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聊天很重要?洪蘭:AI時代更要與人接觸,大腦催產素會讓心情變好
在任何時代,關懷別人都會帶給你快樂。
文/洪蘭 攝影/日日寫真
編按:AI人工智慧、機器人當道的時代,很多事改變了,洪蘭認為有一件事很重要,那便是關懷別人。狒狒相互抓虱理毛可建立團體關係,人類則是透過聊天交流,從大腦科學來說還能增加催產素呢。
在街上遇見以前的同事,告訴我她退休了,請我去她家串門子。她的女兒在旁聽不懂,朋友便說:「就是請老師來家玩、聊聊天。」女兒恍然大悟說:「哦,原來是打屁。」朋友立刻皺起眉頭說:「不可以講粗話!」我才發現自己正在目睹語言的變遷。
從串門子、哈啦到打屁 流行語改變,交流需求不變
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流行語,但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舊的很快被新的取代。90年代我剛回國時,台灣流行「卡拉OK」這個名詞,我卻怎麼也猜不透它的意思,最後問了人,才知道是日本傳入的外來語,意思是樂隊伴唱。
1996年,哈佛大學出版社出了英國牛津大學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教授的新著《Glooming, Gossip and Language Evolution》,我看了很喜歡,便把它引進台灣來。台灣出版社把中文版取名為《哈啦與抓虱的語言》,我看了很不以為然,哈啦是什麼呢?很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出版社很堅持,因為這本書行銷的對象是大學生,所以一定要用大學生的語言。匆匆20年過去了,現在哈啦被打屁取代了。難怪她女兒說,聽你們說話,就知道你們是哪個時代的人。
鄧巴在他的書中強調串門子的重要性,人若能每天見面,別人就無法離間,因為一對質,謊言會馬上被拆穿。
AI時代 莫忘與人接觸、交換眼神與關心的快樂
他舉狒狒的捉虱為例,動物每天花1/5的清醒時間在替別人翻毛捉虱子,這是很浪費時間的事,但是替別人梳理就是對牠示好,讓牠接納你成為牠小圈圈中的一員,同時也是對牠宣誓忠誠。研究發現猴子一聽到剛替自己梳理過的同伴求救聲,會立即趕過去支援,但若只是同族的呼救聲,反應就冷淡得多。
但是即使每天馬不停蹄地梳理,也只能梳理有限的幾個,研究發現狒狒團體不超過55個成員,黑猩猩則不超過30,再大,就分裂了。
鄧巴認為人類的串門子就是口語化的梳理,目的是示好和效忠,因為人落單會死亡。人大約一次可以跟3到5人說話(雞尾酒會中,聊天的人數超過5人,就會有人走開),所以人類團體不能超過150~200人,再多便會分裂。
串門子在這個機器人當道的時代很重要,跟別人接觸,交換眼神和關心,會使大腦產生催產素(oxytocin),讓你一天心情都好。
其實不管用什麼名詞,在任何時代,關懷別人都會帶給你快樂。
(本文摘自洪蘭著,《進步一點點,人生就會不一樣》,天下文化出版)
2022/03/1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