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圖/mama de maison料理教室創辦人Grace提供
編按:人如果沒有1、2件熱愛的事,生活將少了許多滋味。今(2022)年52歲的Grace,幾年前迷上單人露營,一個人開車出門,一個人在營地生火、煮飯,再花兩個小時吃飯,種種過程很花時間,很多事也不一定能如己意,她卻願意一去再去,因為克服困難感覺自己進步了很美好,因為獨處才有機會認真思考現階段哪些該捨,哪些該留。
那天晚上,看著月光照在雲海上,Grace覺得有了這幾10分鐘的快樂時光,這趟單人露營之行一切都值得了。
幾年前,mama de maison料理教室創辦人Grace偶然在YouTube上看到國外單人露營的影片,為之著迷,嚮往不已。
「在日本、韓國,他們的單人露營文化非常成熟,我就覺得:哇,原來可以過這樣子的生活,在大自然裡面很自在、獨立,我很嚮往,開始大量做功課。」Grace向來喜愛居家布置,對美感、環境、舒適度的感受格外敏銳。她說自己是城市女生,喜歡逛街,不喜歡運動,不喜歡流汗,怕黑又怕蟲,很討厭髒髒的泥土。直到看到國外單人露營的影片,才發現露營文化也可以很精緻,從此迷上一個人露營。
在大自然裡面用餐 是非常舒服的事情
對Grace而言,美好的露營通常這樣揭開序幕:2點抵達營地,先搭帳篷、整理環境,4點完全布置好,喝個下午茶放鬆一下,「我很喜歡泡奶茶,或是喝紅酒、吃起司。」接著,拿出木材,用火燒半小時到1小時,等它變成木炭,才能拿來烤肉。此時大約是5點半,天通常已經黑了,正好開始煮露天晚餐。「煮好以後,我會慢慢地吃,大概2個小時,在大自然裡面生火、用餐是非常舒服的事情。」
餐後,所有東西都收進帳篷裡,大致整理成適合睡覺的環境,再洗一場熱水澡。「我一定會洗澡,沒有流汗我也會洗澡,不是把身體的髒洗掉,是因為熱水會讓自己更舒服,再換上最乾淨的衣服,不會把髒衣服穿回去。」
洗好澡,一切都忙完,大概是晚上10、11點。很多人會帶著投影機看影片,但Grace不想弄得跟家裡太像,所以她會整理當天拍的照片、寫文章,直到12點才入睡。
夜深了,Grace攤開登山睡墊,蓋上超級厚,一個人用可以折成三、四折的冬季羊毛被,躺在枕頭上,就著煤油暖爐入睡,「就像一個山中小屋,很溫暖,完全不會冷到。」
厚實柔軟的枕頭與被子,提供野外住宿一種踏實的安心感。
用木柴生火是一項手藝,沉浸其中頗能體驗動手做的樂趣。
隔天一大早起床,先活動身體,把能收的都收好,待會比較能放鬆的吃早餐。「一定要有咖啡、熱壓三明治,我很儀式化。」
在這個凡事求快的時代,把木材燒成木炭、露天生火煮飯諸事皆堪比手工藝,又慢又花心思,卻是沉澱心情的絕佳機會。
「整個過程你會去認識自己,我覺得最棒的可能是這個部分,你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會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是什麼,什麼是不重要的事情,這就是一段跟自己靈魂對話的過程。」
一人露營是種充電儀式 回家會更珍惜身邊所有
2年來,Grace一個人開車去過許多地方,南投仁愛鄉半天寮、苗栗馬拉邦……許多露營據點都有她的足跡。露營之於她,是一種儀式,一種替生活充電的儀式,而儀式的起點,不是搭帳篷那一刻,也不是升火那一刻,而是從啟動油門那一刻就開始。
「只要油門一踩,我就覺得開始充電,那種感覺是非常正面的,一直到回到家,我就覺得電充滿了。」通往營地的路,通常遠離塵囂,在遙遠的高山上,山路還可能彎彎曲曲,甚至十分隱密,查Google 地圖也不一定有用。可是困難反而成了想一去再去的動力。「平安到達了,你會覺得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又進步了,變得更強大。」
新竹縣尖石鄉部落6號花園,樹林間隙落下的光影十分美麗。
「充電」的電力,來自於克服困難、學習新事物,也源於獲得從生活中暫時抽離的機會。
和許多同輩人一樣,團體行動時,52歲的Grace經常主動扛起一切責任,時時刻刻想著照顧別人,難以放鬆。
一個人露營就不一樣了,當下最要緊的事,即是和自己相處,享受眼前的一切。而且,經歷獨處,反而會更珍惜身邊的人。「開始露營以後,我變得珍惜身邊的人事物,例如在野外,人很少、很黑、很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就覺得在家有人陪伴是很幸福、很有福氣的事情。」
單人露營有低潮有高潮 1小時快樂時間就很滿足
露營聽起來浪漫美好,實則有很多技巧跟知識需要學習。「一個人露營其實有很多風險,生火需要技巧,搭帳棚需要技巧,適應環境、天氣變化也需要技巧。」
所以,每次露營,Grace都做足準備再出發,但大自然的變化畢竟很難完全事先掌握,就像她的第一次單人露營——華中露營場事件。
那一次,Grace買了一頂5人帳,盤算著除了自己用,日後全家出遊也能派上用場。老闆推薦,新手露營先到華中露營場試試看,地點就在萬華萬大路河濱公園,交通非常方便。
出發前,她認真研究說明書、看教學影片,還上網找別人的開箱影片。看歸看,誰知到了現場,才發現當天天候不佳,風很大,還下雨,帳篷又重,根本搭不起來。「當天全場只有兩帳,另外一帳又離我很遠。」最後,只好打電話找管理員求救,拜託他來幫忙搭帳棚。
不符合期待的,未必是天候,也可能是人為環境。就像冬季去馬拉邦,正是看雲海的季節,Grace特地找了一個可以看雲海的營地。結果當天就算已經深夜12點,整個環境仍然非常吵雜,交談聲不絕於耳,營地的音量管制也發揮不了作用。可這一切,就在看到月光雲海的景色後,都值得了。
「看到月光照在雲海上,有那1小時的快樂時光,那個在城市完全看不到,你在城市可能都很平順,可是就完全沒有高潮。去露營就是有低潮,有高潮,整個周末超級有張力,那個高潮是你要花時間到很遠的地方才能體會。」中午出發,隔天中午返程,整個露營過程24小時,快樂的時間可能只有1小時,但這樣也就夠了。
做喜歡的事 生命才會發光
不知道是睡在帳篷中吸收了天地精華,還是露營真的太美好,或是學習新知那種前進的感覺使生命變得充實,這兩年,Grace的精神變好了。「以前我都會每天吃一顆B群,現在不用吃了。」
人,總要有1、2件熱愛的事,不是為了工作,也不是為了別人,就只是喜歡,喜歡過程中的一切,每次從事熱愛的興趣,就會感到生命充滿動力。如同Grace所言:「你要去找到你的熱愛所在,不見得是露營,有可能是畫畫,有可能是寫作,或者是做菜。」
新竹縣五峰鄉仙境微醺莊園,海拔1250公尺,霧氣濃厚,宛如仙境。
新手嘗試單人露營 10件你該知道的事
「單人露營適合每一個想要接觸大自然的人,」可是追求好玩之前,安全還是最重要。如果你也想嘗試單人露營,Grace提醒須注意幾點:
1. 每一個營地都要做足功課才去,而且要多看前人分享的經驗。「有些營地,營主收了錢就不見了;有些營地,雖然路很難找,營主也不會告訴你。」
2. 露營新手建議選週六,營地通常比較有人氣。「夜晚的黑暗會讓人恐懼,所以不要讓自己感覺到害怕是最重要的。」另外,秋冬是露營的旺季,大部分的人夏天都會休露。
3. 每一次露營,只挑戰一個新的裝備。「我『入坑很深』,買了很多裝備,可是我每次只會挑戰一個新的裝備,這樣不會造成壓力,才有足夠的時間好好欣賞裝備。」
4. 除了主要照明,記得準備氣氛燈。「主要照明就是最亮的,你打開之後要有安全感、煮飯時要看得清楚;去露營是為了放鬆療癒,所以一定要有燭光型的燈,像我的是煤油燈,或是瓦斯燈,要選黃光。」
潮濕陰冷的天氣,一一點燃燈具,即可塑造溫暖氛圍。
5. 露營設備要模組化,亦即把物品分門別類,比較不會找不到東西,收拾也更快。以Grace為例,她會把物品分成睡眠系統、燈具、餐具、桌椅、帳篷、營釘箱(包括營繩,營槌)、食物袋(保冷袋)等。
6. 第一次露營,先把帳篷還有睡覺的東西弄舒適就好了,食物盡量帶現成的,或是加熱就可以吃的。「因為如果你沒有經驗,搞不好搭帳篷就要三小時。」
7. 去露營絕對不能吃太飽,否則你到了營地就不想吃(或煮)東西,會少了很多樂趣。
8. 想嘗試自炊,可以從一鍋粥開始,例如排骨糙米粥,裡面有蔬菜也有肉,這樣的話,就不用準備很多鍋具,一個鍋子就夠了,這個鍋子還可以拿來煮水。
9. 不管有沒有流汗,晚上洗個熱水澡,再換上乾淨的衣服(而不是換下來再穿回去),晚上會睡得更安穩。
10. 營地的進場時間大部分都是下午1點,隔天12點離場。如果擔心別人下山,你剛好上山,路很小不好開,可以再晚一點出發,大約下午2點抵達營地,減少會車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