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遺照自己準備!日本熟齡族流行「生前遺照」攝影,人生謝幕時也要美美地走
直到人生最後一刻,都有值得紀念的美。
編譯/蔣德誼 主圖/朝日新聞 資料來源/Yahoo!JP、朝日新聞、產經新聞
編按:這個問題可能再也不是禁忌:你是否準備好告別式該用什麼照片?在「終活」概念逐漸普遍被接受的日本,不少熟齡族決定以攝影為自己留下人生紀念,未來還能作為喪禮時的遺照使用,也開始有熟齡族群專屬的照相館,提供紀念照、「生前遺照」的拍攝服務。
在許多人生的重要階段,從畢業、結婚到孩子滿周歲、長輩過壽等,許多人會用心打點、用鏡頭留下這些珍貴里程碑的紀念。
但面對同樣重要的人生終點,在最後的告別時刻,是否有想過,要在親友心目中留下怎樣的身影?
在「終活」概念漸漸普遍的日本,許多熟齡族不僅預先決定葬禮要如何進行、親自挑選身後長眠的墓地,甚至為了讓自已在葬禮時有一張好看的相片,選擇到照相館拍攝「生前遺照」。
日本第一家熟齡專屬照相館 預約要到半年後
2014年開業,位於東京巢鴨的「笑容照相館」,是日本第一家專為熟齡族群經營的照相館,這裡平均每個月都有超過100位以上訪客,更是預約滿到半年後的人氣店家。
早年大部分遺照的風格,都是印刷成黑白照片、像是證件大頭照一樣面無表情,更有不少人因為找不到照片,只好從其他照片擷取朝正面的臉部,跟穿著正裝的照片合成之後使用。
但如今流行的「生前遺照攝影」,包含造型化妝在內,氣氛就像是大明星在攝影棚拍攝紀念照或是沙龍照一般的愉快。
想要事前準備的遺照的人當中,女性占了大部分。根據熟齡女性雜誌《Halmek》於2019年發布的調查,280位有做「終活」準備的60~74歲男女中,有14.3%的女性「有準備自己未來要使用的遺照」,是男性(5.7%)的2.5倍。
專業化妝造型 體驗大明星的拍照氣氛
在生日當天來到「笑容照相館」的喜多澄子今年69歲,之所以來拍攝紀念照,是38歲的女兒百合子(化名)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
「媽媽以前非常愛漂亮,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好像逐漸有些失去自信。希望能夠借專業人員之手,讓她再一次變漂亮,體會打扮自己的樂趣。」
在拍攝過程當中,工作人員不斷鼓勵澄子「很棒的表情喔」、「很漂亮喔」、「大明星我們再來幾個不一樣的姿勢」,現場氣氛相當熱烈。
百合子說,媽媽非常喜歡當天工作人員幫她做的造型,「幾十年前,我們曾一起去照相館拍沙龍照,沒想到今天又能一起來拍照,媽媽笑說,她要把這張照片當作自己的遺照。」
在完成攝影之後,仍然滿面笑容的喜多澄子。(出自Yahoo! JAPAN)
笑容寫真館的創辦人太田明良(40歲)說,之所以會想要開設一家熟齡專屬的照相館,是他發現「有很多照相館是專營婚紗攝影、小朋友的沙龍照,甚至有寵物專門的照相館,但明明人數也很多的熟齡族,卻沒有一家專門的照相館可以利用。」
「有些女性客人是因為在先生過世時,發現竟然找不到一張合適的遺照,於是想著『至少我自己要留下一張漂亮的照片』。」
和大學生的孫子一起來拍攝紀念照的井手悅子(80歲)說,剛開始拍攝時多少感覺到有些害羞,但成品讓她非常滿意。「沒想到我這老太婆化妝之後也有模有樣,如果可以變得這麼漂亮,就會想留下紀念呢。」她笑說,要把照片裱框裝飾在客廳裡每天欣賞。
留下實體紀念照 也能減少家人遺憾
除了作為紀念,也有已經被醫師宣告壽命只剩下幾個月,或是因為化療副作用頭髮稀疏、戴著假髮來的客人。
「對於很明確表示自己是來拍攝遺照的客人,我們會盡量讓現場的氣氛更愉快,讓對方暫時忘記現實,真正體驗像是女明星拍攝專業美照一般的感受。」太田明良說。
日本葬儀業同業公會則認為,過去「自己準備自己的遺照」可能被視為觸霉頭的事,但現在愈來愈多人認同想為自己的身後事提前預備的「終活」觀念,透過拍攝「遺照攝影」,也更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
至今已看過數千人拍照的太田明良說,會表示「要來拍攝遺照」的人,大多數和家族保持著較親密的關係。
「曾有一位70歲後半的女性說:我不需要遺照,反正死了之後也沒人會看,我死了之後就和這個世界沒什麼關係了。會想要留下遺照的人,大多是有在乎的家人、親友,因此比較在意自己過世後會留下什麼形象。」
不少熟齡族選擇和家人一起拍照以留下紀念。(出自Yahoo! JAPAN)
位於東京的「素顏館」照相館館長能津喜代房則表示,「比實際過世時的年齡稍微年輕幾年時所拍到的照片,最適合作為遺照使用,因為和過世前的模樣不至於相差太多,但看起來會比較有精神一些。」
他認為,在人生最後階段留下一張好看的照片,未來也能為家人留下一個可以懷念的憑藉。「很多人覺得自己老了,就不喜歡拍照,最後家人在準備葬禮時,發現竟然找不到一張好看的照片,其實多少會覺得遺憾。」
平時多練習拍照 更有自然的日常生活感
日本照相館協會理事田中秀幸指出,近年熟齡攝影服務開始流行,原因可能也和個人相機、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有關。
「相對於年輕人已經很習慣隨時隨地拍下自己的照片,放上社群網路和別人分享,過去熟齡族對於『拍照』大多會抱著慎重的心情。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遍,他們也慢慢習慣拍照或被拍、並覺得這是件有趣的事情。」
他也建議,除了尋求專業攝影師服務,增加拍照過程的儀式感之外,也不妨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多拍照的習慣。「當然專業攝影可以營造出更完美的視覺效果,但日常照片的自然不造作感,或許反而更能傳達出個人風格。」
「無論是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值得留下影像紀錄,不妨從平常就多拍下自己和家人自然的生活風景,也許就能從裡面找到自己理想的模樣。」田中秀幸說。
2021/08/2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