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蔣德誼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BIGLOBE NEWS、www.zenyaku.co.jp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在下雨的日子或是前幾天,是否有頭頸或肩膀等部位痠痛、心情低落、頭痛或暈眩等不適感?這可能是因為天氣變化、影響人體內外壓力不平衡的「天氣痛」導致。醫師提醒,早晚溫差大的春秋之交、降雨或是鋒面季節,氣壓都容易產生變動,這時就要留意身體狀況,多作休養生息。
為何外在天氣的改變,會連帶影響人體狀態?在日本開設專門門診,被稱為「天氣痛」博士的愛知醫科大學客座教授佐藤純表示,「天氣痛」指的是:因為天氣變化,導致原本就有的疼痛等症狀惡化,或是身體產生種種不適的總稱。
在佐藤純的患者當中,約莫有63%為女性,且幾乎都為40歲以上。在日本,約1,200萬人有天氣痛的困擾,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發生;而在台灣,每到季節交替時,因頭痛、關節痛或是暈眩等症狀前往求診的人數也會增加2成左右。
氣壓變化影響交感神經 讓身體失去平衡
天氣痛的症狀或是發作的時機因人而異,除了最常見的偏頭痛之外,像是肩頸僵硬痠痛,心情沮喪低落、曾有舊傷的部位感到疼痛,關節炎以及氣喘、更年期症狀惡化,也都是可能的症狀。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指標性症狀,若符合項目愈多,天氣痛的可能性就愈高:
□ 對天氣變化很敏感,可以感覺到要下雨了
□ 搭乘高鐵、飛機或是高樓層電梯時,容易覺得耳朵痛
□ 容易暈車
□ 春秋之際或是梅雨季等季節轉變的時候,身體容易不舒服
□ 天氣熱時身體容易有發熱感、天冷時又容易四肢冰冷
□ 下雨之前,容易覺得想睡、頭痛
□ 肩膀容易僵硬
□ 頸部經常習慣性痠痛或疼痛
□ 過去曾受過比較嚴重的傷
□ 經常偏頭痛
□ 生活中有很多壓力來源
為何外在天氣的改變,對人體健康也會有影響?佐藤純指出,原因就在於天氣變化會影響氣壓高低,若氣壓突然改變,體內偵測氣壓變化的內耳較為敏感者,就可能會影響人體自律神經系統的作用,造成體內外壓力失去平衡。
例如交感神經如果過於活躍,就會刺激痛感神經,產生頭痛或是舊傷疼痛等症狀,副交感神經如果過於活躍,就會產生倦怠感以及情緒低潮。
早晚溫差大的春秋季節、降雨連綿不斷的梅雨時期,甚至颱風季節前後,氣壓都容易產生變動,這時就要多留意身體狀況,作適當的調整及休養生息。
預防天氣痛 規律作息與補充營養最重要
那麼,如何預防天氣痛造成的身體不適?佐藤純表示,要改善與自律神經相關的疾病,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至為重要,其中又以睡眠和飲食最為關鍵。
首先是早睡早起,並且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睡前一小時可將室內的照明稍微調暗,並避免使用手機等3C產品;起床之後曬10分鐘的太陽讓身體甦醒、讓自律神經維持規律運作。
在日常飲食當中,也可以適當攝取以下4種營養成分:
1. 維他命B群:有調整自律神經、緩和疼痛的效果。
推薦食物——豬肉、毛豆、鰻魚、花生、糙米等。
2. 鋅:有助維護身體平衡,保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
推薦食物——牡蠣或貝類、芝麻、牛奶、杏仁等。
3. 鎂:有助穩定神經、舒緩焦慮
推薦食物——牛蒡、酪梨、海藻或昆布、豆製品等。
4. 鐵質:可預防貧血、改善偏頭痛
推薦食物——肝臟、蛤蜊、深綠色蔬菜、黑巧克力。
耳朵按摩可減壓 自我紀錄有助掌握症狀
除了透過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改善天氣痛症狀,平常也可以作簡單保養及準備,預防天氣痛的產生。
佐藤純建議,可以每天早中晚各花1分鐘,做簡單的耳部按摩,持續至少一個月,有助血液循環流通,減少內耳淋巴液滯留,減少眩暈和頭痛的情形。
1. 輕輕抓著兩側耳朵,往上提拉5秒
2. 左右兩側向外拉
3. 向下拉約5秒
4. 兩側耳朵往外拉的同時,往後轉5圈
5. 像把耳朵包起來一樣向內彎折,保持5秒
6. 用手掌覆蓋整個耳朵,像是畫圓一樣緩慢向後轉5圈
平常若感覺到身體有不適感,也可以自己做記錄:(1)當天天氣、溫度 (2)氣壓(可在氣象預報中找到)(3)身體狀況簡述及服用何藥物 (4)是否為生理期間 (5)將疼痛程度依0~10自我評分 (6)運動內容 (7)當天是否有良好睡眠。久而久之,就能了解身體狀況與天氣變化的關聯性。
此外,經諮詢醫師認可後,可服用抗暈眩藥物,或是中藥裡同樣有抑制暈眩效果的五苓散、或是平穩自律神經的抑肝散等,都有助於改善天氣痛相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