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轉念退休變享受!枡野俊明:60後要想的不是「我不能做」, 而是「我要去做」
下一篇

記憶不可靠,連馬友友也會忘拿大提琴?哈佛神經科學家:防健忘必做3件事

轉念退休變享受!枡野俊明:60後要想的不是「我不能做」, 而是「我要去做」

人生上半場的束縛消失,美好正要開始。

文/枡野俊明 圖/Shutterstock

編按:日本庭園設計師枡野俊明住持有個名句:「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這回,他語帶玄妙地說,「變老是有甜頭的!」他以禪語「前後際斷」來比喻:退休生活是一種重生,少了人生上半場的責任與束縛,應該活出新的姿態!

說到「老」,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恐怕不離衰退、孤單、失去人生目的……之類消極的印象吧。

現在是個「人生100年」的時代。如果把60歲當成老年的起點,那麼之後還有40年的時間要過。這麼長的時間,都在消極中消磨,不會覺得太浪費了一點嗎?

變老真的這麼不堪、全都很負面、沒有任何優點可言嗎?的確,跟30、40歲的人比起來,體力真的比不上。女性容貌姿色的衰退,也讓人難以釋懷。

可是,這些都是年齡增長伴隨而來的自然現象,無論怎麼介意,也無能為力。應該說,就是因為把焦點放在這些事情上,才會變得如此負面。不是嗎?

你可能會負面地想:

「體力明顯大不如前,再這樣下去,就算心裡想要嘗試什麼,身體也會不聽使喚。」

「長了這麼多皺紋,肌膚光采都消失了。總覺得出現在別人面前很丟臉……」

變老也有甜頭:人生上半場的使命與束縛消失了

不過,應該轉念。換個角度,就能發現變老的「甜頭」在哪裡

年輕時為工作打拚的時候,會遇到各種阻礙,被各種事情束縛著。舉例來說,工作上就算跟同事不合,也不能不理同事;為了達成公司訂立的業績目標,不得不咬牙加班或是假日上班。

這麼犧牲的背後原因可能是,為了生活、為了付房貸、為了給子女更好的教育。換句話說,就是在「為了○○」的義務感、使命感的趨使下的不得不為。這也算是一種束縛吧

年輕時,占據生活最大比重的,要算工作以及工作相關的人際關係了。退休後至少能擺脫掉這些。的確,退休後的阻礙或束縛,確實減輕不少。

這就是變老最大的好處,也可以說是擁有以前工作時無法擁有的最棒「甜頭」。

「今天跟客戶A先生吃飯,我真的不擅於跟他這種人相處,雖說這是工作沒辦法,但真的讓我好鬱悶。」

「好不容易弄到音樂會的票,卻有一堆工作要拿回家做,讓我無法去了。我這麼期待卻換來一場空,沒有比這個更令我覺得遺憾的了!」

像這一類的憾事,將不再發生。「鬱悶」與「遺憾」,一直是妨礙你歌頌美好人生的麻煩事。他們的消失不就意味著,你歌頌美好人生的時機要來了嗎!

如何以120%的程度善用這個時機呢?方法就是,把過去「歸零」。把過去的生活、想法、行動等等,全部一筆勾銷。然後,蛻變的想法就會隨之而生。

前後際斷:退休不是在職生活的延伸,是歸零重生

禪語曰「前後際斷」(出自《正法眼藏》裡的「現成公案」卷),關於這句話,日本曹洞宗開宗祖師道元禪師是這麼解釋的。

柴火燒盡變成灰燼。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灰就像柴的延伸。換句話說,柴是灰「以前」的樣子,灰是柴「以後」的姿態,兩者看起來是相連的。不過,道元禪師並不這麼認為。柴就是柴,柴就是它絕對的樣子;灰就是灰,灰就是它絕對的姿態。兩者之間看似有條相連的線,但這條線其實一直是斷開的。這就是道元禪師的解釋。

柴與灰都呈現出它絕對的樣貌,只要認真看待每一個絕對樣貌就好——這就是道元禪師沒明白說出的道理。這句禪語充滿了弦外之音。

總之,退休生活並非在職生活的延伸。在職生活呈現絕對的樣貌,脫離職務後的退休生活,也呈現它絕對的姿態,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斷開的。請大家先要有此覺悟。

這樣才能遠離在職生活,把當時的豐功偉業打掉歸零,以一種嶄新的心情迎接老後生活。想要享受老後生活、讓日子過得充實精彩,我認為前提就在這裡。

「前後際斷」是蛻變重生的老後生活的重要關鍵。

好好變老的秘訣:接受,不要抗拒

日本有所謂的「厄年」習俗,類似台灣的犯太歲。厄年的這一年稱為「本厄」,本厄的前一年稱為「前厄」,本厄的後一年稱為「後厄」,總之這3年都要提防厄運災禍發生。男性的本厄年是25歲、42歲、61歲;女性的本厄年是19歲、31歲、37歲、61歲。

一般認為,女性在37歲就結束了女性自己的厄年,61歲其實是男女共同的厄年。

前面所列出來的年齡,每個都是面臨人生的關鍵、改變與轉折的時刻,此時身心也往往容易出現問題,因此才會被視為是「厄年」。人到了61歲,的確會清楚感受到身弱體衰,心裡也會對變老這種事,漸漸覺得有壓力、很不安。

從身體方面來看,最重要的一件事,我認為是「不要抗拒變老」。不管你再怎麼討厭、再怎麼抗拒,年過60的身體狀態,絕對無法跟20歲、30歲的時候相比。你除了接受變老之外,別無他法。

如果不能接受,只是一直執著於「想保持30歲時的年輕」,想當然爾,你絕對無法如願,而這個不能如願的狀態,又衍生出各種怨天尤人的想法去折磨著你。當你悶悶不樂地過日子,老化的速度只會加快。這樣的惡性循環,絕對無法讓你好好地變老。

60後要想的不是「我不能做」 而是「我要去做」

接受自己將老的事實,再做自己能做的努力。有很多方法值得嘗試,例如藉由運動去積極活動身體、飲食方面多花點心思、認真保養肌膚、嘗試SPA按摩等等。

努力是不會說謊的。就算你已經60歲,也可能聽到周圍的人這樣說你:

「你好年輕!你看起來只有50歲。」

這種話會讓你的心情變得愉快開朗,也會鼓舞你花更多的努力在上面。我認為好好變老的秘訣就在這個良性循環裡面。

比起從生活中減掉無益健康的東西,不如去把有益健康的東西加在生活上吧!」(出自齋藤茂太《說好話,打造美好人生》,成美文庫出版)。

這是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知名散文作家齋藤茂太先生說過的話。這是不折不扣的正面思考法。年過60後,要想的不是「這種事我不能做」,而是「這種事我要去做」。「好好努力」,讓自己慢慢朝積極正面去思考吧

(本文摘自枡野俊明著,《退休禪心態:退休了,完全切斷過去,開啟有禪味的快樂人生》,天下雜誌出版)

2021/08/2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記憶不可靠,連馬友友也會忘拿大提琴?哈佛神經科學家:防健忘必做3件事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