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為何婆媳問題總似曾相似?德州媽媽:嫁給一個人不是嫁給一家人,尊重他人的界線才能相安無事
下一篇

熟年夫婦還有愛嗎?日本熟齡婚姻大調查:近9成還有感情,但8成想過離婚!

為何婆媳問題總似曾相似?德州媽媽:嫁給一個人不是嫁給一家人,尊重他人的界線才能相安無事

有界限感的人,才懂得照顧別人情緒。

文/Mumu 圖/Shutterstock

編按:這個故事是一位年輕媳婦(德州媽媽Mumu)的心聲,但她的遭遇也可能是熟齡世代當媳婦時曾經遇過的事。為何婆媳關係如此難解?是否有能在我們這一代的自我要求下,解開這千古難解的課題?

在婚後的第7年,我終於在婆婆說心疼兒子需要洗碗,以及辱罵我是寄生蟲之後,進化為黑金媳婦。

我在粉專上分享了我公婆的各種奇葩言論與事蹟,引起了不小的迴響,甚至被多家媒體轉載報導,

因為我雖然是分享我的事,但其實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就算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也有發生在你媽媽、你奶奶、你姑姑、你嫂嫂、你朋友身上。

到底為什麼婆媳問題會普遍成這樣?

我覺得有3個主要原因:第一是華人教育習慣設立階級,一旦階級產生,就既沒有平等也沒有尊重;第二是人與人的界線問題;第三是華人愛面子,並且常常把面子綑綁在莫名其妙的事情上,像是以「家醜」為由想讓大家羞於討論,而越少人談論,事情不但不會消失,還越少出口

公婆時不時會從台灣來美國與我們住1個月,每次來打擾,他們都是用長官視察、皇上微服出巡的角度,盯著晚輩做了多少事、睡了多少覺、會不會伺候人、什麼時候洗碗、有沒有偷懶、給小孩吃了什麼、小孩有沒有黑眼圈,這種「變老就變高階」的內核、媳婦熬成婆的意涵,它沒有平等、不談尊重,是文化的糟粕。

年長不等於有冒犯別人的權利  尊重才能贏得尊重

眾所皆知,長輩是不太可能改變的。他們不改,也不代表晚輩就得忍耐。

面對那種會罵媳婦有病的婆婆,真的是早黑早享受。會口出惡言的人,不會只口出惡言一次。會讓你噁心的人,也不會只噁心你一次。黑金媳婦一被啟動,就永遠不回頭。

想要得到尊重,絕對不是用「我是長輩」、「我比你大」來壓人,要脅來的尊重也不是真的尊重

他們當然可以這樣索討,但我們不一定要理他,

想要推翻的制度,總得試著對抗它。不是說不尊重,而是你不能以「你要尊重我」來命令我非得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你的年齡並沒有給你冒犯別人的權利

華人有一個「誰要比較尊敬誰」的觀念,這也助長了鄙視鏈的產生。為什麼是「尊敬長輩」而不是「彼此尊重」?長輩得到額外的尊敬,因為他活比較久?「越老越高級」這事,既不費力、也不合理,且對人的荼毒最深。

孩子是一個「人」  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你也可以感受到這社會對待小孩的隨意,對別人的小孩隨便摸、隨便管、隨便評論,以為自己年紀比較大就沒有往下冒犯的問題。

不應該是這樣。

有些父母把小孩當成「屬於自己可以任意管教的所有物」,而不是當成一個「人」來對待,也是一樣的問題,

我婆婆曾對我說:「我把老楊養好送給妳了,妳真的是好福氣。」

我:「……?……謝謝?」

但,老楊是妳想送誰就送誰嗎?

然後依照這個邏輯,我爸媽不是也把我養好送給老楊了嗎?那種把小孩當成所有物的感覺,讓我渾身不適。

如果尊重需要加上地位比他高、階級比他高、年紀比他大的條件,這不是尊重,這只是慕強。

而「你不改我也不忍」的態度,就是在向長輩表明:不好意思,我們是平等的,只有互相尊重跟互相不尊重,沒有你比較老我就要接受你的冒犯這件事

為何婆媳問題總似曾相似?德州媽媽:嫁給一個人不是嫁給一家人,尊重他人的界線才能相安無事_img_1

德州媽媽Mumu以西洋古典名畫二創出〈厭世媽媽哏圖〉(時報文化提供)。

界線會隨時代改變  嫁給一個人已不是嫁給一家人

「劃清界線」這句話乍聽之下很決絕,然而人在什麼時候會想劃出界線呢?就是在界線被踩到、不得不劃的時候。

一個沒有界線的人,是不可能整理好人際關係的秩序的。因為再親近的關係,都不能無上限的冒犯。

有界線感的人,一定是溫柔且照顧別人情緒的人。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因為他們知道無心傷害也是傷害,所以會警醒的去避免。

界線的概念,會隨著時代改變。

以前農業社會,整個村或整個家族一起養小孩,大家對彼此負的責任多、相對的權力也多,三姑六婆一起幫忙你養小孩、也會一起管你的小孩。

然而舊時代的關係並不是全部都能沿用到現在,我認為「嫁給一個人,就是嫁給一家人」就是應該淘汰的、失去了界線分寸的觀念

到孩子的家便是客  生活無需遭長輩評鑑

我公婆屢次不承認他們在老楊不在家時跟我講的話,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了方便顧小孩,我們家到處都是攝影機,看著監控裡他們坐在沙發上對著鏡頭盡情講些恐怖的話,我真的是反胃到不行。

由於公婆不斷的說要跟我爸媽告狀,於是我先蒐集好錄音錄影傳給了我媽。

我媽看完我傳給她的公婆謾罵錄像後失眠了。我起床看到我媽打了千字文來,內容全是細數我是一個多好的人,怎麼可以這樣被對待。

我告訴她,如果公婆找上門,這些一句都不用講。

只要明確簡單3點即可:

1. 我並不是嫁入名門貴族當豪門媳婦,拿了你們多少資源得接受你們的管轄,

2. 我與我先生獨立組成了家庭,你們是打擾了小孩的生活到他們家作客;

3. 你們的行徑不管身而為客或生而為人都有失分寸;尊重是互相的不是只給長輩的。

因為我是怎樣的人,不需要跟他們證明,也不需要給他們任何素材著墨,他們來我家就是客人,不是皇帝下鄉出巡、也不是長官視察檢驗,我的生活,不提供他們審視和評鑑。

劃清明確界線  不需向對方解釋不歸他管的事

要挑剔他們絕對可以找出無限多的題材,畢竟他們都故意在我朋友面前講到4年前我不做副食品這種明明沒有任何錯誤、但他們卻試圖想引導大家我很失職的往事了,當老楊告訴他爸媽我平常白天帶小孩、晚上還得工作時,他爸媽會覺得我很辛苦嗎?

並不會。我公公只問了:「那她帶小孩的品質怎麼樣?」我婆婆還問我:「妳做了什麼家事?」

即便我囊括了幾乎所有家務、全天候顧小孩、還有一份正職,我仍然回:「我做了什麼不需要跟妳報備。」

這就是明確界線。

不需要跟她解釋任何不歸她管的事,不用讓她有更多的題材發揮她的惡意。而他們逼問兒子的收入,說:「以後你小孩不告訴你他的薪水,你們也會有隔閡。」這種亦是對於分寸和界線失去拿捏。

沒有認知到小孩已是獨立的成人、不是自己想刺探什麼就刺探什麼,一旦踰矩界線、沒有隱私的劃分,只會迫使對方把界線加寬

最後,那些覺得「家務事不要拿出來講的人」,你在指點別人的家務事該不該講的時候,就是在幫別人規範界線。而你建立的界線裡,是沒有在規範自己不要去管別人的。

別人要不要講自己的事、家務事能不能講,不需要你同意。

你看,邏輯自證並不容易。

(本文摘自Mumu著,《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時報出版)

2022/07/2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熟年夫婦還有愛嗎?日本熟齡婚姻大調查:近9成還有感情,但8成想過離婚!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