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孝順不能只有一人獨享!居家安寧醫師洪德仁:當天邊孝子和照顧者意見不同,如何讓老父善終?
下一篇

未來趨勢,掃墓不應太奔波!東京住宅區的秀明寺,讓已故親人住在最近的最美建築

孝順不能只有一人獨享!居家安寧醫師洪德仁:當天邊孝子和照顧者意見不同,如何讓老父善終?

每件小事,都可以是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文/賴麗秋 攝影/林建榮

編按:洪德仁醫師投入居家醫療多年,在進行居家安寧時,當主要照顧者與天邊孝子意見不同,洪醫師如何排解,讓個案得以安詳善終,家屬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

1990年,洪德仁想改變社區診所互相競爭生意的相處模式,主動邀請周遭的醫師一起成立「厝邊好醫師聯誼會」,一起攜手守護社區民眾的健康。

「我們每個月都會聚在一起泡茶聊天,交換資訊跟醫療心得。」他說,加上1995年全民健保開始實施後,湧入醫學中心的患者逐年增長,厝邊好醫師更成了診所之間重要的互助平台。

1990年代就開始「往診」  當時在家善終是常態

而他看診的範圍不只侷限在診間,當左鄰右舍有需要時,他也會到患者家裡出診,「這叫『往診』,病患既然無法出門,那我就去看他們。」他解釋道,從日治時期到戰後,早年醫師是會應要求前往病患家中看診,這是許多長輩的共同回憶,也是溫暖的醫病關係。

往診時不只看病,給藥、給點滴,往生時我也會開證明給家屬。當時大部分的人都在家中往生,有需要時我就會去,像我的祖母、父親也是留著最後一口氣,在家裡善終。」

只是在全民健保開辦後的90年代,病患湧入大醫院已成了常態,也幾乎會在醫院裡嚥下最後一口氣,走完最後的人生儀式。

孝順不能只有一人獨享!居家安寧醫師洪德仁:當天邊孝子和照顧者意見不同,如何讓老父善終?_img_1

無出門看病的患者,洪德仁會背著醫療包到家中為他們診治,甚至協助善終與開立證明。(洪德仁提供)

居家安寧的前提  需要良好醫病關係與信任

然而即使有長年往診累積的經驗,洪德仁仍不得不說「居家醫療、安寧療護雖是醫療體系的最末端,卻也是最困難的一環。」

洪德仁成立的仁和居家醫療照護團隊累計至今,已經收案超過一千多人,其中有65位居家安寧個案。他感嘆,到宅關懷對都會區的基層醫師是很困難的事,因為安寧病人最終結果只有一個——「死亡」,差別只在「善終」或「歹死」。即使病人在臨終階段感受到醫師給予的良好照顧,但也無法為醫師作證,而家屬如果對死亡沒有理解,往往就會對醫師提告,所以多數的醫師都不願意收安寧病人的案子

想要敲開病患家門走進去,前提是要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與信任感,但這樣的醫病關係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需要社區醫療人員用心構築。

當主要照顧者與天邊孝子意見不同  如何排解?

洪德仁提起他曾經陪伴過的一位安寧病人,是個高齡90多歲、同時罹有多種慢性疾病的爺爺,主要的照顧者是他不會說話的大兒子。爺爺因為一次跌到骨折,又傷到頭陷入了昏迷,來來回回醫院多次。由於爺爺在有意識時曾對大兒子說過不要住院,希望在家往生,所以老大尊重父親的交代;但二兒子與兩個妹妹卻認為父親的狀況還是要住院、甚至在醫院往生比較好,雙方因此起了紛爭。

像這種不是主要照顧者,也非同住的家人,但遇到問題有很多意見的,我們把他叫做『天邊孝子』,這也是照護家庭中最常出現的情況。」洪德仁分享他的經驗。

他還記得第一次家訪時,有三位子女在現場,兄弟姊妹用手語飛快地你來我往,配上怒目圓睜的表情,耳裡雖然聽不見劇烈的叫囂吶喊,但彷彿能在空氣中聞到那股濃濃的火藥味。洪德仁搖了搖頭,認為需要召集全部的人開一次家庭會議,討論父親的病情與並做出最後的決定。

「討論也沒有用啦,最後一定還是不歡而散,意見也不會統合。」老大無奈地向洪德仁表示。「沒關係,有意見的人歡迎都來,下週日我會再來。把整個半天時間都給你們,大家慢慢來談。」他只好安撫老大道。

邀請每位家人都做一些事  臨終階段一起好好照顧

隔週的家訪轉眼抵達,大家圍著圓桌坐下,只見大哥幫醫師與個管師倒了茶,卻不幫弟弟妹妹也倒一杯,一開始氣氛就十分緊繃,所幸家人出席卻很踴躍,連下一代也都來了。

「各位都清楚,爸爸的病情現在是呈現平穩的往下走的狀態。」洪德仁開場先讓大家了解爺爺的狀況。不出意外,接下來的溝通劍拔弩張,說到激動時更是敲桌子打椅子,站在父母身後的孩子們也是高分貝的你來我往,洪德仁只是在旁靜靜的聽著,先讓每個人充分表達意見。

換到洪德仁開口時他說:「你們都這麼孝順爸爸,他一定很高興,但是你們剛剛講話都這麼大聲,他如果有機會再醒過來,一定會說你們吵死了。」他接著同理家屬們的心情:「大家都是出於孝心,爸爸的想法你們也都很清楚,大哥花心思照顧,從上禮拜到今天,情況也很穩定。我不是算命的,無法跟你們說父親確切還有多少時日,但大概可以推估。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好好照顧。」

當眾人的情緒漸漸平復,洪德仁乘勝追擊:「不過,有幾件事要請大家幫忙,就是有空多回家看爸爸。爸爸在宗教修行很有成就,大家就幫他多念佛,或是回來時翻看舊相片,一起回想跟爸爸過去的快樂時光。人的聽覺是最後喪失的,相信你們說的每一句話,他都可以聽到。」

每個人都要幫爸爸做一些事,或者幫他按摩,或是幫忙擦身,他就會走得很安穩,也會感謝你們的孝心。」洪德仁用他的專業居中協調家屬的意見,讓他們達成共識,可以圓滿一位老父親的善終。

「你有什麼需要其他弟弟、妹妹或下一代來幫忙做的事嗎?」洪德仁看向了大哥。老大想了想寫下,「我年紀也大了,力量不夠,幫爸爸清潔身體時真的有點困難。」之後馬上有人表示可以回來幫忙協助爺爺的清潔工作,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表達自己可以幫忙的事。很快的,紛爭平息了,工作也分配好了。

之後再度訪視時,他們兄弟間雖然仍不說話,但都願意一起分擔父親的照顧工作,老爺爺也在子孫的陪伴下,安詳的走完人生,全家十多人一起帶著水果到診所感謝洪德仁,讓父親最後可以在家善終。

把「四道」轉換成家屬可做的事  才能生死兩安、了無牽掛

一起do something(做些事)在居家安寧中非常重要,孝順不可以只有一個人獨享,一個家裡也不能只有一個孝子或孝女,而是大家都是孝子孝女。」洪德仁建議。

而一次好的、有效的家庭照顧會議,最好由外來者或是家屬尊敬的醫師來擔任中間的協調者,讓家人了解他們做的事情都很重要,即使是些小事,都應該給予肯定;幫父親擦拭身體多麼重要!看著照片回憶以前快樂的故事多麼重要!這些都是孝順的表現。」

安寧療護強調的「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都需要轉換成家屬可以做的事情,家屬有了參與孝道的機會,才能夠生死兩安,了無牽掛

孝順不能只有一人獨享!居家安寧醫師洪德仁:當天邊孝子和照顧者意見不同,如何讓老父善終?_img_2

洪德仁要求每個家屬都要一起do something,用自己的方式盡孝或道別,個案才能走得圓滿安詳。(洪德仁提供)

多年來的社區公共事務參與經驗與醫療專業,讓溝通與協調成為洪德仁的長項,特別是在跟病人家屬溝通時,更會想盡辦法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盡孝。

「每個後輩都有自己的期待跟想要孝順長輩的方式,這都沒有對錯,但大家要共同面對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死亡。」他接著說,「所以居家安寧的家屬們一定要全員參與達到共識,病人才能走得安詳。」

靠著讓家屬「一起do something,洪德仁再次實踐了「讓榮耀歸諸別人」,更一次次地化解糾紛,讓個案得以安詳善終,家屬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這正是他身為醫者最溫柔的慈悲。

訪談最後,洪德仁有感而發:「人生不要總去計較想要有好的結果,只要去做認為該做的,老天爺常常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告訴你答案;即使是不好的結果,你也盡力了。」他笑著繼續說:「用世俗話來說這叫做挫折;但在我的概念裡,這是我們的努力、能力還不夠,所以事情無法往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

從選擇專科、開設診所、到投入社區總體營造,守護社區居民健康至今,許多人生的轉折,確實都不在洪德仁最初的計畫中,而是一連串的偶然與意外。只要用心經營、追尋自己的目標,終有一天,每個人都能如洪德仁一般,找到自己內心的歸屬,驕傲地唱出代表故鄉的那首歌。

(本文節錄轉載自醫學有故事,原文標題為〈心之所在,就是故鄉 洪德仁,小鎮醫師的健康社區夢〉)

2022/07/2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未來趨勢,掃墓不應太奔波!東京住宅區的秀明寺,讓已故親人住在最近的最美建築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