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是上天的巧妙安排!個人色彩分析師王盈力:頭髮由黑轉白,如何找出自己最美的顏色?
全然接受自己的樣子,那份自在感會帶來美麗。
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提供/出自Sui Sui 粉絲頁・樂樂攝
編按:髮色變白以後,該如何穿得好看?個人色彩分析師王盈力,不到40歲時就停止染髮。她認為,白髮是造物者的巧妙安排,當臉部的皺紋、陰影增加時,白髮可以為臉部肌膚打光。只要挑對適合自己的色彩,白髮不是限制,反而增加穿搭選色的多元性。自然髮色的穿搭,怎麼穿?
白,是什麼樣的顏色?
個人色彩分析師王盈力觀察,不少女生對「白」有著微妙的矛盾心理:喜歡白色衣物,也追求膚色愈白愈好。但當白髮出現時,卻急欲將之拔除,以染劑或帽子掩蓋。頂上的白,能否成為另一種美麗?
42歲的王盈力曾任生活雜誌編輯多年,目前是一位擁抱自然髮色的個人色彩分析師。近年來,儘管灰白髮在歐美、日本已漸成時尚趨勢。但在台灣,「黑髮即美」的觀念仍深植人心,很少有人像她一樣,不到50歲就以一頭白髮的形象示人。
她笑說,不染髮的前半年最為煎熬。除了要承受路人好奇的目光,走在路上,常有阿公、阿嬤告訴她:「你好可憐,人長得可愛,白髮卻這麼多。」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會熱心傳授將白髮變黑的秘方。
停止染髮後的4年,她的髮色已呈現自然的黑、白、灰漸層。回顧當初的決定,她開心地說「不染頭髮的感覺,真的很好!」
白髮造物者的巧妙安排!頭髮白了,也把臉色提亮了
回顧青春歲月,王盈力提到,曾有長達近20年的時間,染髮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例行公事。她大學時期就有少年白的困擾,後來進出版社當編輯,因為工作太「燒腦」,白髮更是肆無忌憚地生長。染髮的頻率也從半年一次、2、3個月一次,乃至必須每月補染才能維持一頭黑髮。
直到兒子4歲時,有天告訴她,「媽媽,你白頭髮也很漂亮,為什麼要染?」。她才驚覺,「白髮就是我真正的樣子。我們告訴孩子做自己就好,自己卻做不到,這不是很好笑嗎?」
在王盈力所經營的SUÍ SUÍ粉絲頁上,她的私服穿搭照片皆由現年8歲的兒子樂樂掌鏡。兒子也是第一個支持她不染頭髮的家人。
起初,身邊的人並不看好她的決定。美髮院的老闆更直言,她鐵定撐不下去。但半年過後,欣賞的聲音多過了質疑。常有人以為,她的髮色是當時最流行的銀灰色挑染。有次,她和先生上餐廳吃飯,廚師還特別問她:「染成這樣要多少錢?需要5千塊嗎?」
王盈力回顧,不染髮約3個月後,頭髮約1/3是自然髮色。
停止染髮後,她開始學習色彩分析,更發現白髮是造物主巧妙的安排:青春少女的光采動人,即使穿簡單的白T恤、牛仔褲也很好看;隨著年紀漸長,臉部肌膚出現紋路、肌肉不若過去緊實,膠原蛋白減少、陰影也變多了。這時,白髮反而成了打光板,提亮臉色。
她以經典時尚電影《穿Prada的惡魔》為例,劇中梅莉‧史翠普所飾演的時尚雜誌總編輯米蘭達一頭白髮,且總是配戴搶眼的耳環、項鍊。「這些首飾放在18歲女孩身上,會顯得很俗氣。但用在熟齡女性身上,他們能夠幫你補光,創造平衡。」
她笑說,自從不再染髮後,穿衣時的選色反而日益多元。深色的頭髮轉為胡椒鹽般的灰白,更容易穿出鮮明的色彩對比。此外,「當你全然接受自己的樣子,那份自在感會帶來美麗。」
你是冷色調或暖色調人?選對顏色,才有好氣色
隨著年紀增長,人的頭髮、肌膚狀態都和年輕時有所差異,個人的最佳色彩組合也會隨之改變。「以前穿起來順眼的顏色,現在可能有點怪,因為你的條件不一樣了。」
如何確定現階段的自己,最適合哪些顏色?王盈力指出,專業的色彩分析,必須在正確光源的環境下,先觀察客人的原生髮色、膚色、虹彩、唇色等皮膚表層色彩。再透過色布反覆交叉比對,找出其中的色彩關聯。但讀者最快速分辨的方式,可大致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只要知道自己較偏向哪一端,就能避開大半不適合的顏色。
她舉例,大家可自行觀察,擦玫瑰色系或蜜桃色系的彩妝品,哪種會讓氣色變好?穿衣服時,海軍藍、勃艮地酒紅、灰色,或米色、焦糖、卡其色,何組色彩更讓人顯得有神?前者偏冷色調,後者偏暖色調。「穿對顏色,會讓皮膚更有光澤,眼睛會閃閃發亮,眼下的黑眼圈和斑點、膚色不均的狀況會比較不明顯,整個人看起來更耀眼。」
成熟女性的衣物選色,容易出現哪些誤區?王盈力以被戲稱為「阿姨紫」的紫紅色羽絨衣為例,女性穿大紅大紫的衣服,多是希望氣色好看。然而,市售的紫紅色衣物,大多混合了冷色調的青和紫。如果是暖色調的人穿上身,反而讓膚色顯灰,氣色變差,若換成加黃的三色堇或紫羅蘭色,整體會更沉穩有精神。
冷色調的人如何穿卡其色外套?內搭牛奶白上衣,再加上玫瑰金耳環和玫瑰紅圍巾,打亮臉色。
她強調,了解個人的色彩屬性,不代表從此只能穿特定色系的衣物。例如,她的膚色偏冷色調,穿暖色系的駝色風衣,臉部會顯得蠟黃。但加一條明亮的項鍊、圍巾,或戴上耳環等首飾,就能重新創造光影的平衡。
「世界上有這麼多漂亮的顏色。掌握原則,你可以自由運用它們、隨心所欲地創造想要的形象。」王盈力指出,許多人因為習慣、偏好,長期只穿單一色系的衣物,其實非常可惜。她接觸色彩分析後,試著嘗試以往幾乎不穿的紫色大衣,也第一次擦上玫瑰色的唇膏。「我才發現,怎麼這麼適合我!」
如何買得少但穿得好?衣櫥也需要編輯創造層次感
王盈力笑說,年輕時買衣服講究直覺,「看了有感覺就帶回家。」但新衣服和舊衣服,未必能搭成和諧的組合。於是衣服愈買愈多,她卻總覺得不夠穿。
學習色彩分析後,她重新以編輯的眼光看待衣櫥:編輯寫企劃時,需要先了解目標讀者。設定主要架構後,構思不同主題的報導,讓雜誌內容一致地呈現獨特的風格。同理,衣櫥的布局會呈現主人的思考脈絡。「每件衣服穿出去,都要有你的樣子。衣櫥不可能包山包海,又是甜美、又是高雅、又是休閒。」
衣櫥空間有限,如何精準購買?王盈力認為,可以從色調和款式兩個面向著手。例如,她知道自己適合藍色,便入手不同色調的藍色單品:西裝外套是嬰兒藍,上衣是偏紫的矢車菊藍、羊毛裙則是溫暖的晴空藍。每件單品各有特色,同時穿在身上也不違和。
色調不同的藍,同時出現在身上,視覺相當和諧。
再者,款式的布局,則是了解自己的身材優缺點,專注於特定品項。像是喜歡洋裝的女生,最清楚最適合自己的布料、袖子款式,腰線該落在哪才不顯胖。她強調,穿搭不需追求百變,重點在於穿上一件衣服後,心是否感到安穩。「熱愛褲裝的人,就算穿搭專家請妳嘗試洋裝,若妳覺得彆扭,穿洋裝就很難漂亮。」
現在的她,以「一進一出」的原則管理衣櫃。買得少,但穿得好。即使看見琳瑯滿目的新衣服,也不隨意動心。「我已經擁有很多珍愛的衣服了,再多只是增加我的選擇障礙而已。」
王盈力笑說,她以管理衣櫃的方式整理書櫃,書籍也要按色調排列。(李盈靜攝)
學穿搭不是照單全收 學會心法才能靈活運用
市面上的穿搭書籍、時尚造型師、部落客這麼多,照著穿,就能讓自己變有型嗎?王盈力提醒,學穿搭最重要的是觀察心法,「為什麼老師這樣穿會漂亮?如何達到平衡?」,而不是急於將模特兒身上的單品放在自己身上。
例如,她閱讀日本知名造型師菊池京子的穿搭指南《穿春夏:時尚總監菊池京子陪妳穿搭每一天》,發現她常穿法國repetto芭蕾舞鞋,下半身單品以緊身褲、裙為主。觀察這些單品,可以看出作者最想強調的是腰到大腿之間筆直的曲線,以及纖細的腳背。讀者可以想想,自己怎麼穿才能凸顯身材的優勢?
造型師菊池京子的每日穿搭。(出自Kyoko Kikuchi's Closet | 菊池京子のクローゼット)
或者,她在黑髮到灰白髮色的過渡期間,常看美國銀髮模特兒Linda Rodin的instagram帳號。雖然兩人從膚色、五官到氣質都截然不同,但Linda Rodin對比鮮明的穿衣風格、造型搶眼的眼鏡配件,仍為她帶來許多灰白髮的穿搭靈感。74歲仍優雅的自信,更成為她當時的精神指標。
美國銀髮模特兒Linda Rodin個人特色相當鮮明。(出自Linda Rodin instagram)
她也鼓勵對穿搭有興趣的人,多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像是她近期讀了一本關於藝術的書,分析名畫的構圖是如何引導觀者的視線聚焦於畫面中心。穿衣服也是如此,有重點的穿搭才不會顯得凌亂。
王盈力笑說,在本質上,學穿搭和編輯工作很像。廣泛地蒐集素材、理解、整合,最終會產出屬於自己的成果。「我們不可能照抄別人穿衣的方式。了解他人穿搭的脈絡,做你自己,就是最舒服、自在、漂亮的樣子!」
2022/01/15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