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日本高齡宅小平Care Town參訪啟示!臺大教授楊培珊:理想的居所,讓人到最後都能活得像自己
下一篇

歲末斷捨離,除了丟棄、捐贈外可以這樣做!讓你家的廢物成為別人的禮物

日本高齡宅小平Care Town參訪啟示!臺大教授楊培珊:理想的居所,讓人到最後都能活得像自己

能夠安居,才有幸福的老年。

文/陳莞欣 攝影/影巷26號 參考資料/健康長寿ネットケアタウン小平いつぷく荘

編按:老後理想的居所,該是什麼模樣?臺大社工系教授楊培珊認為,理想的高齡住宅,要考量長者的生理需求,也需要和社區有自然的交流。她以日本「小平Care Town」為例,這棟位於東京的高齡住宅,結合居家護理所、居家醫療診所,另有日照中心、育兒中心和社區活動中心。長者不必離群索居,在熟悉的環境就能安心變老。

「老實講,我現在真的是坐困愁城了。」談到老後居住的問題,臺大社工系教授楊培珊苦笑著說。她和家人住在士林陽明山腳下,位居5樓的40年老屋,家中內外都有層層樓梯。幾年前,她在爬樓梯時摔了一跤,跌斷肋骨導致氣胸。老舊的房子,也開始出現壁癌、漏水、磁磚剝落等問題。

整修極費心力,等待社區全面都更又遙遙無期,她和先生也考慮換屋。剛開始,他們鎖定熟悉的士林區。沒想到自家巷口的新建案一坪開價百萬,即便她和先生都在大學任教,也無力負擔高昂的房價。她試著往先生的老家宜蘭、娘家所在地新竹找房。然而,脫離既有生活圈、搬到不熟悉的縣市,對熟齡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戰。「我到現在都不會開車,去宜蘭怎麼生活?」

長期關注高齡者的居住問題,楊培珊認為,理想的老後居所,應該是從自家轉換到社區中另一棟適合高齡者的住宅。以她自己為例,她希望賣掉舊家後,可搬進另一棟位於士林,有電梯、附服務,且價格能夠負擔的住宅。但可惜的是,「現在的市場上,並沒有這樣的選項。」

日本小平CareTown模式的啟示  高齡住宅要照顧老人,也要融入社區

楊培珊對於高齡住宅的理想,並非憑空架構的烏托邦。她曾赴日本參訪多個高齡住宅,其中位於東京的「小平Care Town」(ケアタウン小平),是她認為台灣可以效法的模式。

小平Care Town在2005年設立,由長期推動居家安寧的資深醫師山崎章郎和他在安寧醫院的同事長谷方人共同發起。基地位置在離東京市中心新宿車程約20分鐘的小平市,占地約800坪左右。

日本高齡宅小平Care Town參訪啟示!臺大教授楊培珊:理想的居所,讓人到最後都能活得像自己_img_1

小平Care Town外觀。(出自ケアタウン小平いつぷく荘

三層樓的建物共有21戶房間,除了一間雙人房外,其餘皆是單人房。小平Care Town的網頁特別提到,生活能否自理,並非他們核准入住的依據。不限年齡,衰老、癌症或罹患其他疾病的人,只要有意願獨居、但願意與他人互助,都能在此生活。

日本高齡宅小平Care Town參訪啟示!臺大教授楊培珊:理想的居所,讓人到最後都能活得像自己_img_2

小平Care Town的硬體空間,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規劃。(出自ケアタウン小平いつぷく荘

楊培珊提到,她對小平Care Town最深刻的印象,是這棟高齡住宅和社區密切的關係。一樓除了24小時的居家護理所、居家醫療診所外,另有日照中心、育兒中心和社區活動中心。孩子們下課,可以很自在地在庭園的綠地玩耍。

在24小時居家醫療診所輪值的僅有3位醫師。多達近百位的志工,在小平Care Town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會協助做飯、探訪獨居的長者,協助日照中心的業務。志工中有不少人是住在附近的民眾,有些則是已逝住戶的家人,因為認同居家安寧的理念,自願前來協助。

二、三樓所有的房間,都是無障礙空間。單人房約8坪左右,雙人房則近14坪。公共空間則包括圖書館、餐廳、大露台,以及可欣賞窗外綠意的溫泉浴室。住戶有私人空間,也能自然進行交流。

日本高齡宅小平Care Town參訪啟示!臺大教授楊培珊:理想的居所,讓人到最後都能活得像自己_img_3

可欣賞戶外風景的溫泉浴室。

山崎章郎曾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指出,小平Care Town是一個都市型的社區照顧機構。最初的用意,是讓人們可以在自己最熟悉的社區,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幾年下來,小平Care Town有超過8成的住戶都是在此安詳過世。若住戶所需的照顧超過工作人員可負荷的程度,則會轉介至醫院接受安寧療護。

日本高齡宅小平Care Town參訪啟示!臺大教授楊培珊:理想的居所,讓人到最後都能活得像自己_img_4

日本高齡宅小平Care Town參訪啟示!臺大教授楊培珊:理想的居所,讓人到最後都能活得像自己_img_5

寬敞的公共空間,讓住戶可以和社區民眾自然進行交流。

小平Care Town採取只租不賣的方式營運。長谷方人運用父親的遺產成立「暁記念交流基金」有限公司,成為小平Care Town的房東和入住者簽約。單人入住的租金、管理費,總計約12萬9,400日圓(約新台幣3萬1,000元)。若加上一日三餐的伙食費,每月開銷約為20萬6,950日圓(約新台幣5萬元)。入住者若需使用醫療、照顧服務,其介護保險也會分擔部分開銷。

為何日本能,台灣不能?不以利益最大化為優先考量,高齡住宅才有更多選項

2021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6%,進入「高齡社會」。相關團體倡議多年,為何台灣市場上,仍未出現如小平Care Town般價格合理、又與社區共融的高齡住宅選項?「開發者要願意Care。你的Town不能叫做『Money Town』呀。」楊培珊直言。

她自90年代回台開始推動高齡住宅運動,但多年來,實質進展非常緩慢。其中一個原因是土地取得不易。台灣人仍多希望將房產傳承給下一代,很少有人像長谷方人一樣,願意提供父親過世後留下的土地,作為高齡住宅的基地。「地主願意犧牲一部分的利益、放棄老房子,才可能換得人聲和腳步聲。」

另一個問題,則是建商、企業在開發高齡住宅商品時,仍以利益最大化為優先考量。楊培珊回憶,她曾和多個相關團體接洽過,提出她認為可行的營運模式:不只損益兩平,還能有5~10%的利潤。但這樣的獲利對企業而言,仍然太少。楊培珊也坦言:「會算的人,就知道這賺不了多少錢。可是人生活在其中會很快樂。」

她也觀察到,現有市場上的高齡住宅商品,多數都選址在遠離市區的近郊,老人不易維持和原有生活圈的連結。而少數位於市區的附服務型高齡住宅則要價不菲,幾乎是只有「金字塔頂端的珍珠」才有能力負擔。反觀日本、美國,許多知名的高齡住宅、養護機構都位於市中心,對社區民眾開放。

「很多人覺得有價值的土地不應該做老人服務設施。長輩最好不要住在我家附近,以免房價下跌。」楊培珊感嘆,部分人對高齡住宅的想像太過狹隘,最終將使大家都蒙受其害。

她認為,最適合高齡者的居住環境,便是留在熟悉的生活圈。例如,她喜歡在士林和熟識多年的鄰居聊天、參加活動,也希望孫女放學後可以到自己住的社區玩。即便老了,仍然可以活得像自己。「如果我要搬到三芝、林口的養生村,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事?」

如何打破現有的僵局?楊培珊建議,若民間業者認為獲利不足,不願投入市場,政府可以政策創造誘因。此外,在尚未都更的區域,可優先改善交通動線、增設日照中心等公共設施。人老、屋老的現實無法逆轉,但至少社區可以活化。更重要的是,民眾的觀念必須改變,高齡住宅市場才會更多元。

儘管前路漫漫,楊培珊仍認為,大家的觀念不一樣,未來的高齡者就有希望。「我相信小平Care Town的模式,在台灣是可以實行的!」

老後住哪裡?點此看專題:https://pse.is/46emc9

2022/04/27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歲末斷捨離,除了丟棄、捐贈外可以這樣做!讓你家的廢物成為別人的禮物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