地突然爆動,當然場面尷尬,局面難堪。

領教過震撼演習的同圈子成員,陸續心照不宣,發展出鎖名單團聚,當事人發現時,也非常受傷。

2. 關心過度

人家的事天天爆,是名嘴賺通告費的討生活本事,但這個本事,就算口若懸河很厲害、很精彩,卻鮮少被美麗言詞讚美,總是負評連連,廣受反唇相譏。

朋友之間,如果不是基於誠意關心,經得起任何私事散播的考驗嗎?

嘴巴緊,人緣就如爐火純青。

轉述陳述他人之事,語氣、表情、腔調、形容,在在都像測謊器一樣,多半用於鑑定口訴者的滔滔不絕居心,未必焦點在當事人的青紅皂白。

説他人之事以表達關心,不可以嗎?

可以,但這不該是慣性行為,不可是公開播放,説者的善心不是自己認定就可,而是他人的觀感在界定這些情報的譭譽。

朋友的「個資」「情報」,不是茶餘飯後甜點,至於批判,是朋友的就直接溝通,不是朋友的,置喙幹啥?

3. 毫無彈性

社交習慣、社交涵養、社交禮貌,明明人人具備,卻又水準不一。

一個沒有行為瑕疵的人,有時還真的令人心生畏懼,因為,太講究規矩,太看重平等關係,會把無心之過糾舉得太過嚴厲。

有些快樂營逐漸解散或另起爐灶,就是因為出現糾察隊;這把年紀,鐵的紀律絕對不是輕鬆逗樂的對手,繃著神經過休閒的團體生活,很快就會把自己邊緣化。

4. 死不認錯

閒人聚會多,會有玩笑擦槍走火的時候,會因傳話引起張冠李戴的口舌禍端⋯⋯。

幽默的人,消遣自己,卻不揶揄別人。

搞笑的人,班門弄斧笑艮多,卻不致搬弄是非。

造成別人情緒上的不開心,自己覺察得到嗎?覺察到了又願意補救嗎?

不道歉,是非常老態的行為,也是一種欠缺學習能力的行為。

說錯話做錯事,要麽低頭彎腰,要麼認錯致歉,就能挽回感情,一般認為「事緩則圓」,我卻覺得「謝」與「歉」都「不宜遲疑」。因為耽擱久了,就僵了,僵了,也就手足無措了

5. 選地說話

在公車巴士上手持電話訓孩子、罵老公,還和同事吵吵架。

在捷運上手持電話談生意,一個貨櫃值上億,一筆訂單吃三年⋯⋯。大聲說,誇張説,多少雙眨巴眼睛在噴火,大事業型乘客還是沒有感覺。

我聽過幾次勁爆反應。

一次,是乘客狂叫:煩死了,可不可以停止了?

一次是司機老大怒了:大哥,求求你不要在車上電話聊天⋯⋯

聽演講是進修吧?為什麼老師台前說,聽眾也台下講?工作人員幾次趨前溫婉制止,前來湊熱鬧的還是會三番兩次故態復萌. ⋯⋯,有些時候,有些場合,有些閒人,真的應該驅離現場,他沒學習沒關係,他一直干擾人很難受。

50之後最可嬌矜於眾的是性格火候控制得宜,謹言慎行分寸拿捏精準,一個人受歡迎也許會原因不詳,但是難以親近必定有脈可循

我們不但有人生的功課,還要有生活的功課,因時因地因人,都要懂得軟硬適度。

註:寫到這,很想跳車,因為我在巴士上,聽著隔壁座的乘客持手機説了30分鐘的「心靈講座」,對方怎麼還沒有被開悟?難道真要逼瘋同班車的其他人⋯⋯。

他試著壓低音量,但是頻率呈一條線的喋喋不休,更像振幅高頻蜂鳴,引人腦鳴耳鳴...,於是默念自己的六課二十四字訣⋯⋯。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