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德歐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當年老喪失行動力,生活上有哪些麻煩,只有親身經歷或照顧父母的子女懂得。畢德歐夫分享一位在保險業多年的讀者,因為照顧中風父母,進而思索自己與太太無子女可託付的老後該如何規劃。例如辦以房養老+委外住租賃平台+年金保險,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有位照顧中風失去行動能力的雙親,從事保險業多年的讀者跟太太膝下並無子女,昨天聯繫我,表示: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年老的時候,喪失行動能力時,你要請託子女或朋友去幫你領錢或者申請理賠,其實有很多難題,要怎麼解決,用什麼方法,也分享了如何規劃他的退休生活,給各位參考看看。
他熱心寫下這封信,提供給大家。
內容如下:
「週五早上又接到一通電話,因為家中大老己經連打3天的電話,藍牙耳機你什麼時候送過來?在上班時段中發誓週六一定送過去。
有照顧過長輩經驗的朋友一定和我一樣苦笑,再過20年你就懂,照顧孩子也許5年你可以得到稍微的喘息,因為孩子會長大,但老人家5年後狀況往往只是更惡化,並不會好轉。
當你看到加生菜的油醋醬,被年邁雙親加到飯中一次就半瓶,你只能用更多的耐心照顧而不是吼叫。(當然做起來很困難)
老後沒有子女照顧 如何安排自己的老年?
父母年邁,幸好還有我們,但沒有小孩的我們,又要如何安排自己的老年?如何有自在的人生,別像足球一樣被眾人踢來踢去。學財務規劃與保險的我思考未來,主要就4個層面:
1. 穩定現金流
辦以房養老+委外住租賃平台+年金保險,即可有穩定的現金流,每個月有3~5萬的淨現金流入,生活不成問題。
以房養老舉例:以1,000萬房產設定600萬,換得20年每月2萬5,000元生活費,外加年輕時置產一間房子,我目前租金收入1萬6,000元,每月將會有4萬初出頭的淨現金流入+勞保年金,住有品質的養老村不成問題。
2. 老年醫療
做到5,000元╱日醫療日額,30萬的實支實付,8萬失能保險╱月,銀髪意外險100萬的意外實支。
不管未來是否身體不適,行動不便,出錢的是保險公司,才能確保醫療照顧品質。看多了現實面,帳戶有錢,錢不見得會用在自己身上,確保老年最大筆的醫療開銷,不會挪用到我的退休金準備。
3. 生活照顧
70歲前住自宅或租遊輪艙房去看世界,70歲後搬進養老村。
我希望有人幫我換燈管、修馬桶丶打掃環境,老人院或養老村品質差異甚大,現在許多新世代不生族,覺得未來到養老村就好,但有幾位真的去看過環境?最終還是要燒錢,要不然你絕對看不上眼的。
4. 法律層面
辦理意定監護,委託公益團體做監護人。當我行動不便時,有人能代我簽名行使所有權利。
請大家想一下辦文件,財產、投資、保險、領錢、租房子,換發身分證,這些都要本人簽名,如果是無法簽名的狀況會發生什麼事?
答案是:變成人球。
若無意定監護 連申請保險金、簽名領錢都成問題
我家中長輩行動不便,光領個錢就要叫無障礙計程車,和醫院請假、公司請假送長輩到銀行門囗,拜託銀行行員出來一趟,看一下長輩才能辦理業務。絕對不是給個印章、本子就可以領錢……
如果身體不健康靈魂也不在,行動不便,但他們終究還是你爸媽,你得學會成長與面對。
申辦文件簽名的程序一定要有法院的授權,委託他人代理,這也是辦意定監護的重要性。
否則光申請保險金、簽名領錢就是大問題,偽造簽名是公訴罪,沒人願意冒這個險。
幸福老人就是不求人 及早規劃以免措手不及
另提醒,退休族做年金保險,加以房養老,股票最好別投資,別不服老,老人家遇到股市大跳水,絕對難以入眠,平均8~10年會有一波較大修正,跌幅25%,每個人退休時肯定多少會遇到。
退休族群的長輩,最幸福的事,每月有錢花,花完了下月初錢又會自動補足,小孩、孫子來探望爺爺,開心付帳單買禮物請吃飯,探望父母不再是經濟的負擔。
現在上班族賺的錢不多別為難他們,不是每個人都在台積電、聯發科上班。台灣己步入老年化社會,年輕人繳房貸或房租與養小孩己經負擔很大了,幸福老人就是不求人。
筆者是6年級生夫妻檔,準備邁入50大關,幫很多客戶辦過理賠,體力好的能到處走的長輩真的不多,他們最經常出現的地方是醫院。70歲以上要嘛整天窩在家轉遙控器,要不然就是醫院排隊領藥看診居多。能夠有體力四處走走的,那真的是健康才有辦法。
我們這代兄弟姐妹一般只有2位,要顧小的又要顧老的,要照顧長輩在開銷分攤上真的負擔很大。
一切應及早規劃,才不會考驗來了才措手不及。」
此文提供給讀者參考,不管是夾心餅乾族、2人甜蜜的頂客族、還是正準備邁入60歲的銀髮族。希望大家都能更正確地面對自己的財務人生,而不是僅用買股票、買基金,去簡化了投資理財這件事。
(本文轉載自畢德歐夫FB粉絲專頁,點此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