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日子如何新鮮有盼望?Royal English Club青銀共學,像每週見面2次的家人
中年一定要做2件事:旅遊與社團。
文/吳丹華 圖片提供/Royal English Club
編按:中年後,日子如何過得有樂趣、有盼望?不妨考慮參加社團,和興趣相投、背景不同的人一起學習,坊間有不少英文社團,其中Royal English Club已走過22年,成員從青少年到熟齡都有,創辦人William從中年一路參與,至今從職場退休了,社團一直是他生活裡的重要行程,跨世代青銀共學,每週2次的相聚,成為他與熟齡社員生活裡的一大樂事。
中年後生活圈變得固定,想接觸新鮮事與新朋友,卻不知從何下手?退休後,擔心日子失去重心,如何讓自己過得有節奏、有盼望?不妨考慮參加社團吧!近來在社群媒體的助攻下,各種社團風起雲湧,以興趣結識同好,變得容易許多。
有一群人,在沒有網路的22年前,因為喜歡英文而成立了Royal English Club(名字源自當年聚會地點皇家咖啡館,以下簡稱Royal),創辦人William從45歲一路投入至今67歲,2年前剛從職場退休,完全沒有常見退休頓失重心的困擾,他說:「40、50歲一定要做2件事,一是旅遊,另一就是加入有興趣的社團交朋友。」
跨出舒適圈青銀共學 以英語暢談不同世代關注的議題
早點旅遊,是擔心萬一身體變差,就沒福氣玩了。至於早點參加社團,William解釋,趁早習慣和不同年齡層、不同領域的人討論交流,可讓自己保持彈性。多年來,他見過不少50後才來參加的朋友,若自我設限在已定型的框架裡,會特別難以融入,來1、2趟就不再出現。
不過,年齡不一定是限制,心態才是關鍵!公務員退休10幾年的Joyce是社團的2年級生(2年前加入),活潑又樂於分享,很快就成為社團裡的開心果,「退休後的生活都在吃喝玩樂、旅遊、跳舞,來Royal我可以動腦,這很重要,才能防dementia(失智)!」Joyce補充,過去工作37年用不到一句英文,但因為愛好出國自助旅行,就強迫自己來參加,練英文也練腦力。
不像一般社團只在共同興趣裡鑽研,英文社團比較像讀書會,每週1到2天聚在一起練英文口說,每次由不同成員擔任主持選文章、設計討論題目,分組討論後,每個人還可再簡短發表看法。
每次聚會人數不等,通常分3、4人為一組,讓每個人都有練習與交流機會。
這社團沒有年齡限制,從10幾歲到70幾歲都有,只要有自信用英文口語表達,都能來參加。成員有國外留學回來、或ABC,甚至想用英文聊天的老外,也有在家自學的高中生,從大學就來參加現已成正職的英語老師,各行業上班族以及醫師、護理師、律師等……。不同人擔任主持,選擇的文章議題也跟著多元。
有回輪到William主持,他選了Youtube創辦人之一陳士駿的故事,要和大家談新創。查看Royal網站,其他主題還有癌症細胞療法、台北愛媽午夜餵食街貓的故事等等。
Joyce認為平常熟齡族群關心、談論的主題都很類似,通常都是旅遊、養生,「可是來這裡,年輕人的選題讓我看到不同的世界,像是前陣子才討論Tesla馬斯克的太空計畫,與為人腦植入晶片防失智的計畫……。在家有時兒子聊些新事物,我就不至於不懂,還能聊上幾句。」
分組討論結束後,每人有一分鐘的發表機會,William(右)說自己常常一整天都在思考今日如何講得精彩。
職場與家庭之外的出口 也避免退休怠惰
孩子大了、獨立了,或是從職場退休了,屬於自己的時間也變多了。但人都有惰性,沒有具體目標容易怠惰,如何保持進步呢?
今(2021)年69歲,自電信業退休的Andrew,來到Royal已有7、8年,除了出國旅遊外,幾乎週四、六的聚會不曾缺席,可說參加了700場以上的討論。退休後考上外語導遊的他,想加強口說能力,將參加聚會視為第一優先,「養成習慣,家人就知道這是我固定出門的時間。而且不出去容易懶散啊,固定參加與事前研讀,能讓生活有重心。」
退休後整天待在家與另一半對望,難免少了新鮮事,也有社團成員比喻每週聚會就像他生活裡的出口,一個暫時轉換氣氛與焦點的休息站。Joyce就形容,這裡就像大家庭,有什麼煩惱在這裡傾吐了,身心都輕鬆,
William的太太一路以來也夫唱婦隨,直到去年退休前只參加週六聚會,在採行輪流主持與選文的制度之前,大約有10年都是她負責挑文章,雖然辛苦,也有助於在外商公司的她與總部人員可在電話中侃侃而談。
將近20年的每個週六都綁在這裡,不會有疲乏的時候嗎?她說:「會呀!有時很累或身體不舒服,心裡也會怠惰。可是每次參與討論後,都很有收穫,也被大家的努力感動,會慶幸『還好我今天有來』。」不知不覺,每週的固定活動,成為鼓勵自己向前的一股力量。
自謙整天都在玩的Joyce則附和,「其實每一回參與,要先看文章預做準備,不免有壓力;但熱烈討論分享完,又備受激勵!有點壓力,才能逼自己進步,大腦才不會荒廢。更何況2個留德、留美的兒子才懶得跟我練習英文,沒來這裡,我都只能跟小孫女練習。」
不同領域的朋友 是認識世界的新眼睛
一個社團,需要眾人共同投注心力才能延續下去,有人架網站、每一年有社長策畫該階段的方向,社團才能活化。Royal English Club歷來登記的會員約400多位(沒登記的還有更多),有些人來來去去,也有些人一路待了20年,甚至有人遠嫁海外後,當William與太太到紐約旅遊,還特地來接機敘舊。有時旅外成員回台,大家也會相約聚聚。
不定期的outing活動多元,有時爬山健行,有時則前往博物館聆聽英語解說。
對William而言,創辦這個社團,不只圓了他從年輕時就想熱愛英文、練習口說的夢想,更意想不到的是,透過這400多位朋友的視角,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生活裡能接觸到的對象其實很固定。就算偶遇不同領域的人,也不一定有機會坐下來深談,或是向對方請益。在Royal以英文為溝通工具,各有專業的成員分別引介主題來交換意見,提供不同的視野,成為彼此認識世界的新眼睛。
例如,之前有位年輕會員是從事手錶設計相關的,讓他們第一次知道3D設計是怎麼回事;而在家自學的少女,也讓他們見識到,正規教育外的選擇,也能教出如此優秀的孩子。也有醫師、藥師、護理師可以分享醫藥知識,Joyce開玩笑說,「我們缺骨科、復健科啦,還有老年學醫師也不錯!」
長時間相處的成員 儼然另一種形式的家人
平實而論,和學校教育一樣,社團裡的英文學習,可說修行在個人,文法或字彙量須靠自己苦學精進。來到聚會口說,主要是讓自己習慣英文表達,不管是想在工作場合有所突破,或旅行實用目的,或訓練大腦,還是純粹喜歡這個語言,甚至單純交朋友,都能以英文為媒介,花時間下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據說大部分成年人平均每週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2小時,老朋友、好同學你又多久才見一次面?
作家侯文詠曾經分享,母親看他常說「忙」,有一次忽然對他說:「人啊,沒有時間就無情,有了時間才有情。」侯文詠才恍悟,原來情感最重要的成本是時間。
Willam有感而發說,「在社團每週見面2次,加上Line群組線上英文討論,有時還有社團出遊,花在成員間的時間,真的比家人還要多!」儘管三級警戒以來,社團聚會也跟著改為線上,但交流依然持續中,對成員彼此來說,或許已經是另一種形式的家人了。
2021/09/19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