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從股市領7萬,被退休也不擔心!59歲莊雅珍:如何選到飆股?
每天去山下打水,一定要挖一口井。
文/林芳如 圖/莊雅珍
編按:如果不工作,你每個月敢花多少錢?兩年前,57歲的莊雅珍遭資遣,但她一點也不擔心,因為靠著股市這台提款機,她每個月可以穩定領出7萬花用,比「被退休」前的月薪6萬還高!一個普通上班族,如何靠股市替老後生活打好基礎?
兩(2021)年前,時年57歲的莊雅珍被退休,但她一點也不慌張,反而把握時光和另一半四處旅遊,或者逗弄剛出生不久的孫女。
能夠如此悠哉,全因不須為生計發愁。「被退休」之前,莊雅珍辛勤工作的月薪是6萬塊,但失業之後,她每個月能從股市領出7萬花用!
雖然她自謙:「我們做股票的就是希望達到財務自由,沒有說要賺多大的錢。」但每個月可以穩穩地從股市領7萬,並非人人能辦到。不禁令人好奇:該怎麼做?
「股票是一種藝術啦,你即使練好了功夫,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掌握,經常賣了也被打臉,買了也被打臉,因為聰明的人在裡面,笨的人也在裡面,互相不知道出招的方式。所以有些人覺得做股票是賭博,可是我沒股票是沒辦法生活的。」
31歲那年,莊雅珍成為單親媽媽,一個人要養兩個小孩,還要付房貸,光靠一個月薪水3萬6,000元,撐得很勉強。
因此,她嚴格控制開銷,規定自己每星期只能花1,000元餵飽三張嘴,並且想盡辦法開源。恰巧,30多歲時,服務了9年的公司改組,莊雅珍被派到新單位,但舊單位年資必須截掉,因而領到一筆資遣費。
「領了36萬,我就去買8張股票,那時候孩子很小,所以我都盡量殺肥養瘦,一張4萬塊,漲到5萬塊我就去賣掉,再去買別張4萬塊。就這樣子在夾縫中求生存,從股市中拿了200多萬出來養孩子。」
為了增加收入,她甚至考取證券營業員證照,雖然後來沒從事這一行,卻因為具備相關知識,自己就會算EPS、本益比、RSI。
「從前還沒考證券營業員,人家跟我報明牌,現在一支陌生的股票,我自己就先去算它EPS多少、本益比多少。」
對莊雅珍來說,股票就像是「孤兒寡母的聚寶盆」,幫她養大兩個孩子。但向來有危機意識的她,40歲左右,開始擔心退休後錢可能不夠用,於是立定志向,朝「股利皇后」目標邁進。
不過,回顧投資經驗,她發現選好股比單看股利多寡更關鍵。
「剛開始由小變大,選好股比較重要,因為有時候會得了股利,賠了股價,那通常股價的價差更大。像富邦金(2881)從前也才40幾塊,現在70幾塊,富邦媒(8454)成長更超過10倍。」
如何選股?3個心法選對好股
如何選對好股票?莊雅珍歸納她的3大心法:
1. 選龍頭股讓聰明的公司替你賺錢
首先,選擇龍頭股,像是台積電、鴻海。「股票對我來說,為什麼是聚寶盆?因為有一堆聰明才智很高的人,每天為你拚命賺錢。」
莊雅珍會盡量挑選台股市值前10大標的,或是類股中的前段班,像是在金融股中,富邦金(2881)就是獲利王。
因為許多資金布局龍頭股,莊雅珍自評不擅長中小型股,但中小型股成長性很大,為此她特地購入一檔績效很好的中小型基金。「我就每個月存兩萬,那一邊績效也不錯,等到賺到錢,也可以再回來布局大型股,靈活運用。」
2. 一定要注意外資買賣超
其次,注意外資買賣超。
「我每天都會看股票,看的大概就是外資買賣超,新聞我反而沒有那麼注意,除非外資狂賣、外資狂買,我會去查它(該檔股票)的新聞。可是我不會每天進出,因為我有很多次都是很低價買,像和泰車(2207),我60塊買,360塊就被洗掉,後來它漲到600多塊,我很痛啊。」
股價漲漲跌跌如同潮水,但當你發現寶石,潮來,股價漲了,你不賣;潮退,跌了,你也不賣,長抱5年、10年,不跑短線,股價往往會回報好幾倍的漲幅。
不過,她提醒,如果外資一直賣,亦即超過5日,可能是股價從最高點要下來的時候,在某一點賣掉,總比繼續看著它跌下來好。
「當然它會上去,這個我們很難掌握,可是我覺得做股票,最怕就是自認我比外資聰明、我比別人聰明。比如當年宏達電(2498)股價破千,後來一直跌,有人就一直承接,去猜底,覺得低點應該到了。做股票,最好把自己當成一個不懂股票的人,這樣的心態比較不會有問題。」
而如果外資一直買,莊雅珍就會開始留意該檔股票。「其中必有緣故,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因為外資就是我們的望遠鏡,它會派研究員出去採訪、研究。」
3. 帳單選股法,從生活中找好股
「生活中你帳單付到哪裡,你就去買那支。像我買和泰車(2207)就是因為我們全家後來統統開TOYOTA,買富邦媒(8454)就是因為我每個月都在momo上買東西。」
過去,莊雅珍在媒體業工作,而且做的就是股市即時新聞。常有人說:「你們記者都有內線消息。」
但她認為,公司經營狀況,記者不會比公司的財務更清楚,財務不會比總經理更清楚,總經理不會比董事長更清楚,董事長不會比消費者更清楚;所以,她發明帳單選股法,選自己平常會消費的公司股票。
如果自己買的股票,股價都不動怎麼辦?莊雅珍建議,多布局一些自己熟悉但股性不太一樣的股票,看別人股票在漲,自己才「耐的住寂寞」,不會輕易賣股、換股,但切記「不要超過20檔」,否則很難通盤掌握。
想抓到飆股 必查3指標
當年大學聯考靠著嚴謹的讀書計畫拚上台大法律系的莊雅珍,買賣股票也有自己的章法,她透露,自己製作了一張Excel表格,把手上的20檔股票按照代號依序排列,再每天統計外資買賣超、本益比,配息季再加上殖利率。
「每天最好整理這件事,從中可以看出趨勢,這是基本功,而且最容易做到,你根本不用去判斷新聞的好壞,所以我很少買到虧損股,可是很容易抓到飆股。」
莊雅珍提醒,股票是一門綜合藝術,不能只因為單一理由決定要買賣個股。舉例來說,一般認為本益比10倍時應該買進,20倍以上賣出,過去因為算出富邦媒(8454)本益比已經50幾,莊雅珍趕緊賣掉,「結果立刻被市場修理。」
「類股的股性不一樣,那當然你每一張股票都要考慮那麼複雜的因素,所以你就做幾檔你熟的,像我現在也是盡量縮減,不要買了像雜貨舖一樣,覺得這個好像不錯就這個試試、那個試試,後來我發現已經follow(追蹤)5年、10年的,知道它的股性比較有勝率。」
財務自由 退休後生活更有尊嚴
現在,即使不必再為金錢煩惱,但只要手上有錢,累積到10萬塊後,莊雅珍就會再投入,持續擴大本金,而且永遠都是滿倉。
看好莊雅珍的理財功力,另一半和莊爸爸也把錢交給她打理,3人每月從股市領出27萬,每年總計提領324萬,這些錢不一定來自股息,也可能是價差,但總資產規模卻沒縮水,反而持續增長。
民國100年,莊爸爸交給莊雅珍1,500萬元,請她代為理財。10年過去,如今高齡90多歲的莊爸爸,已經花掉1,800多萬,但靠著股市生財,他的資產仍有1,000多萬!
「如果當初我爸爸拿1,500萬去定存,現在很可能變成下流老人,所以一定要做股票。每天去山下打水,一定要挖一口井。」靠著理財有道,莊爸爸不但可以經常上館子,還拿錢幫莊媽媽蓋紀念花園,甚至回饋多年前的恩情。
「我爸爸很小的時候,家裡的灶壞掉,那個師傅來幫他們修灶,看他們實在太窮了,就沒收錢。等我爸爸93歲的時候,他就坐高鐵再轉計程車到很鄉下,找到那個修灶的老師傅的後代,說:我要還你這筆債。」
老後不必為生計發愁,不只能保有尊嚴,還能回饋他人!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
※ 本文出自50+生活百科電子報,不想錯過最實用的好文章?立刻 ☛免費訂閱
2022/01/01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