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專欄 |一年考了歷史學博士、跑六大馬!不辛苦,因為我快樂
別人以為的苦,可能是你寶貴的快樂。
文/吳淡如 攝影/日日寫真
編按:人生難免遇到不可抗力的事件,你如何看待?受疫情影響的一年,吳淡如卻有意外收穫,線上修學分更認真,還參加世界各地的線上馬拉松,別人可能認為這是苦讀勤跑,但吳淡如將之定義為樂趣,「自找的嘛」,就會很有動力。
這一年,出不了國,原以為自己會有禁閉感,這個「衰年」初始時的確揉合著悶與不安。不久就體悟,面臨「不可抗力」事件時,掙扎無用,焦慮無用,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
線上修學分反而更認真 線上馬拉松一年內拿下6大馬獎牌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我可能也沒辦法念這個歷史學博士。岳麓書院的博士不好考,我30年前那個遙遠的學位是中國文學,不是歷史學,因為疫情,我得以在台灣參加線上考試。如果不是很多競爭者因為疫情打退堂鼓,線上面試也製造了距離的美感,考官們恐怕不會輕易錄取年紀比同學大一倍的我吧。
錄取了才知道,學校希望所有全日制博士生全部留校念書,如果不是去不了,按照我原來的計畫,每週飛一次,沒課就飛回來兼顧孩子,不多久一定會把自己搞崩潰的。因為線上上課,必須勤於刷存在感,我上課和報告都特別認真,所以成績也挺理想,就這樣快要把所有學分修完了。
本來,我每年都出國跑2個全馬。這年全都取消或延遲了,但因禍得福,一年間我竟然拿了6大馬的獎牌(其中只有柏林馬是到柏林跑完的)。這當然是偷吃步。不然,我跑得這麼慢,恐怕只能期待下輩子早點開始,才能跑進波士頓或紐約馬的要求時速。
像我這種曾經是體育小白的人,為了激勵自己別耍廢,出去跑步,到處報名世界各地的線上馬拉松,從10公里到全馬,只要天氣還可以,就出去跑一個。竟然也跑了上千公里,收集了50、60個獎牌在家裡。
改變定義就是改變心中的密碼 享受你正在做的事
這段時間,公司的電商生意也有起色,又做了Podcast,無心插柳,「人生實用商學院」下載已破2000萬人次(註: 截至2021年11月已更新至7,000萬人次)。本來的目的,也只不過是不想浪費商學院昂貴的學費,想把十年來學到的東西好好整理而已。疫情也是推卻應酬的好理由。所有的晚上都在家陪小孩,這段時間讓我更能輔助她解決學習上的問題,也能每天抱著她睡覺。
愈來愈喜歡家附近的河濱公園步道,這是我的生活之道、健身之道和哲學之道。跑步時聽著演講,有時寫作靈感如音樂隨著腳步,節拍愈來愈分明,線上馬拉松成績要求寬鬆,我總有時間幫路邊野花拍照,在市場吃碗豆花,再安安靜靜上路。
常有人問我這個年紀這麼苦讀勤跑,不辛苦嗎?當然不,因為我沒把它當責任或義務,也不是不得不。我其實將它定義為樂趣、休閒與夢想。自找的嘛。改變定義,它就會變得非常有吸引力……你也會非常有動力。
這或許是我發現的某個小奧秘,改變定義,就是改變心裡的密碼,別人認知的痛苦或辛苦,也許會變成你的快樂……一天又一天,當你更熟悉更擅長,就會更能享受。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2021/11月號,原文標題為〈過得其實充實美好的衰年〉)
2021/11/28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