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不是人人都能等到「有一天」!曾文誠:捨得一個舞台,把時間留給自己
下一篇

60歲後還能跳鋼管舞、溜滑板、當DJ!俄羅斯攝影師鏡頭下突破極限的活躍酷老族

不是人人都能等到「有一天」!曾文誠:捨得一個舞台,把時間留給自己

人生與參賽一樣,充分準備、愉快完賽。

文/曾文誠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編按:一生做好一件事很好,但人生總有其他想嘗試的事,卻不一定能等到「那一天」。知名球評曾文誠遇見一位教練啟發他勇於嘗試的精神,而母親、棒球界傳奇總教練徐生明的離世,讓曾文誠決心珍惜當下,甚至無償將自己成立的運動媒體TSNA交棒給別人,把時間留給自己,完成了北韓跑馬、騎車環島、橫渡日月潭、一一三鐵人賽、徒步環島、一日北高、百岳登高等夢想。

「為自己負責」是我行事的準則,總是希望把事情都做好,未必是100分,但至少對得起自己。很喜歡那種專精做一件事的感覺,李國修的那句「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我將它當做座右銘,在棒球領域上,我也許有接近這樣的標準。

依這樣的個性,把跑步當成運動項目的話,我應該只是個不斷跑步再跑步的人。但一些事及一些人卻改變了這一切。

那天是2013年10月,世界大賽的某個休兵日,我在健身房的器材上操作著。會上健身房是因為聽說不能只是光靠跑步,必須有些肌力強化的訓練幫助,所以想讓自己跑步狀況更好,就入了健身房會籍去動一動,不過是沒有特定目標性的訓練,就看到什麼器材練什麼。

亂練了一陣子,這一天練著練著,有人走了過來,他緩慢地走近,臉上有著些許興奮的表情,但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卻是「槓片不要碰撞在一起喔!」,看起來我使用器材的動作是錯誤的。原本以為他接下來會說正確方式,結果他說的卻是「我剛才在電視看你的比賽(重播),沒想到你就從電視跑出來」。

這就是與蔡承翰的第一次接觸。

最後我成為他的學生好多好多年,最後成為好友,原因不是他也看棒球,也不是他很有話術,而是他表現在工作上的熱情,蔡承翰對於練好自己及讓別人更強這件事,充滿熱情

投入一件事好好享受  再累也要保持熱情

我的工作也是一樣,一年平均100場棒球轉播下來,老實說真的好看的比賽不到10場,有些球賽可能前2局就勝負已定,有的則是9局超過4個小時還拖著,如何保持轉播時的熱情並不容易。所以我們一上台就該像藝人一樣,全心全力去「表演」,觀眾根本不會在意也不想知道你昨晚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和家人吵架。

像以前中廣高雄台的張大樑,那時我們在立德棒球場播比賽,但他的工作不是只有轉比賽而已,白天還有採訪工作,加班費好像沒有多太多,我記得同台記者李國彥曾用「差不多買瓶枇杷膏」來形容。

即使在這樣情況下,張大樑每場比賽都播得很精彩、生動活潑,有時遇上爛比賽,根本沒什麼好講的,他就會分享一下白天跑新聞的有趣內容,讓觀眾不至於太沉悶,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播球的人如果自己不快樂,聽眾怎麼聽得快樂?」這句話我一直記到今天。所以再怎麼累、爆爛的比賽,也始終提醒自己打起精神,要樂在工作。

平時扎實訓練  帶著輕鬆愉快心情完成挑戰

蔡承翰似乎也是如此,身材不高但嗓門很大,容易讓人感染到他的熱情,教學也是一樣,很習慣在學員做好一次動作時,在旁高喊「oh! ya!」,即使你只是蹲個40、50公斤都會很有成就感。

在棒球圈30餘年,看過不少例子,某些選手在A教練指導時完全沒改變,但換了B教練後卻進步神速,這可能是他剛好開竅,但更多的時候其實就是選手和教練契合問題,兩人頻率、指導的方式都對,結果就大不相同。

和蔡承翰亦是如此,跟他上了不少年的課,除了在肌力訓練上的進步之外,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他對任何事情的樂觀態度,還有勇於嘗試的精神

蔡承翰有個完賽3步驟的說法,哪3步驟?就是「完成報名、比賽人要到現場、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完賽」。

講粗魯一點,這種聽起來有說跟沒說一樣的話根本就是放屁!仔細想好像真是如此,至少沒有前兩樣其他免談,但重點是第三個,是我最難達到的,不論參加什麼項目,都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可是他似乎就可以輕鬆面對,我是到了很後來才明白一個道理,蔡承翰每次都完賽,包括226等3個不同等級的三鐵,他都能順利跑回終點,是來自於長期紮實的訓練結果

至今我還很難做到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完賽,不過蔡承翰勇於嘗試這一點,倒是影響我不少。

記得他第一次推坑要一起報名參加51.5公里三鐵賽時,我真的以為他在開玩笑,心想我連半馬都跑得二二六六,怎麼可能還兼顧其他兩項,但蔡承翰就是有那種熱情鼓舞人一試,結果我就這麼「完成報名、比賽人要到現場」,接著雖沒有輕鬆愉快,不過游過活水湖、騎完自行車,最後再跑完10公里時,那個感覺很夢幻。

如果沒有蔡承翰推一把,我不可能完成三鐵賽事,更不可能開啟後面的挑戰。

母親、徐生明總教練離世的警鐘:想做什麼事,不要等

另一個影響我轉變的是母親的離世,如果讓我選擇她還健康活著,而我放棄完成這麼多東西,那我會願意,但痛的就是那是不可能的。

我是單親家庭,從小媽媽獨自扶養我和姊姊3人,識字不多的她,這一路走來到底吞了多少淚,我不知道,只知道記憶中她永遠面帶笑容、聲如洪鐘,這一點似乎遺傳給了我,再苦、再累,總得打起笑容。

母親總是那樣樂天,她愛爬山,後來還在竹東的山上蓋了房舍,健康的身體加開朗笑容,每個人看到她都說她至少活到90歲,如果是真的那該多好,但癌症還是帶走了她,留下也以為她會長命百歲的我。

中國作家李師江說:「我們和父母之間沒有遺憾就不成人生了。」

每個人都這樣嗎?但沒有好好盡到孝道真的是我的遺憾,然後開始慢慢憶起,她在世時根本不會想起的一些小事:小學時她牽著我去東園市場小攤吃東西,媽媽說吃不下就把一盤肉推給我時的笑容;高中回到家,見到她在家昏暗燈下做代工的背影;當兵在新竹新訓中心,她冒著大雨提著大包小包來探親的身影……。

我們和父母之間沒有遺憾就不成人生了?若是,那我的人生真的遺憾,媽媽的離世也讓我更感慨生命的無常。

加上那一陣子很多身邊認識的友人突然就這麼走了,最記得的是徐生明總教練。忘了是誰用訊息通知我「徐總走了」,我還問他徐總要去哪?我直覺地以為所謂的「走了」只是要換到其他球隊而已,你怎麼能接受前兩天還見到的人突然就這麼離世了,太突然了。

不算頓悟,只是慢慢覺得以前都說「等到哪一天……我就……」,其實人生變化真的很快,如果不珍惜現在,很現實地說一句,你可能也等不到那一天。

所以2015年起,我陸續完成了些事情,北韓跑馬、騎車環島、橫渡日月潭、一一三鐵人賽、徒步環島、一日北高、百岳登高,還有一些有趣的學習及活動,滑板、彈鋼琴、划龍舟……

捨得一個舞台  把時間留給自己

做這些事的過程中,我還把「時間」騰了出來,將經營超過10年的運動媒體TSNA無償交給卓君澤。

先說為什麼要交棒。從成立到找接棒者,TSNA一直是收入大於支出的媒體,這在台灣很難,尤其一直堅持的新聞品質,我未曾打過折扣,所以玩不下去並不是它的理由與選項。

很早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TSNA該往何處去?那時已經意識到未來的媒體走向對經營者會是很大的挑戰,而對不想投入點閱率大戰,只靠品質維生的我而言,該把這個團隊往哪裡帶?

從很多商業上血淋淋的案例可以觀察出,如果眼光未能放遠,那麼再好的品牌也是可能有終結的一天。那就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是好幾個人未來工作(收入)的問題。

以我這個傳統媒體出身的人,能思考的方向真的很有限,如果有誰或團體有能力帶著TSNA往前走,我很樂意無償雙手交給他們,只要答應我保障現有員工的工作權益。

能帥氣轉身也得感謝每個階段的我,努力工作、存下每一分錢,每個人對金錢的定義不太相同,「有錢」對我而言是指「萬一早上叫不起來永遠睡著了,家人也不至於流落街頭」。

當我把這個決定和太太淑華說了之後,她沒有特別講什麼,一家公司就這麼送給別人,而不是留著等兒子接班,沒有反對的聲音而是全力支持我的選擇,令我感動。

接著我將此事公開在社群媒體上,有人在底下留言道「捨得一個舞台,就能再創造一個非凡的舞台」,說得真好,也的確是如此。我在想如果沒有勇敢「斷捨離」,那麼現在的我還是和以前的我沒什麼兩樣,同樣被許多雜事綁架,同樣處在高壓力下活過每一天,那另一個舞台就很難出現

(本文摘自曾文誠著,《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跨越年齡,超越極限,勇於挑戰的曾文誠》,堡壘文化出版)

2021/08/17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60歲後還能跳鋼管舞、溜滑板、當DJ!俄羅斯攝影師鏡頭下突破極限的活躍酷老族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