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5條散步路線|不出國就出走,走路如何成為有意思的旅行?

走吧,前面有很多新鮮事等著你。
走吧,前面有很多新鮮事等著你。
2022.04.01
181,085
作者|林芳如
責任編輯|王美珍

走吧,前面有很多新鮮事等著你。

作者|林芳如 2022.04.01

責任編輯|王美珍181,085

文章用聽的
00:00 08:16 1

文/林芳如 圖/游擊手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即使只是待在熟悉的城市,走路也能成為一場發現新鮮事的小旅行。53歲的游擊手,走遍台北巷弄,累積200多條路線,用雙腳深度閱讀自己居住的城市,日子處處有驚喜。不出國、不出城,如何挖掘走路的樂趣?

有人走路,是為了消食;有人走路,是為了活動筋骨;「游擊手」走路,則是為了用最原始的移動方式,深刻認識自己居住的城市。

53歲(2022年)的游擊手,是部落格「走路:內在台北」的版主,大約5、6年前,他開始在部落格發表文章,平均每個禮拜一篇,介紹台北隱藏版散步路線,累積至今超過200篇。

「我們去國外,如果想深刻認識那座城市,最佳的方式是步行,」游擊手說:「可是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許多人反而缺乏關注度。」為此,他開了部落格,紀錄台北市「一些有意思的空間跟路線」。

游擊手的本業是都市規劃,他認為想認識一座城市,最佳方式即是進入巷弄中;反過來說,也只有走路這種移動方式,才能不受路徑寬窄、行進方向所束縛,自由穿梭在巷弄間。

台北經典散步路線不少,像是永康街、迪化街;但比起經典路線,游擊手更喜歡再往裡面走一點,探訪尋常巷弄。

這些尋常巷弄不一定由豐富的人文歷史所織成,卻看得見清晰的生活痕跡。而且只要留心觀察,往往就能看到有意思的事物。

不過,如今網際網路發達,想看街景,開啟Google地圖,大致上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實地走一趟,價值何在?

「Google街景基本上是全景,比較像拿傻瓜相機拍照;親自到現場,你要把自己的眼睛當成單眼相機,知道自己要看什麼。比如說看陽台,你的視角就會比較接近仰角45度,而不是平視。」

一旦走路的理由變得清晰,才有動力累積走路的樂趣。當你走了10條路、20條路,興趣也會慢慢擴大,視野亦將愈趨豐富。

散步時,目光如何成為單眼相機,累積素材?累積超過200條散步路線的游擊手,和《50+》讀者分享5條台北散步路線並附帶心法:

1. 向左走向右走:鄰近永康街的老派大廈

台北5條散步路線|不出國就出走,走路如何成為有意思的旅行?_img_1

臨沂街距離永康街不遠,相較之下氛圍卻嫻靜得多。

多數人到永康街,不外乎吃美食,不妨再往北走或是往南走。

「往北走,可以去臨沂街看看,那裡有很多老派的大廈,樓梯間的花格磚設計非常有意思;往南走,會到青田街,那裡有很多日式院落,整體氛圍非常好。」

若你也想把走路變成一場觀察之旅,首先心中要有點想法,問問自己想觀察什麼、關心什麼,也許是自然綠意,也許是帶有時代感的建築,再由此延伸主題。

像是著迷於觀察空間的游擊手,就特別喜歡觀察陽台上欄杆的形式,或者仔細看看上面種了哪些植物。

2. 聚餐提早到:民生社區的風華與綠意

台北5條散步路線|不出國就出走,走路如何成為有意思的旅行?_img_2

綠樹夾道係典型的民生社區巷弄景觀。

假如一開始沒有想法也沒關係,有別於主動規劃散步路線,你可以先從留心生活開始。「比如說跟朋友約在民生社區的餐廳吃飯,我可能會提早一個小時步行過去,就會知道那個點周圍的環境、綠意,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步行景點是這樣被發現出來的。」

3. 抬頭看一看:迪化街不只南北貨

台北5條散步路線|不出國就出走,走路如何成為有意思的旅行?_img_3

迪化街周邊巷道,隱藏著低矮的屋舍。

迪化街素來是南北貨的集散地,每逢農曆春節前更搖身一變成年貨大街。可惜多數人到迪化街,通常只停留在迪化街一段,甚至只看到商家的商品,未曾注意街屋優雅的街屋立面,以及部分店家還保留的天井、院落。如有閒情,亦可跨過台北橋,到迪化街二段去,更有機會看到原始迪化街巷道狹窄,彎彎曲曲的樣子。

4. 換個時間去逛街:早晨的台北東區是什麼模樣?

台北5條散步路線|不出國就出走,走路如何成為有意思的旅行?_img_4

敦化南路一段161巷,部分建築內縮,巷道因而顯得特別寬敞。

台北東區(捷運忠孝復興站、忠孝敦化站)一帶,是著名的商業區,逛街人潮通常傍晚才湧現,而且愈晚愈熱鬧。

如果換個時間,早上到東區,會看到哪些景象呢?有別於入夜後五光十色的生活,早上到東區,會看到它「比較生活的一面」,以及「店鋪安靜的樣子」。

東區巷道普遍狹窄,但部分路段,如敦化南路161巷,也許是大樓往內縮的關係,顯得特別寬敞,會讓人覺得走到一個「不是東區的街道」,樓梯造型跟其他建築物的關係也跟其它街道不太一樣。

5. 傳統市場魅力無限:遠離叫賣聲的臨江街早市

台北5條散步路線|不出國就出走,走路如何成為有意思的旅行?_img_5

臨江街夜市附近的狹窄巷弄(通化街173巷)。

傳統市場周遭亦為巷弄散步的絕佳所在。

即使愈來愈多人習慣到連鎖超市、賣場採買,甚至網購,傳統市場依然和現代人的生活習習相關——品味道地小吃、體驗當地人的日常,都少不了傳統市場。

游擊手喜歡上市場散步,臨江街早市(晚上搖身一變為夜市)就有他的足跡。「它旁邊有一些矮房子。所謂矮就是三樓以下,或者說可能是小透天,有個小院子,居住氛圍帶有村落感。」

走路,是深度體驗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游擊手期許有更多人一同享受走路的美好,成為步行族群。

「如果這個群族被培養起來的話,它會影響都市規劃者去分配資源,就會有更多適合步行的都市空間被釋放,步行群體也會更多,步行城市才能夠被建立起來,成為宜居城市。這個宜居不只是行人喔,鳥、昆蟲都是喔,因為綠地會變多。」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