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者的人生途徑有6種,你是哪一型?孫太:年領70萬配息當後盾,把時間花在生命最重要的事上

退休者的人生途徑有6種,你是哪一型?孫太:年領70萬配息當後盾,把時間花在生命最重要的事上
2022.08.10
148,364
作者|50+轉載

作者|50+轉載 2022.08.10

148,364

文章用聽的
00:00 18:19 1

文/孫太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退休後,理想生活該是什麼樣的樣貌?存股達人孫悟天的太太「孫太」,以多年來存股所創造的被動收入為基礎,想了7年終於毅然退休。此文寫於退休幾個月後,並持續優化及變動中。釐清自己適合的退休類型,與生命中真正重視人事物的輕重緩急,退休生活才能過得有意義。

我提過2013年當時對「退休」的定義是,「退」的目的不是「休」,退休是轉換成自己喜歡的生活型態。這句話讓我對退休生活開始有了想像。

7年前就開始思考退休生活  一年70萬股利股息當後盾

於是這7年我開始不斷思考,自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並延伸至老了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這7年我從迷惘到開始有一些畫面感。然而,當我真正離開職場幾個月下來,發現跟自己當初規劃的美好畫面有些落差,怎麼說呢?

7年前我對退休最初的想法非常單純,計算每月基本花費,認為自己每個月創造2.5萬元,相當於一年30萬的被動收益,應該可以退休了!經過這些年夫妻倆的努力,一轉眼來到2020年,今年的配股配息現金股利(40幾萬+10幾張第一金)已來到一年70萬,而且悟天還在工作有收入,當我的靠山為我撐腰。

我思考自己踏入職場這麼多年,天天為了工作燃燒生命,回家之後還要切換媽媽及妻子的角色,透過時間的淬鍊,越來越清晰自己要什麼的,但始終沒有辦法做下決定。

媽媽一轉眼老了  想多陪伴不留遺憾

而真正把我敲醒的是,媽媽醫院健康檢查的報告,上面顯示的許多赤字讓我明白,媽媽的健康衰退的速度,遠遠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快,雖然說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衰退在所難免,而手術卻正需要有人在旁照顧生活起居,跟家人商量過後決定一起輪流看顧長輩,而我在評估自己的專業技能以及市場需求性,即便離開職場一段時間,應該還是有競爭力。

婚後回娘家總是匆匆忙忙,身為女兒的我,未曾有機會好好陪陪媽媽,一轉眼孩子大了,媽媽也已經老了,這次我不想留下遺憾。在跟悟天討論並多次表達我的想法後,悟天最後從反對到支持,在得到公司同意,順利將手邊工作交接出去,然後離開職場。

開始「展開」我的退休生活,同時做最壞打算(大不了重新找工作),用每年的股利股息維持整個家庭的運作,支撐個幾年應該不是問題。

退休者的人生途徑分6種  想像過自己退休的樣子嗎?

說實在的,當老闆真正同意的那一刻,原本以為我會很焦慮,畢竟在職場這麼多年,要一位職業婦女放下所有工作上的成就,這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卻沒想過,我竟然非常雀躍。

為了長輩的健康著想,在無數次的溝通與天天飲食控制之下,無論是飲食及生活型態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慶幸長輩手術恢復狀況還不錯,而長輩的健康問題,也讓我萌生一個念頭,就是從飲食開始守護起家人們的健康。這段時間即便少了我的薪資收入,有配股配息當後盾,真的很安心,家庭依舊可以正常運作。

讓我想起美國理學家南希.施洛斯伯格,曾提到「創造自己退休想像」的重要性,並且明確將退休者的人生途徑區分為6種:包含:繼承者、冒險者、享受者、旁觀者、搜尋者、退縮者這幾種。透過測驗,幫助我更明確聚焦且明白自己是哪一類型的退休者。

自我檢視  以下6種退休人生哪種你最嚮往?

自我檢視一下,最嚮往到最不嚮往,從1排到5,你會怎麼排呢?

A. 實現未完成夢想的絕佳機會。搬離原生活圈,展開安可職涯,例如喜歡田園生活的人,買下農場,推廣有機種植,並發展出新商機。

B. 退休後志趣不變,持續把專業發揮在相關領域上,維持相當的工作量。例如,教師退休後轉任社區大學講師;專業經理人兼職顧問等。

C. 仍時常關注過去工作產業和社會現況,給予專業評論與建議,但並不採取實際行動。例如,退休建築師出現「職業病」,給予建案評論意見。

D. 退休就是要好好放鬆,享受自由時光,不必有特定的規畫。例如帶孫子、享受美食、老友相聚、偶爾來一趟小旅行。

E. 仍在尋找合適的退休模式,雖然對未來感到不確定,但抱持正向態度,不斷摸索和嘗試。例如被迫提早退休、還未準備就退休的人。

如果你最嚮往的是A, 是屬於「冒險者」,大膽追夢是最適合你的退休人生;如果你最嚮往的是B,是屬於「續承者」,在原來的專業維持「半退休」狀態,或者投入「志工」行列,持續「工作」的感覺才能讓你得到滿足;如果你最嚮往的是C,是屬於「旁觀者」,很適合當個部落客或YouTuber,透過寫文章和拍影片,讓你的專業評論被更多人聽見、看見。

如果你最嚮往的是D, 是屬於「享受者」,把時間花在家人、朋友、自己身上,能為你帶來快樂;如果你最嚮往的是E,是屬於「搜尋者」,你要把本篇好好的看完,認真思考該轉變為前4種類型中的哪一種。

除了上述5種類型, 還有一型為「退縮者」,這類人幾乎不再接觸退休前的活動與人際關係,也放棄尋找新的定位,個性變得封閉而不開

適性而為  利用平衡輪畫出退休人生願景

透過這次的自我檢視,讓我更加了解自己到底適合哪種退休的類型。

我發現自己血液內倘佯著「冒險者」的DNA,而個性傾向「享受者」,內心的價值觀則為「續承者」,綜合以上3種。

於是在保有自我及創造價值的同時,我又希望家庭變得更加幸福,從中不斷地變換組合以及投入的時間,藉此取得平衡。

回想7年前的孫太,對於退休僅僅只是列出退休每月必要花費(設定每月2.5萬/一年30萬),然而透過這些年我慢慢發現,退休是件大事,所以我選擇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平衡輪),這次我選擇拿掉職業發展這個項目,僅放入財務狀況、個人健康、娛樂休閒、家庭生活與朋友他人、社交生活、自我實現,這幾個項目,每個願景組合而成就成了我退休後的人生樣貌。

退休者的人生途徑有6種,你是哪一型?孫太:年領70萬配息當後盾,把時間花在生命最重要的事上_img_1

平衡輪(50+編輯部重製)

釐清內在的價值觀  思考金錢與幸福之間的關係

我又重新思考金錢與幸福之間的關係,不斷重新釐清自己使用金錢的方法及金錢和幸福間的答案,這幾個月以來,我不斷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釐清內在的價值觀。

我自認算滿自律的,卻在離開職場前幾個月,生活很混亂,發現自己很多時候都在瞎忙(例如:買菜就耗掉一個上午,滷一鍋肉耗掉一個下午,煮一頓飯包含備菜花了2小時,莫名追了一個下午的劇之類的⋯⋯)

什麼理想跟計畫通通打亂,每天最大的心願,只想天天睡到自然醒。隨著媽媽手術順利且漸漸恢復健康,於是我慢慢調整自己狀態,能量慢慢開始增加。

想起從小家境貧困,父母為了賺錢,必須一早就出門很晚才能回家,有時甚至好幾天都沒回家。所以我有印象以來,全家人很少有機會坐在一起吃頓飯,而我總是特別羨慕其他同學,每天都有一頓溫暖的晚餐可以享用。

長大之後,我發現那樣的渴望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所以說,擁有一個溫馨美滿充滿歡笑聲的家庭,為我的首要目標!

從6大面向  檢視自己目前執行狀況

一、財務狀況

我仔細盤算過每個月生活費,2020年領到40多萬元的現金股息及12張股票,股票股利換算下來,將近70萬元支付每月基本開銷,幾個月下來落實預算不超支的生活(偶有超支的情況發生),但整體家庭經濟依舊可以正常順利運作,感恩今年不能出國,所以旅費拿來支付生活費,而生活的風險則是透過保險分散。

二、個人健康

我本身因長期使用電腦的緣故,導致肩頸痠痛及手腕舊傷這些老毛病始終無法根治,一直以來靠著中醫、整骨調理,但始終反反覆覆,所以目前還在持續調理中。

一週盡量運動2天(原本大概一個月1~2次)

晚餐自己煮,雖然自己煮飯比外食花的錢還要多,我認為吃到的食材更加豐富營養。

截至目前為止,除了運動次數有待加強,然而體力透過幾個月下來的鍛鍊,確實有增加許多。看來,距離我要爬玉山的夢想,又更進一步了。

三、娛樂休閒

過去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出國,今年沒辦法出國,所以我們改帶孩子體驗露營、看電影、看優質的美劇、日劇。

當然,娛樂休閒的部分有待加強。

四、家庭生活

過去身為資深職業婦女,工作再忙,孩子的活動我必定參與,只是若要求自己天天煮晚餐,說實話那還真的是一項挑戰。退休之後看見長輩身體多處不適的模樣,我引以為鑑。

所以為了孩子們的健康,幾乎每天買菜煮晚餐,只希望晚上讓家人嘗到一口熱飯一碗熱湯,雖然偶而會被小孩嫌棄,但廚藝慢慢進步中,過程中跟孩子的感情也變得更加親近。

買菜的行程從天天買,進步成為列清單採買及規劃路線,目前一週採買2次,多的時間則是忙著打掃及美化家中環境,斷捨離不必要的物品、綠化家中環境、打掃及改造娘家的居住環境,甚至還開始自製養生飲品(例如康普茶、自製優酪乳)等。

五、朋友他人與社交生活

每週一次的姊妹讀書會,交流料理與如何打造幸福家庭的武功秘笈,偶爾跟姊妹們喝喝下午茶。

六、自我實現

我對從事兒童教育志工一直很喜歡,每次陪伴孩子,孩子們給我的溫暖與擁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今年順利完成近10次的志工服務。

關於學習方面,我在年初展開為期3個多月的專業能力學習計畫,順利結業。

而今年我曾舉辦財經讀書會的活動,透過大家的交流,讓我間接學習與得知許多很棒的書籍,同時我自己本身還有每週一次的實體讀書會持續進行。

上半年是屬於比較高強度的學習狀態,所以下半年我選擇放慢腳步。

本以為可以就此悠閒一點,托悟天大的福,多間出版社邀約,讓我們有幸閱讀許多還沒上市的新書,加上我自己原本預計的書單,還有因為出書的緣故,反覆驗證內容,我又重新翻了許多本經典書籍,就這樣保守估計今年閱讀超過40本書。

退休的喜樂:認清生命中的輕重,時間全由自己掌控

最初,我因捨不得悟天大太勞累,秉持著妻子是丈夫的幫助者的想法,接手管理社團及粉絲團,幫悟天潤稿件及協助(孫悟天)品牌的定位。跟著悟天,有幸與許多合作夥伴交流一同成長,幾個月下來,在悟天大的鼓勵之下,無心插柳柳成蔭,出版了我們夫妻倆的第一本書,我則意外多了一個作家的身分,同時還成立了「孫悟天存股-孫太」個人專屬的粉絲專頁(目前達7萬人點讚),而這些都是始料未及的。

我想說的是,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退休生活與你們想像中的不盡相同,又或者要說孫太所謂的退休人生很日常呀。

然而,我發現當自己心態改變了,會發現時間都過得非常有意義(有時很廢)卻也十分喜樂,時間自由完全由我自己安排

這樣的狀態維持多久?說真的我也還在持續優化及變動中,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有沒有退休,生活中的幸福感可以越來越幸福,將來是否會再回職場我還在評估,因為退休之後的生活比在職場上還要忙上百倍,而且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想嘗試。

那天兒子說:媽媽你最近很閒齁?

孫太:怎麼說?

兒子:看妳都很有空在弄這些(像是買菜.煮晚餐.釀康普茶.打掃家裡.布置家裡等等)

孫太:對呀,因為之前在上班比較忙。那你喜歡這樣的媽媽嗎?

兒子:還可以。(靦腆的笑著)

最近更深一層的體會是,即便哪天我真的又回職場了,我一樣會堅持繼續這麼做。

因為這幾個月最大的收穫是,心態改變了,內心對於事情輕重緩急的次序擺對了,那麼不管將來再忙,只要你願意,我願意天天給你一口熱飯吃。

退休生活給我最大的感悟是,以愛為名,守護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

誰說退休很無聊?

退休之後的生活每天超忙超有聊的,好嗎?

退休生活帶給我最大的心得是:我非常慶幸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而且每天都超忙的,分分秒秒都為自己而活,忙得好開心好充實,幸福的滋味讓人回味,當初真應該早點退休的才對。

(本文轉載自孫悟天存股-孫太,原文標題為〈【孫太談理財】真正離開職場之後,我的心得是 「退休」是轉換成自己喜歡的生活型態〉)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