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家中破產、工作曾痛苦到天天掉淚 丁寧的自我療癒之路:以接受取代否定,鬆開人生的結
那些妳所討厭的,也是最該迎接回來的自己。
文/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內文圖片提供/故事工廠
編按:近年在戲劇圈表現亮眼的女星丁寧,因為接觸瑜珈和身心靈成長,對於曾經歷的原生家庭創傷、演藝定位的焦慮,都逐漸找到自我療癒與和解的路。如今步入50後的她更顯自信從容,「現在的每一天對我來說,都比我曾經想像的還要好太多!」
以陽光性感形象出道,而後從綜藝節目常客轉而投入戲劇演出的丁寧,歷經「綜藝咖不會演戲」的質疑,終於在2018年以《幸福城市》拿下金馬獎女配角,演技實力終獲肯定。
2019年,她寫書坦白提及自己童年的家庭變故和家暴陰影,以及耗費10幾年與自我內在和解的心路歷程。她在書中自序寫著:「畢竟當你跟自己沒有問題,你跟這世界就沒什麼問題了。」
「我認為人生有很大一部分的痛苦,都源於對自己的否定。如果要花力氣拒絕承認或隱藏真正的自己,剩下的能量就更少了。」無獨有偶,在這次丁寧擔綱演出的舞台劇《四姊妹》中,也有著相似的命題:你有沒有勇氣,去解開那個藏在心裡多年,不願面對的結?
最親密的家人 有時存在最難解的糾結
《四姊妹》劇情描述4個在父母過世後就鮮少見面的姊妹,睽違數年後,在母親的忌日相約老家改建而成的民宿重聚,卻勾起了彼此之間多年來埋藏的心結、矛盾,甚至是陳年創傷。
丁寧在劇中飾演一位個性強勢、看似事業成功的職場女性,亟欲證明自己、卻又渴望愛情。「我自己也有姐姐,又是最難得到父母關注的老三,所以很能體會那種既是最親的家人、又有些複雜的情感。」
丁寧在《四姊妹》中飾演外在強悍,內心卻渴望愛情與肯定的職場女強人。
如果說原生家庭是形塑一個人的重要因素,那麼作為情緒感受相對敏銳的女性,姊妹間的互動,或許更有許多細膩而值得深究之處。劇中在同一個屋簷下長大的四姊妹,也因為各人成長經歷不同,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質,最後反映在她們面對事件或衝突的處理方式。
例如,四姊妹之中擔任學校老師的大姊,就是不折不扣的「長姐如母」型角色。她永遠把別人的問題擺在自己前面、努力維繫家人間的和諧,卻長期忽略自己的感受。
丁寧說,其實這跟她在現實人生中和大姊的關係真的很像。因為小時候家裡破產、爸媽必須離家到外地工作,丁寧的大姐完全把自己視為這個家的媽媽,然後承受了很多父母間拉扯爭吵的兩難。但或許因為一起經歷過大風大浪,「雖然我們吵架、互掛電話無數次,但只要誰遇到什麼問題,一定不會坐視不管。」
傷痛要說出口才能和解 練瑜珈讓身心都變柔軟
隨著排練進行,這齣作品想探討的課題,也從一開始設定的「療癒」,逐漸轉為「和解」「在家族、或是任何親密的關係中,一定會有受傷、痛苦的時候。療癒可能需要時間,但和解可以在當下就發生。」
丁寧認為,如果傷痛跟某個人有關,那癥結點必定是要有說出口的勇氣,向對方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口之後,力量才能長出來。但對方是否能接收到,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只能順其自然。「舉例來說:我們可以選擇向對方表達自己的喜歡或是歉疚,但不能期待別人就一定要立刻接受或原諒你。」
「有時候你自己在那邊硬撐,覺得好痛苦、為什麼都沒有人理解我的時候,換個角度想,別人可能也受不了你什麼都要搶著承擔,同樣在承受你無形中給的壓力。」
回顧自己的演藝路,丁寧說,她也曾像劇中扮演的女強人一樣,急於證明自己,也經歷過只要能賺錢,什麼工作、什麼角色都接的時期,「最嚴重最痛苦的時候,我一回家就蹲在門口掉眼淚,因為我真的很不快樂、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所幸她因為學體育出身,懂得用身體排解壓力,後來接觸瑜珈之後,更完全改變身心。
丁寧笑說,一開始學瑜珈只是因為健身頻率太高,「公司覺得我練太壯,應該做一些可以柔和身體曲線的運動。但沒想到瑜珈不只讓肢體放鬆延展,心靈也跟著舒緩了。」現在丁寧修習瑜珈已超過10年,更擁有專業師資證照,她說「當我可以更透徹地了解、接受自己的時候,就不需要花力氣去遮遮掩掩那些不夠理想的部分,整個人也更鬆、更放得開。」
2022/09/03
Info
《四姊妹》Silent Sisterhood
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10/1(六)14:30/19:30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10/29(六)19:30、10/30(日)14:30
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11/12(六)19:30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12/30(五)19:30、12/31(六)14:30/19:30、2023/1/1(日)14:30
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2023/1/7(六)19:30
購票連結:TixFun網站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