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和朋友住是一種浪漫!基隆伍個人:5個家庭蓋房一起住,成為彼此照顧的新家人
下一篇

養生村、安養中心、共生宅,高齡住宅優缺點為何?家屬、參訪者的第一手觀察

和朋友住是一種浪漫!基隆伍個人:5個家庭蓋房一起住,成為彼此照顧的新家人

幸福,就是和朋友一起慢慢變老。

文/林芳如 圖/伍個人提供

編按:會住在一起的人,通常具備血緣或伴侶關係,但基隆有5個家庭,揪團買地蓋房子,住進一棟5層樓公寓。他們一起吃飯、一起過節、相互照料。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如何從朋友升級成家人?

基隆一處民宅裡,陣陣食物香氣伴隨著歡笑聲蕩漾在夜色中,桌面上放著各家端出的料理,但今天大夥聚在一起,目的並非純吃飯,而是比賽誰做的下酒菜最好吃。

「我們玩遊戲很認真,弄了一張海報,還有評分表,每一個人都要打分數。」說這句話的人是4樓女主人鄭伊珊。她口中的「我們」,是住在同棟公寓裡的朋友,一群非血緣的家人。

5個家庭買地蓋房子  生活不孤單還可互相照應

時光倒帶回2012年,5個男人下班後,經常聚在一起聊天,那一年他們37歲。

這5個男人,高中時代是好朋友,出社會後時而相聚話家常,友誼一直是大家生活中重要的力量。一天,有人提議:「要不要一起住?」眾人附議,甚至加碼:「不然我們買地自己蓋。」

「一開始純粹覺得5個家庭住在一起,一定會很好玩,」一樓女主人林沂郁回憶:「加上大家不是沒有生小孩,就是生得少,住在一起,彼此也有個照應。」

當時,這5個家庭,有人租屋、有人跟爸媽住、有人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但不同的居住型態,並沒有阻礙大家想一起住的念頭。於是,他們就開始著手進行了這個目前在台灣來看還很新興大膽的選擇:自蓋房屋,與朋友一起住到老。

蓋房子意見不同怎麼辦?一起想辦法找解決之道

不過,蓋房子一起住說來容易,執行過程卻苦了這群毫無建築背景的人。

蓋房子需要多大的土地?這些土地可以蓋多少面積?什麼是容積率、建蔽率?住一、住二、住三有什麼差別?問題一個一個冒出來,大家紛紛上網爬文、問朋友,每個禮拜開會,分享自己找到的資訊,討論過後再整合,逐步達成共識,這才找到土地。

一起蓋房子,難處就是要照顧到每家的需求,可能有所困難。鄭伊珊說,他們曾考慮到幾乎每一戶都有2台車,為了滿足停車需求,第一版建照其實是有地下室。

無奈,基地太小,找到的建商不敢開挖地下室,第一版建照被推翻了。

不挖地下室,怎麼滿足停車需求?於是,有人拿出模型車,研究角度怎麼擺,才能停進每輛車。有人說:「不然誰先回家誰先停,鑰匙全部都掛在一樓,早上誰要上班,就隨便開一台出去。」

一群人拋出各種想法,最後拍板定案的結果,是每戶只能停一部車。那另外一部呢?「停外面,因為沒有辦法滿足一家停2部。」

良好的協商與溝通、大家一起想辦法,是能與朋友同住最重要的前提。

和朋友一起住  坦白說出想法才不容易吵架

但是,不可能事事滿足自己的期望時,的確會遇到有人會想退出。

「我本來住的房子應該有80坪。」鄭伊珊回憶:「因為建蔽率,那時候覺得這一塊地蓋5戶太多,面積會變得比較小,我就說那我退出。」

經過一陣討論,後來有「把空間弄出來」,讓鄭伊珊家的面積比較大,她也因此按照比例負擔較高價格。

其實,無論是蓋房子或一起住,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比起為了表面和諧,把想望藏在心裡,不如直接說出來,才有調整的機會。

不過,當大家都聚在一起,也許有人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真實的心聲,這時候,鄭伊珊會逐一理解每一戶的想法,再從中協調出共識。「很多時候一起討論可能沒有結論,就分開一個一個講清楚。」

和朋友住是一種浪漫!基隆伍個人:5個家庭蓋房一起住,成為彼此照顧的新家人_img_1

大家一起吃飯,在熱鬧的氣氛烘托下,飯菜愈嚼愈香。

朋友也能當家人  但必須想清楚:為什麼要一起住?

從2012年產生想要一起住的念頭,2013年7月簽約購入土地,2016年2月起造動土,2017年12月登記權狀,歷時大約5年,伍個人終於在2018年11月入住,展開好友一起住的「好玩」生活。大家平日煮飯一起吃、端午節一起包粽子、在停車場烤肉,聖誕節邀親友玩交換禮物不夠,還打開車庫辦二手市集,邀鄰居一起來玩。

和朋友住是一種浪漫!基隆伍個人:5個家庭蓋房一起住,成為彼此照顧的新家人_img_2

過年了,人人拿出毛筆寫春聯,字美不美無所謂,能聚在一起過個好年就挺好。

和朋友住是一種浪漫!基隆伍個人:5個家庭蓋房一起住,成為彼此照顧的新家人_img_3

聖誕節只玩交換禮物不過癮,那就打開車庫,辦一場二手市集。

而且,大家有事也能互相照應,像是有人的媽媽北上就醫,該戶平常要上班,這時候有時間的人就可以陪伴長輩。難怪林沂郁會覺得:「住在一起是一種浪漫,感覺多了很多兄弟姊妹。」

不過,一起住固然好玩,但現在的生涯規劃,經過了5年、10年不一定會一樣,如果有人想搬家,怎麼辦?「我們產權都是獨立的,他有他家的權狀,我有我家的權狀,我們討論過,如果你想賣這個房子,先讓我們知道,看樓上、樓下有沒有人願意買。」

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能成為家人嗎?對基隆這5個家庭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也想和朋友一起住,鄭伊珊提醒,想清楚「為什麼」很重要:「就是你為什麼要跟這些人住在一起,你願不願意為那個目的付出一些代價,就像我們辦這麼多活動其實很累欸,但就是要投資時間,不能都不參加,那好玩的宗旨就不見了。」

和朋友一起住,應注意哪些事?

1. 土地怎麼分?

伍個人共5戶,每戶按照實際居住取得的坪數,照比例計算地坪。

2. 設計意見不同怎麼辦?

伍個人這群好友,從事的職業都和廣告設計脫離不了關係,因此房屋興建過程中,大至建築格局,小至使用哪種窗簾的材質、顏色、樣式,都逐一討論,一樓住戶陳國隆回憶。

但實際入住後發現,各家需求未必相同,若按照原本的想法執行恐怕有難度,像是家有幼兒的家庭,就傾向挑選較可愛的窗簾。由於彼此美學理念相近,即使選擇的窗簾樣式不同,掛起來後從外觀看,並不會顯得太突兀。

因此,若你對設計美學有自己的堅持,找朋友一起住時,美學理念是否相近亦是重要考量。

3. 公共區域如何維護?

伍個人住的房子,一層一戶,如同市面上一般獨棟公寓產品,區分成私領域和公共區域。私領域由每戶自行打掃,公共區域則大家一起維護。是否會輪流打掃?「我們沒有規範,通常是看哪邊髒了、覺得這個地方太亂了,就約一天大家一起打掃,」林沂郁說:「如果碰到辦活動,像是一起烤肉、吃飯,結束後大家會很自然地一起收拾。」

4. 意見不合的時候怎麼辦?

朋友一起住,可能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而吵架,到最後把感情都吵散,連朋友都做不成。但鄭伊珊自豪地說:「我們從來沒吵過架。」令人好奇10個好友住在一起3年卻不吵架,如何辦到?原來,大家都清楚,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意見很正常,所以討論的時候,盡量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說出來,大家再協調很重要。

林沂郁附和,與其把想法藏在心裡,不如大方說清楚,關係才能維繫得長長久久。「可能也是因為我們人比較多,我們不是2、3個人,是5戶共10個大人,人多的好處,就是不會每個人的想法都很極端,以一件事情的想法1到10來比喻,有人可能是1,有人可能是10,可是可能有更多人的想法是5和6中間,歸納之後,大家會比較願意接受經過協調的意見。 」

5. 如果有人想賣屋,可以嗎?

人生每個階段,生活和生涯規劃都可能改變,所以伍個人一開始即決議,將來有人想賣屋沒問題,唯一的條件是同棟住戶有優先購買權。如果同棟沒人有購買意願,則可自由對外出售。

6. 家人、朋友要來住怎麼辦?

若有家人、朋友要來住,應提前和其他戶打招呼,例如:「下禮拜六我朋友要來這裡住一天。」這時大家會詢問:「是否要一起吃飯?」如果要一起吃飯,其他住戶也會把對方當朋友一般款待。

老後住哪裡?點此看專題:https://pse.is/46emc9

2022/04/27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養生村、安養中心、共生宅,高齡住宅優缺點為何?家屬、參訪者的第一手觀察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