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不容易累?史丹佛大學運動醫學部:頂尖選手的睡眠守則,掌握身體的節奏
睡覺,就是最有用的復健。
文/黃惠如 圖/Shutterstock
編按:睡眠是身體的修復時間。運動選手睡得好,可增進表現、預防疲勞與受傷;一般人睡得好,也可減少感冒機率,也比較不會累。史丹佛大學運動醫學部副主任山田知生在所著的《史丹佛式不會累的身體》指出,為了好睡眠,要求選手們遵守這些原則。
許多世界頂尖選手睡眠時間都很長,如贏得20座大滿貫的網球名將費德勒(Roger Federer)、NBA球星小皇帝詹姆斯(Lebron James)據說每天都睡超過12小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關於「選手與睡眠時間」的研究發現,「睡愈久,選手生命愈長」。
睡得好有助身體修復 睡不好感冒機率大增
睡覺就是最有用的復健。睡著了,不代表身體停工,不只大腦忙著運作排毒,白天消耗的精力也在睡眠中修補、替換、重建。因為無論是上班、上學或運動,對細胞都是耗損,而睡眠可以修補,並代謝死亡的細胞。
睡眠對選手很重要,更是頂尖選手自我管理的一環。英國羅浮堡大學研究發現,一天只睡5小時的網球選手發球成功率比平常下降25%。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研究發現,連續一週睡少於5小時的男性,睪固酮分泌量減少10~15%。而睪固酮是一種男性荷爾蒙,有增強肌肉、消除疲勞等功效。
卡內基大學的研究發現,睡7小時以上的人罹患感冒的機率是吧17.2 %,睡少於5小時的人卻高達45.2 %。
史丹佛式不會累的身體:睡足7小時,並遵守4件事
史丹佛大學運動醫學部副主任山田知生在所著的《史丹佛式不會累的身體》 (暫譯)指出,史丹佛運動醫學部要求選手們,每天至少要睡7小時,除此之外,還有4點希望選手們遵守。
1. 不熬夜也不早睡
就寢時間、起床時間、睡眠長短都要求選手盡可能固定下來。就算偶爾貪睡,也只能多睡1、2小時。「掌握身體的節奏,是不累的身體的入口」山田知生在書上說。
鬧鐘一響,按掉鬧鐘或手機,睜開眼開始新的一天。身體裡也有這樣的時鐘設定,叫做「晝夜節律」。身體喜歡能預期的事,因為許多情況都繞著睡眠習慣運作,例如一日三餐,或是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也是在白天升高,然後逐漸下降。
2. 週末不要補眠
就因為固定生理時鐘如此重要,所以沒有補眠這種事。睡眠不能補償,也不能事先儲存,而且一旦打亂生理時鐘,很難恢復。如打亂生理時鐘後,很累想要多睡一點,反而會達到反效果,反而愈睡愈累。
3. 睡前90分鐘前洗好澡
洗澡也會影響睡眠品質,史丹佛運動醫學部要求選手不要睡前才洗澡。因為泡澡後,人體的內部體溫會上揚,因此精神一振,但人體內部體溫下降時,人才會有睡意。
如果提升了體溫,過了90分鐘,體溫下降後,睡意才會襲來。如果睡前才洗澡,會要求選手匆匆淋浴就好。
4. 就寢前練習橫膈膜呼吸
正在復健中的選手,不能做強度太高的運動,山田知生就會建議選手橫膈膜呼吸法。吸氣將橫膈膜往下推,腹部膨脹,吐氣腹腔縮小。透過橫膈膜活動,集中自律神經,讓主導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取得優勢,也能修復受傷的部位。
而且選手們也說,睡前活動橫膈膜,也能鬆弛緊張的肩頸,隔天起床時肩頸比較不僵硬。
這4件事不要做 尤其手機別放臥室
另外,頂尖選手們為了高效睡眠,也調整了生活習慣,睡前4件事也必須放棄。
1. 放棄在臥室以外的地方打瞌睡的習慣
有時候,在沙發上看電視或滑手機不知不覺睡著了,但在非臥室的地方睡著,都無法進入深沉睡眠,睡得不夠好,而且這樣的小寐,其實是身體累積疲勞的象徵。好好換上睡衣、進入臥室,在該睡覺的地方睡覺,才能提升睡眠品質。
2. 放棄睡回籠覺的習慣
葛西紀明是日本跳台滑雪選手,連續參加8屆冬季奧運,最佳名次為亞軍,他在《40歲起,保持最佳狀態:打造不疲累的身體和不屈服的心》寫道,他在平日、假日盡可能維持同一時間起床,由於賽事多半在海外舉行,大部分的比賽都在有時差的狀況下進行,難免有時會想再躺一下或睡回籠覺,但他還是起床確實打開窗戶,讓朝陽曬在身上。
他建議,經常出差、作息不規律的人,更要一早起床讓全身曬到太陽,讓身體重整晝夜節律。
3. 放棄開小燈的習慣
盡量維持臥室昏暗,甚至考慮使用遮光的窗簾。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的研究發現,即便只是微弱的光線,依舊會影響熟睡的程度,也會影響晝夜節律。
葛西紀明四處出國征戰,一年有一半的時間睡在旅館,有些旅館的窗簾太薄,光線會透進來,還曾經認真考慮自備窗簾來維持臥室完全昏暗。
4. 放棄拿手機進臥室的習慣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書裡建議,不只是把手機設為靜音擺在床邊,而是完全把手機放在臥室外。
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發現,裝置只要放在臥室,就會影響睡眠,因為你的心還是會在手機或平板上,依舊會擔心明天的事,有可能影響深睡的時間,也有可能因此失眠。
對選手而言,所作所為是為了發揮百分之百的實力,盡可能預防疲勞與受傷;對我們一般人而言,好的睡眠讓我們更有效率,人生更積極、更有衝勁。
(本文摘自黃惠如著,《活好: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和自己呼吸合拍的生活》,重版文化出版)
2022/02/2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