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如何鍛鍊?吳淡如:做一件可以一個人完成的事
別人怎麼看你是小事,你如何看自己才是大事。
文/吳淡如 圖/吳淡如FB
編按:別人怎麼看你其實是件小事,而你如何看自己則是件大事。請問:「你多久沒有『好有成就感』的感覺?」吳淡如認為,如果你希望當一個看重自己的人,請展現出你的行動力。
有段時間很流行「廢柴」這種說法,文言一點的說法就是「朽木不可雕」。爛掉的木頭,棟樑當不成,點火點不著,若真的點著還會有惡煙來汙染環境。
什麼樣的人會被視為廢柴?就是那種看起來明明好手好腳,但什麼事都做不好的人。如果一個人安於當廢柴,他自己感到安適,家人也沒多說話,那當然沒什麼關係。畢竟,這世界本來就沒規定每個人都要力爭上游啊!
最可怕的,莫過於「自怨自艾的廢柴」。
每當有人向我抱怨:「別人都不相信我。」我總會反問一句:「那請問你值得被相信嗎?」這麼一問,真正的廢柴都會愣住。
為什麼?因為連他們也不相信自己啊!舉凡是需要獨立完成的事情,他們從來沒有完成過;面對別人託付的事情,總是再三黃牛或拖延過去。久而久之,自然沒人敢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請問:你多久沒有「好有成就感」的感覺了?
原來廢柴是自己報廢自己的。別人怎麼看你其實是件小事,而你如何看自己則是件大事。接下來我要說的事似乎還挺恐怖的,請問:「你多久沒有『好有成就感』的感覺?」
很久了嗎?如果很久了,表示你打從心裡把自己看成廢柴也很久了。
我所說的「成就感」,是指「憑自己努力完成的事」。所以,孩子功課考第一名,不算;老公升官,不算;抽中第一特獎,不算。你自己完成的才算。
很多人常默默地犧牲自己,把寄託放在別人或下一代身上。事實上,你心裡明白,你只是分享了喜悅、同享了榮耀,而那個成就感,終究不是真正屬於你的。
看重自己 開始為一件事努力吧
如果你希望當一個看重自己的人,請展現出你的行動力。做法很簡單:
1. 列出3件現在可以一個人完成的事
寫下3件你現在「其實」就可以開始,「其實」沒那麼難,「其實」只是被你一再拖延的事情──注意,是要自己一個人去完成的事。
2. 刪掉2件,只留最可能做到的事
接下來,先刪掉2件,挑出你覺得最可能的那一件(如果想3件一起做,保證到最後什麼都沒做。一開始野心太大而行動力太低,絕對會完蛋的)。舉例來說:
A .獨自旅行。
B. 養成運動習慣。
C. 學好英文。
先選出一件!然後把沒選的另外兩件保留起來。這可以養成「完成一件事」的習慣。一旦開始為一件事努力,持續的投注心力,我們就能夠完成它。
不過意志力的培養並沒有那麼快。如果你想要獨自旅行,現在就排出假期,並且為自己訂3個月內的交通票。
這時你心裡的「可是……」又跑出來了,對吧?雖然你渴望換個方式,自己一人去看看逛逛,但又害怕孤獨,所以想和以前一樣呼朋引伴。和同伴一起旅行,一定有很多要遷就的地方,遷就當然有遷就的樂趣,但那畢竟不是你想要的自由。你的心吶喊著:「讓我一個人看著美景,安靜地思想我的人生問題……」
去掉那些「可是」吧!你可以將時間訂在一個月之後,也可以從附近的山城或海濱開始。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最可怕的是一輩子光想不動,哪兒也去不成。你相信嗎?有些人口口聲聲渴望獨立,卻不敢一個人去看電影,也不敢一個人睡一張床?
忘掉「可是」!只要完成一件事之後,就再去完成另一件
去掉那些「可是」吧!人心就是有惰性,喜歡拖延。
即使我14歲就離家獨立生活也不例外。有時我為自己3個月後的假期訂了機票,並為此感到很興奮,但在出發前可能又有點猶豫,突然想找個理由,看能不能不要去了。寫這本書之前,我已有3年沒有去巴黎了。當某次工作出現空檔,我一發現有假期,就為自己訂了飛往巴黎的機票,但到了出發前一週,說真的,我心裡總有一種低沉的聲音,一直想讓自己走不成。因為,我在有孩子之後,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單獨長途旅行了。
幸好我終於「下定決心」出發了。短短的8天7夜,我拜訪了年輕時曾生活過大半年的城市,重遊了許多舊地,還去了幾個以前一直想去,但未曾到訪過的小鎮。這趟旅行為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每當碰到火車誤點(話說法國火車的誤點率還真高),我就打開電腦專心寫稿。最後,我不只帶著愉悅的心情回來,還帶回了半本稿子──比我想像中有成就感許多。
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剛剛我說的是自己的例子,也許你只是想自己喝杯咖啡,或是獨自去看夕陽。無論如何,只要是正向的事就可以了。當你開始去完成這件事,就會在心裡為自己加分──這就是意志力的來源。
完成一件事之後,就再去完成另一件,意志力會這樣慢慢累積起來。到了某一天,你會訝異於自己的表現。就像我,其實也不是天生有意志力,以前做很多事都半途而廢。現在,我知道自己可以完成很多事。
就算沒有天分,走得不快,路終究是會走完的,這就是意志力的本質。當你面帶微笑,也會走得比較愉快。
人生卡關時 「不選擇」比是最多負面影響的選擇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他的命運說壞並不壞──銜著金湯匙出生,是國王的獨生子。但其實說好也不好──他叔父愛上了他風韻猶存的媽媽,並且毒死了他爸。他知道一切的真相。
既然如此,到底該不該為父親復仇呢?每一天,他都到城垛邊徘徊,嘴裡喃喃自語:「到底該做,還是不該做?」徘徊了很多年,問了很多次:「該還是不該?」始終什麼行動也沒有。
他幾乎要被自己逼瘋了。
這個人一直在原地踏步。不過,隨著他的延遲,被害人的範圍也逐漸擴大,其中包括了一位愛他的姑娘。這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
讓我們先撇開文學不談。我想這故事所要表達的概念或許是:碰到人生關卡的時候,「不選擇」其實是一個最讓人瘋狂、造成最多負面影響的選擇。
生活中總是充滿各式各樣的選擇,你可以去做,也可以不做,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不論你選擇去做還是不做,都不會百分之百無害,你永遠不可能等到「完全沒任何缺點」的選擇。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需要用到意志力的事情,大概都比哈姆雷特要小得多。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事需要用力,但用到「意志力」(就是攪拌著決心來用力)的事情倒沒有太多。
人生中3種重要的意志力:拒絕、決定、覺醒
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意志力,大致可以分成3種:
第一種是「拒絕」的意志力。
你對自己說:「我不想再這麼做了!」包括:「我不想再胖下去了!」「我不想再混下去了!」「我不想再這樣耽溺下去了!」「我不想在這種環境裡待下去了!」
這種拒絕,遠比一般的拒絕還困難,因為所要拒絕的,是一種長期伴隨著我們的習慣。任何人剛脫離某種習慣的時候,通常都會陷入一種「無依無靠的不安」之中,一直尋找可以支撐的浮木,就這樣浮浮沉沉好一陣子,直到有一天終於上岸為止。
第二種是「我決定要這麼做」的意志力。
這是有具體目標的意志力,而且是屬於「中短程目標」,包括:「我打算跑馬拉松」、「我打算好好學英文」、「我想要到國外旅行」。
這些目標大多已明確擺在眼前,就等著你擬定計劃,循序漸進地去完成。
以跑馬拉松為例,你當然不可能第一次就直接練習42公里的全馬,這對初跑者來說很明顯是找死的行為。至於到國外旅行,如果問題不是你「敢不敢」,而是因為錢的關係,那你就必須擬出一個賺錢計畫或儲蓄計畫。這種意志力需要「行動力」與「計畫力」相伴。
第三種是「覺醒」的意志力。
這是最重要的意志力,但與前兩種對照起來,確實比較麻煩,也頗為模糊,包括:「我想當一個有用的人!」「我想要讓別人瞧得起!」「我想賺大錢!」「我想要成功!」
這種意志力之所以模糊,是因為它是一種方向,而立志的人未必有明確的目標。請想一想,什麼才叫「有用」?多少錢才算「大錢」?怎樣算是「成功」?
換句話說,你要的成功必須可以「度量」,不然只是白日夢!
沒有具體內容的願望,充其量不過是讓你一時感到舒服的偉大口號罷了──容易熱,也容易冷,更需要長期的堅持與耐性。
如果空有熱情而沒有持續力,我們就成了古聖先賢所罵的「小人常立志」。許多成功學老師會帶著眾人一直大喊:「我一定要成功!」喊到群情激動,大有不可一世的感覺。那種氣氛確實容易令人陶醉,然而,當我們失去集體意志的渲染和鼓舞後,過沒幾天又變回與本來沒什麼兩樣的人。
偉大的志願若沒有「打鐵趁熱」加「持之以恆的計畫」,結果就只是空談。
寫下中短程目標 一天比一天進步
如果你自認意志力不是很好,就先寫下你想做的3件「中短程目標」!此外,你還可以做容易而有用的事,就是「利用」一下監督的力量。現代科技工具實在很方便、好用,像是「臉書」,試問你敢不敢在臉書上宣告:「我要……」讓朋友來督促意志力不夠的你?
每個人多少都有一點面子問題,不希望自己在社群網站上變成「常立志的小人」。我有不少朋友都會這麼做:剛加入自行車社的朋友,每征服一個地點就開心的打卡。雖然別人未必會認真看他到底在哪裡打卡,做了什麼,但無論如何,他都會很有成就感──因為本來就不是真的要做給誰看,而是做給自己看。
意志力絕對需要一步一步的實踐。不要期待立即看見成效,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進步,這是一項很美好的練習。
(本文摘自吳淡如著,《玩出意志力,夢想變實際:不再虎頭蛇尾過一生,讓生命熱情勇敢又持續》,天下文化出版)
2022/02/2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