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單身是擁有選擇!治療師:單身,就是做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文/布魯斯.費雪、羅伯特.艾伯提 圖/Shutterstock
編按:分手、離婚、喪偶後,單身如何度過?離婚治療師認為單身時期適合致力於個人成長,而非其他各種關係。然而,如果把單身當作避免另一段親密關係的方式,就很容易會卡在這個階段上。理解自己擁有選擇的自由,才是成功的單身。
離婚後會有一個調整期:攀登心理重建的這座高山。在這段路程中,你會看到有人獨自攀登,他們對自己的攀登能力已經有了足夠的信心,他們選擇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不再跟隨整個隊伍。有些人選擇獨處是為了投資自己,有些人只是單純想要並且需要一個人思考腦中的各種想法,獨自享受沿途的景色。這就是單身的階段。
你有過真正的單身生活嗎?
許多人在結婚之前從沒學會過獨立的生活,他們從父母家搬到了婚後的家庭,完全沒有想過單身也能過著快樂的生活,沒有想過「婚後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只是童話故事。
莫娜在嫁給喬之前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以前她取悅的是她父親,婚後她改為取悅自己的丈夫。喬第一次說要離開時,莫娜緊緊抓住他不肯鬆手。想到要獨自一個人生活就讓莫娜十分害怕。她從來沒有學過如何取悅自己,一直都是依賴著別人。獨立生活雖然很具挑戰性,但也讓莫娜感到恐懼。更尷尬的是,她已經35了,卻不知道該怎麼過自己的生活,這聽起來似乎很可笑。
她只能慢慢地適應獨自一人的生活。剛開始,她總想要找些可以依靠的人事物,後來隨著她的自信越來越充足,她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且開始享受這種感覺。她更新了整個房間的壁紙;為庭院製作新圍籬;孩子和喬在一起時,她就一個人去看電影、聽音樂會;她會邀請鄰居來家裡聚餐。有了這些活動,她覺得非常快樂,她知道自己不需要別人。何謂一個獨立的人?或許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吉米則是男性的範例。他的母親一直都把他照顧得很好,替他把衣服洗好、熨好,三餐按時為他準備好,房間也替他打掃得乾乾淨淨。正因為如此,吉米能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學習和參加學校活動。上大學時,他在宿舍裡同樣不需要自己準備食物、不需要做什麼家務。
後來他娶了珍妮,珍妮一手包辦了所有的事情。吉米一直覺得自己很獨立,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依賴別人。後來他離開了珍妮,才發現自己是如此地依賴別人。在廚房裡,他連最簡單的食物也做不出來,完全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怎麼洗衣服,他把內衣和紅色的襯衫一起放進洗衣機,結果內衣全染成了粉紅色!汽車可以花錢請人保養,可是要找一個全職的人為你打掃煮飯就很困難了,而且非常昂貴。
漸漸地,吉米的烹飪技巧越來越好,到最後他甚至有勇氣邀請一位女性朋友到家裡用餐,而對方還很喜歡他準備的食物。他的衣服越來越整齊,他終於學會如何燙自己的襯衫,他感到非常高興,非常驕傲!學會照顧自己就像是長大了一樣,每一個成就都帶給他一種成功的感覺。
過去總在尋找「遺失的另一半」 現在理解一個人也很自在
我們說的單身,絕對不僅止於學會做以前別人為你做的事情。所謂的單身是指整個生活方式。
約會和戀愛關係的獨立自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永遠沒辦法一個人生活;我需要找另一個人。」對於剛分手的人而言,這樣的話很常見。在單身階段,同一個人說出來的可能是:「為什麼要再婚?我現在想去哪都可以,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吃東西。不需要為了另一個人調整我的日常生活習慣。單身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在進入單身階段之前,他(她)可能在尋找「遺失的另一半」,但在單身階段的他(她),已經是獨自一人外出也感到很自在的狀態。
他(她)們不會為了避免尷尬或失敗感而去尋找「約會對象」。戀愛的品質也隨之提升:現在的你會去選擇約會的人,以前的你因為想要有人陪伴,所以隨隨便便地找個人約會。與他人共度夜晚時光,是因為想要分享彼此,不是因為有所需求。你或許會碰到喜歡的人,但你喜歡的是對方這個人,不是對方有可能成為你的終身伴侶這件事。
單身就是做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心態和外在關係都要調整
在離婚討論班裡,我們的其中一項作業就是在單身階段發展新的興趣。過去,很多人都把自由的休閒時間用來做配偶想做的事,或是和父母在一起時會做的事。現在你的作業很簡單,就是把這些時間花在培養新的興趣,或是你長久以來想要做的事情上。也許是學彈吉他、學畫畫、學開車,或是沒接觸過的新運動。對於認真執行這項作業的參與者來說,他們找到了很多自己真心喜歡的新活動,而不再只是遷就配合別人。
單身就是做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在與他人建立的各種關係中,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和內心的態度、感情是有關聯的,而且這種關聯是雙向的!你改變自己的行為,改變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你會發現自己的態度也變了。(「嗨,我現在發現自己單身也能過得很好。你看,我自己完成了這麼多事!」)
與處在長久的戀愛關係中相比,在單身階段的你更容易學習如何獨立自主,中立的環境能同時促進內在和外在的改變。單身階段很適合改變內在的心態和感覺,以及外在行為和關係的調整,讓自己成為更為完整的個體。
離婚單身者別被刻版印象傷害 挺身護尊嚴會更舒坦
當然,單身階段並非全是美好的。研究顯示,單身者,尤其是女性,經濟情況通常不好。在很多領域裡單身者的升遷機率都會較低,且被視為情場獵物。雖然針對性騷擾相關法律越來越嚴格,但在工作場合裡,單身女性仍能感受到這種壓力,經常被誤以為她們以性來換取升遷的機會。還有很多其它場合也會讓單身者感到不舒服。
亞力克莎對自己小孩的主日學校課程感到不滿。老師要孩子畫一張全家福,亞力克莎的兒子畫了他自己、他的姊姊和他的媽媽,這就是他的全家。但老師卻要求他再畫一個男人,老師說:「我們都知道,一個家庭裡一定會有爸爸和媽媽!」這讓亞力克莎覺得受傷,她感到很失望而且憤怒,直接對牧師表達了自己的負面感受。
母親節時,厄休拉來到教堂,當日佈道的主題是關於婚姻與愛情。厄休拉和其她十幾個單身母親覺得自己完全被忽略了。她覺得十分壓抑。她寫了一封信向教堂的神父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一次,神父做了讓人滿意的回覆,他和這些單身的母親見面,另外為她們舉行一場特別的講道。這一次,對於母親的定位有了更為廣闊的界定了。
學校常常也是一個讓人煩惱的問題。家庭教師協會的主席大了一通電話給強尼的家長,希望他們能主辦這次的飛鏢大會。這位單身父親解釋說,自己很樂意做這件事,但他只有一個人。主席說,主辦這次大會需要兩個人,所以請他另外找人。家庭教師協會的聚會通常是夫妻共同參與的。如果你隻身前往,你會覺得自己非常孤單。
當你一個人到學校參加母姊會,老師告訴你,班上所有的「問題兒童」都來自單親家庭,因此他需要和你見面。老師告訴你,你的女兒簡妮可能是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所以成績總是不好。而且你的女兒「才五年級」就對男孩有過度的熱情」在在暗示你,如果她的母親能能和一位男性有「長久穩的終生關係」,那麼簡妮在對待男性的心態上應該就能做的比較好。這讓你感到憤怒、受傷,覺得自己非常無助,但你又能說什麼呢?
對於大多數常見的貶低和歧視行為,你可以有一些堅定且自信的回答。你可以大方地做出回應,教育他人,同時維護自己的尊嚴。這樣一來,你的感覺就會舒坦許多,而不是怒氣衝衝地離開。
例如,老師堅持認為如果生活在雙親家庭,簡妮的表現就會好很多。你可以這樣回應:「你是對的。單親媽媽確實很不容易。事實上,前副總統丹.奎爾(Dan Quayle)曾經說過單親母親是『真正的英雄』。但是,我和簡妮都過得很好。她成績不好,我一點都不覺得是因為我離婚了。為了提高她的成績,我願意輔導她,或是陪伴她多做些練習,或是付出任何的努力。對於她的學習習慣,你有什麼建議?你可以多給她一些額外的作業嗎?」
對方貶低你,認為孩子功課不好是你的個人生活造成的,你這樣的回答就能否認掉對方的觀點。該為學習負責的是老師、學生和家長三方的合作,而不是你的感情生活。
成功的單身 不是執著單身,而是擁有選擇
若要成功地面對單身階段,內在通常需要很大的安全感。本篇討論了很多單身人士在應對社會態度時的感受。如果已經你成功地攻克了之前的重建方塊,那麼你在單身階段時就很有可能會感受到一種寧靜平和。面對他人的態度,你或許會有稍許的不安,但你已經足夠強大去做應對。你可以從外界的偏見中學到東西,利用它們讓自己有更安全的內在感受。
單身期是整個(離婚後)攀登過程中最有效果的階段之一,在這個階段,你內心的舊傷可以得到真正的癒合。透過處理外界的偏見,你的內在也能變得更加強大。
警告:我們很容易就卡在單身期。如果你還沒有處理完婚姻和親密關係方面的問題,你就極有可能會躲在單身的階段。你會聽到有人說:「我再也不會結婚了。」他們聽起來像是處在單身階段,但事實上從很多角度而言,這是真正單身的反面。害怕親密,避免感情,抗拒婚姻,視婚姻為社會中最糟糕的機制一般,所有的這些都顯示了這個人正卡在了單身的階段。我們的目標是自由地在單身或是再婚之間進行選擇,而不是永遠單身。
在我們的社會中,單身已經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一種選擇。幾十年前,單身的人會被視為怪胎、找不到結婚對象的人。在過去,家庭是社會的基石,結婚就是「愛國的」。現在,大家的態度已經有所改變;某一次在談論戀愛關係時,一位女性問:「為什麼我們不停地談論戀情,難道不能討論保持單身的狀態嗎?難道我們必須視戀愛關係為理想狀態嗎?」
事實上,每年美國有大約100萬夫婦離婚,因而單身越來越能被大眾接受。人們對單身的看法發生了許多轉變。也許我們越來越能接受個體之間的差異了,對嗎!
你現在過得如何?
攀登到這個階段,你已經得到了一個很大的獎勵──可以看到林線以上的風景了。你可以眺望遠方!單身階段肯定超越了林木線。站在這裡,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個世界。你更了解自己,也更理解他人,更理解你和他人的互動。你的人生觀更為廣闊了。來到了單身期,代表著我們就快要登頂了。加快腳步,到山頂上看一看風景吧!
在到達山頂之前,按照下列內容評估自己的進度吧。
1. 單身的身分讓我感到自在。
2. 我是個快樂的單身者。
3. 我能自在地以單身的身分參與社交活動。
4. 我認為,單身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
5. 我的目標是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尋找另一半的「半個人」。
6. 我把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尋找另一段戀情。
7. 在我的眼裡,我的朋友是我想要共處的人,而不是潛在的戀人。
8. 如果我有孩子和家人,我會享受陪伴他們的時間,而不是抱怨他們剝奪了我的個人生活時間。
9. 單身的身分讓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本文轉載自著布魯斯.費雪、羅伯特.艾伯提,《關係結束後,成為更好的自己》,日出出版)
2021/12/15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