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如何維持長期精神平靜?李小龍女兒分享父親秘訣:散步跑步時練習像「水」
下一篇

對自己或某事不滿意,總想立刻改?心理師叢非從: 慢,才是身體和心理的規律

如何維持長期精神平靜?李小龍女兒分享父親秘訣:散步跑步時練習像「水」

為心靈留一方平靜,才是真正的休息。

文/李香凝 圖/Shutterstock

編按:「請記住,我的朋友,杯子何時能發揮用處?只有當它是空著的時候。」武打巨星李小龍僅32年生命卻留下龐大檔案,人生哲學頗有奧義。他的女兒李香凝分享,李小龍認為清空心中的杯子是必須的,可透過冥想進行,然而,不一定要打坐,也可以邊跑邊想、划船出海邊想,重點在於創造出精神平靜的空間,就能釋放與留出空間給新的觀點。

這或許不令人意外,李小龍從青少年時期開始,都持續以各種形式來冥想。冥想是個很棒的工具,能夠在心中創造必要的平靜空間,獲得新的思考角度並清空你心中的杯子

我認識許多人有冥想的習慣,也認識許多人根本受不了冥想。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透過某些形式冥想──你只是不知道自己已經會了。李小龍確實偶爾會坐下、盤腿、閉眼,將手掌安穩放在大腿上冥想,但他也會從事其他形式的冥想。但在我們進入正題之前,我先來說明一下冥想為什麼會有用。

冥想創造心靈平靜的空間  讓思緒進入「無」的狀態

以我們此刻的目的來說,冥想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放鬆思緒、並讓它稍微浮動的方法。這是一種創造空間的練習──讓你從各種動機、想法中解放,幫助你與既放鬆又平靜的本性產生連結。

你可以將它想成做白日夢的感覺。雖然醒著,但心並沒有被束縛,而是透過想像、概念、思緒輕鬆進入「無」的狀態,不被任何事物煩擾──就像帶著膨脹的游泳圈在輕柔的深水池裡漂浮一樣。而維持漂浮並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它感覺很放鬆、自由。沒有任何傳統的「思緒」在作用。你不會去想今天過得如何、你的待辦事項、跟伴侶吵過的架、或是你冥想結束後要去哪裡。你並沒有處於「蒐證模式」。你只是給自己空間,放掉所有思緒。

當然,當我們試著冥想時,喋喋不休的思緒確實會奪走我們的注意力,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心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分析,所以心思迅速切回「解決問題」與「計畫」模式,是很正常且自然的。

發生這種情況時,別怪罪自己或感到挫折。這只是過程的一部分,而且光是注意到這件事,就已經往正確方向邁進一大步了。這表示你開始留心了!所以只要你有注意到這件事,請給自己一個讚,然後把你的游泳圈充好氣,重新專注於中立狀態吧!

有許多技巧可以建立這種平靜空間。有些人在思緒開始亂飄或妄下評斷時(這是無可避免的),會透過深呼吸將思緒引回正軌。

有些人會運用口號或視覺化。而李小龍偏愛的冥想方式就有點不一樣。他喜歡在移動時解放自己的心思,並任由它浮動。

不一定要打坐  也可以邊跑邊想

他把晨跑當作冥想時間,有時也會在自家後院邊散步邊冥想。重點不在於你怎麼冥想(無論眼睛張開或閉上、坐著或移動),而在於精神平靜的空間,在於釋放與留出空間給新的觀點。只要明白這樣怎麼幫助到你,你就又朝了解自己與清空杯子邁進了一步。

我希望大家把這種冥想當成「化為水」修行的潛在工具之一。李小龍堅定地認為冥想不應該是「力求」讓自己平靜。因為「力求」就是「放空」的對立面。他曾寫到冥想時經常體驗到的認知失調:

我心想:「我必須放鬆。」但是一這樣想,就已經違背我想放鬆的本意了。「必須努力」跟「放鬆不費力」是不一致的。

冥想的時候,我們應該退讓、屈服、放鬆、隨它去。只要留出空間就好。

正念與冥想的練習,都能夠幫你「回到現在」。它們都是讓我們學習清空心裡杯子的好用技巧。如果你每天練習(甚至只要5分鐘就好),或者從事任何不需要思考的活動(慢跑、著色、散步、洗碗),你將會開始發展出令你精力充沛的放鬆感覺,而你的杯子也會瞬間騰出許多空間,接受各種新的可能性。就跟李小龍年輕時划船出海一樣,你等於在給自己空間去沉思、感受與存在。

視覺化練習:倒空心碗的思緒,重新裝滿清水

我個人喜歡用一種快速練習,它是借用李小龍的「化為水」名言,當作視覺化的指引,使我的心靈平靜並留出空間。

我把自己的心想像成一個神聖的碗,裝滿了我當天的所有思緒與感受。而當我說或想著「放空你的心,如水一般無形」這句話時,我就想像所有的思緒都被倒出碗外,然後洗刷我的身體,就像輕柔的瀑布一樣。

我將煩惱、待辦事項與壓力滲出我的身體,讓它們被地面吸乾。接著我安靜的坐著,而我的「心碗」重新裝滿乾淨、清澈的靜水(或者白光,反正就是讓人舒服的東西)。

你也可以把你的空碗看成一種邀請,以裝滿你當下需要看到或感受到的事物。重點在於不要強迫自己去看、去感受,而是任由事物進來。如果沒有任何東西進來,那就用清澈的水或光線把你的碗裝滿,再用它們洗刷你的身體。感受自己被滋養,感受自己變輕。深呼吸、放鬆,然後花幾分鐘放空。這種練習令我想到李小龍的一句名言:

如何讓混濁的水變清澈?只要讓水靜止,它就會自己變清澈。如何充分地休息?只要保持平靜,任由時間流逝,最後就能充分休息。

放空不是終點而是過程  持續淨空心靈更清明

西方人認為「無」是「空虛、不存在」的意思。而在東方哲學與現代物質科學中,「無」或者「無物」是一種過程,永遠都在動。

請記得放空的目的只是一種過程,「淨空你的心」這件事沒有能夠抵達終點的路,因為過程是一直在進行的,所以沒有終點。一旦你開始注意到自己的內心獨白,並開始練習放空你的批判之心,這段過程就已成為你的一部分。

有時候你會澈底忘記這種練習,然後舊習復發。如果發生這種事,只要重新來過就好,不需要責備自己「做錯事」。我們的目標,是要拋開每件事都分對錯的二元思考。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做過、或沒做過哪件事,我們可以回想自己對這些事的感覺;這些事不一定有對錯,它就只是一件事情而已。正如李小龍所說:

想要與「事物本質」共存,就必須心平氣和。只要完全沒有比較,「事物本質」就會浮現。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當下的感覺,而是持續留意、持續探究,而且這沒有結論。

只要不以選擇性的眼光來觀察外界,就能發現驚奇之處。原來不必焦慮、不必有所求,就能盡情留心於當下。在這樣的心智狀態下,你就會產生洞察力,而這種洞察力可以解決我們所有問題。

洞察力真的如他所說那樣,能解決我們所有問題嗎?就許多方面來說確實如此。洞察力或許無法立刻換成錢,給你繳明天的房租,但它會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思考所處的情況,並發現之前沒發現的可能性。

它甚至會幫助我們,以更接納、平靜、鎮定的心態面對挑戰。透過這種轉變,我們將獲得巨大的潛力,面對所有事物都能夠先容忍、再靜下心來,最後想出實際的解答

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夠明白如何以嶄新的眼光與見解看事情;如果我們能夠學到關於自己與當下情況的新知;如果我們能夠拋開批判、期望與合理化;如果我們能夠學會隨著目前的局面流動、而不是抵抗它,我們的杯子就會持續充滿新的可能性、解答與概念,因為你永遠都能騰出更多空間。接著我們就可以真正轉型(改變)自己的人生了。

關於冥想與平靜  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1.放空自己」並沒有負面意義。而是「敞開心胸接受一切」的意思。

2. 不要譴責別人,也不要為自己辨解。最重要的是,不要一開始就妄下定論。

3. 重點在你如何回應,而不是事件本身

4. 所有看起來完美的概念與想法,都只存在於當下。

5. 別緊抓著或拘泥於任何想法,也不要從預設立場看待「事物的本質」。這並非不帶情緒或感覺,而是不讓感覺被拘泥或阻礙

6. 如何讓混濁的水變清澈?只要讓水靜止,它就會自己變清澈。

(本文摘自李香凝著,《Be Water , My Friend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大是文化出版)

2021/09/29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對自己或某事不滿意,總想立刻改?心理師叢非從: 慢,才是身體和心理的規律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