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賽‧吉普森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有些人即使年齡增長,卻是處於情緒不成熟的狀態。和這樣的人相處,其實非常疲憊,他們將自己的需求與感受擺第一位,卻不在意與別人的連結,與對方的感受。50後,我們有權拿回自己的情緒自主,不要再用慣用的模式與對方相處了!掌握2個重點,為自己開啟新的相處篇章。
人際關係多半有著不成文的默契,只是我們往往不察,直到某天問題爆開。這些「合約」幾乎都潛藏於無形之中,而當你使之現形,就能看清自己曾默許了什麼。下面的練習將讓你洞悉這些條約,並讓你思考是否仍願繼續下去。
重新評估 你與情緒不成熟之人的關係
默想生命中一位重要的情緒不成熟者,把下面這些敘述放在那人身上,分別寫下「同意」或「不同意」。
1. 我同意你的需求應在所有人之上。
2. 我同意不跟你談我的感受。
3. 想說什麼請儘管說,我不會反駁。
4. 是的,如果我的想法跟你不同,那一定是我太無知。
5. 如果有人拒絕你,不管什麼事情,你會氣惱是理所當然。
6. 請指導我,我該喜歡或不該喜歡什麼。
7. 是的,我該花多少時間跟你相處,應由你決定。
8. 你說得對,在你面前我不該有自己的想法,以示「敬重」。
9. 如果你不想,當然不必控制自己。
10. 你說話不經大腦,一點都不要緊。
11. 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用等待,也不用面對任何不快之事。
12. 我同意:你不必因周遭改變而做任何調整。
13. 你不理我、吼我、見到我反應冷淡,都沒關係,我仍想跟你在一起。
14. 你當然可以不講理。
15. 我同意你不需要聽從任何人。
16. 請儘管繞著你喜歡的話題打轉,我願意閉嘴聆聽,而且不介意你從不問起我的事情。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你明瞭,你如何在無意間讓這個情緒不成熟者主導你們的關係,成為你們之間最重要的人。揭露出關係背後的條約,你將更能覺察到自己是否還願意這樣下去。
與情緒不成熟的人相處時 要留意的2個重點
2種嶄新的思維能重新平衡關係的傾斜模式,明顯改善你與任何情緒不成熟之人的相處。當衝突產生或你感到受迫,可以這麼做:
1. 看到自己與他們同等重要。(「他們重要,我也一樣重要。」)
2. 有覺知地保持自我連結,毫無條件地接納自己。(「我是很不錯的。」)
時時謹記這2件事——你與他們同樣重要,你很不錯——便能止住對方的脅迫意圖或自以為是。
當你記著這2件事,你會感到與任何情緒不成熟之人的相處變得有所不同。他們也許仍照舊行事,但如果你了解自己與他們一樣重要並保持自我連結,你將擁有全然不同以往的體驗。若能從根本上展現這種態度,對方就不能再控制你,不能讓你脫離自己,也不能誤導你相信自己矮他們一截。
重點1. 記得!你跟他們一樣重要
情緒不成熟者無法想像別人的需求跟他們的一樣重要。他們自認在關係裡占上風,便以為你當然也承認他們更重要。這種自信常讓他們流露幾許威嚴、甚至魅力,但那其實來自利己之心和情緒發育不全。所幸,現在你已能看穿這種自以為是。
一旦你開始納悶究竟是什麼讓他們比你重要時,你的自我連結便開始啟動。繼續深思下去,你將發覺根本沒有理由如此,那全是你的感覺在作祟。
當你看清自己也一樣重要——即便他們的表現完全不然——你自然會思考更主動、更積極的回應方式。你會即時提出要求。你的姿態會是一種溫和的提醒:「我也在場,我的需求跟你的同樣重要。」你會說明什麼對你才好;沒有愧色,不必道歉。站在平等的基礎上,本來就沒什麼好可恥的。
重點2. 保持自我連結,全然接納自己
當你肯定內在的自己與想法,你將感到一股全新的安全與滿足。當你無條件地接納自己,與當下的感受保持連結,你將感到充滿力量。當你鼓舞著不斷成長的自己,你將義無反顧地保護自己的能量與利益。你不會再為了簇擁情緒不成熟之人而跟自己的感受解離。只因他們習慣為首,你就要忍氣吞聲,你再也不願忍受這樣的情形。
面對情緒不成熟之人,你一定要壓下那股把自己縮到內心一處小角落的衝動。那樣拚命退避好讓他們恣意縱橫是不對的。這種自我壓縮是童年自我防衛所留下的反應,你不該讓它繼續下去。當你挺身保護自己的主張和感受就能清醒覺察,並能「充分做自己」,不再退縮當個小聽眾。
你有權力情緒自主 覺察自己的感受、情緒與念頭
情緒不成熟之人要接管你的情緒和心智,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你脫離自我。當他們使你陷入被動,會造成你情緒僵硬,自我解離。而現在,你能運用覺察來跳脫這種狀態。
自我覺察或許看來毫無作為——你甚至可能保持沉默——但卻是一項重大成就,因為那讓你不受情緒不成熟之人的期待牽制,不認為自己應該烘托其自尊,滿足其需求。覺察是很有效的心理工具,讓你能把被動的心態扭轉為主動。
當你在情緒不成熟之人面前能維持自我覺察,就能重獲情緒自主和心智自由,並能自在地做自己。能夠在與他們近身相處時,清楚專注在自己的感受為自己帶來的解脫感,簡直難以形容。
你可以這麼做:直視對方的眼睛,同時有意識地感知自己所有的念頭和情緒。看看那種感覺如何——即便他們期望獲得你的關注,你的內心卻完全警醒。
這種刻意的自我感知,是大膽地斷絕既有的關係合約,不再任由他們盤踞你注意力的中心。這樣的情緒自主和思考自由非常值得練習,如此一來,你將不會在他們面前自動放棄自己。
別只關心他們的需求,也要留意你身體的感受、你當下的情緒和你腦中的念頭。當你注意當下的直接體驗,就能停止以他們為首。
你不妨試試一行禪師的正念練習,非常簡單實用。舉例來說,你只要專注在呼吸,告訴自己:「吸,我在當下。呼,我很平靜。」留心呼吸,讓你記得自己的同在與價值,即便情緒不成熟之人想成為彼此關係的焦點。
當你使用這些新的態度與方式,就能讓彼此的相處從1個人轉為2個人。
(本文摘自琳賽‧吉普森著,《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和內在父母和解,從假性孤兒邁向情感獨立的大人》,橡實文化出版)
※50後你有哪些夢想?一起來完成50件想做的事!
歡迎加入50x50夢想計畫→https://goo.gl/E1eQ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