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老屋達5成!為何都更推動大不易?我家想都更該如何著手?一次解答危老、都更必備知識與疑問
事前做足功課,安心參與都更。
文/蔣德誼 圖/Shutterstock
編按:全台超過30年以上的老屋比例不斷增加,對於居住安全和都市景觀都有很大影響。但都更條例通過至今24年,執行進度卻相對緩慢,問題出在哪?如何評估你家是否適合有機會都更,又如何開始著手、該注意那些細節?本篇一次解答。
擁有理想的居住品質與環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然而,除了青壯族群關注的高房價問題,屋宅隨著歲月逐漸老化,也是台灣居住問題的一大隱憂。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2021年第四季最新統計,全台灣有近450萬棟屋齡30年以上的房屋,占比已達5成,若是都市化程度高的六都,老屋比例更高,以台北市來說,屋齡30年以上住宅比例高達71.3%,居全台之冠。
老屋更新有其需求,但都更條例從1998年公布實施以來,相較於龐大的老屋數量,進度龜速。為何在實務推動上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又該如何解決?若我家想要都更,該留意那些細節?
都更進度緩慢影響居住安全 也讓長者行動受限
全台老屋比例不斷上升,首當其衝的是居住安全面的危機。老後住老屋,會直接面臨哪些危險?
1. 管線老舊導致火災
投入都更危老重建16年的耕建築董事長黃張維指出,台灣一年平均有8,765件火災,其中因為電線走火、電路超出負荷引發跳電,導致火災的案件就有2,900多件,是最主要的火災肇因。
「這些房子在70、80年代設計建造,那時家裡會耗電的電器只有大同電視、電鍋和冰箱。」黃張維說,現在人手一台3C加上各種大小家電,住家的電量負載不可能符合幾十年後的需求。
老房子即使內裝更新、管線重拉,但如果只有自己一戶更新,鄰居用的還是用30、40年前的老線路,一樣會有風險。黃張維強調,住宅更新一定要從整棟房子、甚至整個社區的角度去看,不是自己好就好。
2022/04/27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hg64d
→https://pse.is/44efyk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