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兒女成就當晚年唯一安慰劑!心理師:50後把雜訊都關掉,練習為自己設想
學習為自己而活,才能走得更遠。
文/林岱葳 圖/Shutterstock
編按:兒女的成就是你的安慰嗎?林岱葳臨床心理師發現,高齡長輩往往一生奮鬥奉獻,只為換來兒女的成就,卻因孩子在國外或不在身邊而感到空虛。以此為借鏡,她提醒,50後,一定要開始為自己設想,推自己一把。懂得好好過生活,這樣的幸福才是真的。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不乏與60歲以上、甚至70 、80歲世代對話的機會。我發現,認為子女的成就便是人生最大成就的他們,往往以「孩子在國外」來自我安慰,卻忘了好好為自己而活。
尤以高齡長輩來說,他們的成長過程社會的普遍價值是「遵循傳統」,物質生活不像現在有一定水準,更別說是個人理想的追求,女性能夠受高等教育就已是很幸運的事,「自我價值實踐」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大部分的人對人生的定義就是:努力賺錢,給自己跟家人過上好生活。
到了中晚年,子女早已各自成家,卸下為人父母的重擔,雖感到輕鬆不少,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過去的老友們,難得相聚碰面,話題也是離不開兒女,誰的女兒在哪裡高就,誰的兒子娶了個優秀的媳婦⋯⋯
隨著時代變遷,「追求自我」、「個人主義」成為主流思想,鼓勵人們要愛自己,要有夢想,要勇於表達自己。這便讓我感到好奇 :已經習慣用「責任」「義務」來定義自己,認為子女的成就便是人生最大成就的高齡長輩,該如何適應這轉變?如何在人生晚年活出自我?
拿掉父母角色與孩子的成就 如何定義自己?
許多人抱持著「出國喝洋墨水,在國外工作比較厲害」的想法,用盡全力讓孩子有朝一日能夠出國發展。數十年來不敢懈怠,折損身體,丟了健康,犧牲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惜壓縮生活品質,錢不敢花在自己身上,把退休金全數給孩子出國念研究所也大有人在。
我在執業過程,也不難觀察到類似的現象。一名非常擔心自己失能、目測70歲左右的阿姨,評估過程不斷向我訴說著各種煩惱,我見如此她焦慮,忍不住問:「現在的生活中,有人能夠跟妳互相照應嗎?」她停頓一會兒,低頭嘆了口氣才說:「孩子都很乖很孝順,現在都在國外工作,兒子在美國,女兒在日本⋯⋯」
每每遇到這類情況,我能做的是能對這些父母說聲:「您真的辛苦了!從現在開始好好為自己而活吧!」
同時也不禁思考:「晚年的幸福感,跟孩子在國外有所關連嗎?」我想了解的是他們現在生活過得好不好,卻時常得到孩子在國外工作,諸如此類答非所問的回應。其實自己過得好不好,與孩子無關。
別拿孩子成就自我安慰 懂得過生活才是幸福泉源
把人生全數奉獻在孩子身上,犧牲自我,成就子女,作為一種長期投資,若期望有所回報,一旦寄望落空變成失望,勢必會抱怨,獨自怨在心裡容易悶出病,怨給別人聽則搞得自己跟周遭的人都不好過。
子女從國外打電話來問候,父母在電話上故作堅強,實際上卻有許多開不了口的思念、孤單與為難,這也是許多高齡父母難以自處的原因。尤其是已退休,配偶卻早逝,因為一輩子都在忙賺錢也沒交什麼朋友,沒去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到了晚年突然發現如此自己的人生竟如此寂寥,剩下自己跟影子作伴,無所適從。只能望著子女背影,用「孩子在國外」來自我安慰,實在是很可惜。
50後,一定要開始為自己設想。你是否有一直想做卻沒做的事呢?不如推自己一把,在現實條件允許下,啟動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無論你是行動派,還是安靜派,都有新鮮事值得去嘗試。喜歡室外活動,可以旅遊、學習攝影、釣魚⋯⋯;喜歡室內活動,可以寫作書寫、手工藝、烘焙⋯⋯。
花時間從事個人興趣 快樂是懂得為自己而活
我認識這樣一對林氏夫妻。
大約60歲的林先生喜歡接觸大自然,只要有空就會帶著家人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退休之後更是迷上跋山涉水、各式壯遊,時常一身裝備加一台相機就出發了,台灣各地美景都有他的足跡。
個性比較安靜的林太太,從年輕就喜歡靜態一點的活動,所以沒有與先生到處壯遊。心細手巧的她,總是把先生拍回來的照片洗出來並且整理得井井有條,手寫記錄著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整理成一本本漂亮的相片回憶書。
夫妻倆不時拿出相片書出來翻看,「你看我把這隻鳥拍得多好看!」「知道啊,綠繡眼嘛!你看我都記得,還幫你寫下來⋯⋯而且你那天穿得衣服顏色剛好跟這隻鳥很搭!(笑)」多麼有溫度且意義深厚的日常相處,兩個人都笑得很滿足。
像林氏夫妻的例子是很棒的啟發,他們的孩子都已成年,夫妻倆珍惜當下彼此陪伴的時光,既互相照顧也讓孩子放心。即便彼此性格迥異,仍可以一個人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能從中找到絕佳的「合作共處模式」,長伴彼此走過往後的每個春夏秋冬。
每個人來到這世界上,都有自己的時間軸,到了中晚年,許多事情逐漸放下,才能走得更遠。學習為自己而活,把外面七嘴八舌的雜訊都關掉,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趁身體還行動自如,開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把握每個當下,在終點驀然回首時,才有回憶不完的精彩感觸。
(本文轉載自林岱葳臨床心理師FB,原文標題為:〈當兒女成就是晚年生活的唯一安慰劑...〉)
2021/10/10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