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停了又來,可能是婦癌警訊!子宮內膜癌無有效篩檢工具,哪些人風險高、該如何預防?

月經停了又來,可能是婦癌警訊!子宮內膜癌無有效篩檢工具,哪些人風險高、該如何預防?
2022.08.25
18,744
作者|50+轉載

作者|50+轉載 2022.08.25

18,744

文章用聽的
00:00 04:54 1

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圖/Shutterstock

編按:婦女停經後仍有婦癌風險,陰道出血別以為是月經又來了,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癌。國際科學實證子宮內膜癌並無有效之篩檢工具,需要婦女對身體健康有所警覺,來了解哪些警訊、危險因子,以及生活中的預防對策。

57歲的黃女士停經3年多,但3個月前開始出現陰道出血,因身體未有不適,讓她誤以為月經又來了,所以並不以為意;直到最近這一個月出血的情形愈來愈嚴重,於是前往醫院就診。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子宮內膜厚度達1.2公分,之後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檢驗結果為子宮內膜癌。

黃女士進一步接受影像學檢查,初步診斷為早期子宮內膜癌。在醫師的建議之下,她接受手術治療,術後的病理報告確認為第1期子宮內膜癌;後續也定期回診追蹤,預後情形良好,並未出現其他後遺症。

停經後出血不是回春!7症狀應及早就醫

婦女停經後出血千萬別大意!依據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診斷出子宮體癌個案3,124名,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17.0人,年齡中位數56,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5位;110年子宮體癌死亡人數為489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2.3人,為我國婦女癌症死因第10位。

子宮內膜癌為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癌症類型,每年新診斷子宮體癌個案中有超過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常見的異常症狀包括:

1. 停經後出血

2. 經期不規則

3. 經血變多等異常出血

4. 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

5. 貧血

6. 倦怠

7. 下腹疼痛

除了與服用含荷爾蒙成分藥品或保健品有關之外,有可能是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的徵兆。惟目前國際科學實證子宮內膜癌並無有效之篩檢工具

國民健康署提醒婦女,若能及時警覺自身健康異狀並就醫,依照醫囑進行檢查,透過子宮鏡檢查及內膜切片證實病灶,及早接受治療,阻斷疾病進展。

誰是子宮內膜癌高風險群?認識6大危險因子

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括:

1. 長期月經異常的病史

2. 曾被診斷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

3. 停經後肥胖

4. 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

5. 服用僅含雌激素或其類似物成分的藥物或補充劑

6. 罹患糖尿病等因素。

美國癌症研究所建議:運動、喝咖啡、健康飲食、體重控制

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指出,規律運動、適量飲用咖啡、健康飲食及維持適當體重,可有效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透過推動肥胖防治、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及推動健康促進社區、職場、醫院等計畫,提醒及協助民眾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增進民眾健康意識,以遠離癌症威脅。

國民健康署呼籲,子宮內膜癌常見之症狀為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等異常出血,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婦女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重拾健康人生。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