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住了15年仍然保持家中清爽感?收納整理師的居家空間規劃秘訣
預先規劃空間,就能減少雜亂感。
編譯/蔣德誼 圖及資料來源/ESSE
編按:如何營造清爽、不隨意散亂擺放的居家空間?造訪日本整理收納師大木聖美的家,雖然已經屋齡15年,但仍然打理得井然有序,如何輕鬆做到?從開始規劃空間到實際入住後的居家生活,不妨參考本文了解達人的聰明收納術。
關於收納或居家整理,很多人會認為「東西一定要愈少愈好,才能保持清爽感。」但收納規劃師大木聖美認為,既然家是家人共同使用的場所,最優先考慮的應該是「家人想要如何生活」。只要適度運用收納家具,一樣能夠營造出整齊不雜亂的環境。
為此,在規劃居家空間的時候,首先必須檢視手邊的物品種類和數量。包括必需品、因為興趣而收集擁有的物品、大致把握各類物件的數量,才便於進行後續的收納規劃。在決定了收納位置之後,如果又想要購買新的物品,也必須同樣要確定「有地方可以放」才能入手。
至於物品的配置,「最常使用的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取、也容易放回去的地方,這樣才能隨時保持物歸原位的習慣。」
大木家的清爽生活收納法則,可以歸納如下:
1. 家裡所有的物品都要確實掌握擺放位置和庫存量
2. 經常使用的物品,最好放在肩部至腰部之間的高度,較易拿取
3. 家中所有人都會頻繁使用的物品,由大家一起決定收納位置
4. 隨著家中成員的變化和年齡階段,定期審視整理家中的物品
5. 不要過度在乎「清爽感」或「減少物品」,而是以「舒適生活」為前提
廚房收納原則:配合動線擺放物品 置於隨手可拿取處
大木家的開放式廚房。並沒有規劃壁櫃,而是設置了簡單的收納用檯面,雖然是4人家庭,但冰箱的尺寸相對並不是太大,如此一來,可以避免過度採購以及可能的食物浪費。
從客廳看過去的餐廳和廚房,三面開窗的設計擁有良好採光,一旁則裝飾著孩子們自己蓋的樂高作品。
收納器皿時的原則,是要把使用頻率較高的物品放在較容易拿取的位置上方。
檯面下的抽屜,就放置茶杯、茶葉等相關用具。這樣泡茶時就可以隨手取用,十分方便。
瓦斯爐下方的抽屜,就放置烹調時會需要使用到的調味料、鍋鏟或是廚房用剪刀。
流理臺下方的抽屜,左側放清潔用品、右側則是放置烹飪用具,垃圾袋為了方便使用拿取,使用公文檔案夾搭配隔板收納
預先規劃好收納位置 避免散亂
大木家的客廳並沒有選擇訂製款的收納系統櫃,而是選擇市面上販售的既有家具,方便移動的推車也是機動性高的收納選擇。
夫婦共用的衣櫃,劃分好各自的使用區域,彼此不互相越界。衣櫃內的衣物不宜放得過滿,以免損傷衣料。
因為開放式的衣櫃容易堆積灰塵,因此大多使用附有滑輪的收納家具,便於整理移動。
衣櫃內小物的收納,使用無印良品的鋼架做收納,可以依自己的需要搭配活動式抽屜或是加減層板數量,隨時調整空間,使用上非常方便。
玄關規劃好物品置放空間 就不易有雜亂感
玄關處除了鞋櫃之外,也設有可以放置購物袋、外出的外套等物品的空間,就可以避免雜亂感。
雨傘使用掛桿收納,除了數量可以一目了然,也不會有使用傘籃底部積水或灰塵的問題。
浴室門旁邊設置的收納區,毛巾和睡衣放在右側、洗劑類用品放在左側下,下方也設有可以簡單晾乾使用後浴巾的空間。
2022/05/25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