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一人世界旅!野島剛:用半年野放自己,人生更有抵抗力
如果不是這趟旅行,誰會發現:不穿內褲又如何?(笑)
採訪/王美珍、蔣德誼 文/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內文圖片提供/野島剛 場地協力/好人好室×七二聚場
編按:資深媒體人野島剛,被稱為「最懂台灣的日本人」,也是第一個榮獲台灣「卓越新聞獎」的外國人。這回,野島剛這回不談硬梆梆的政經議題,而是談人生:他在50歲這年,花了半年走了大半個地球,用旅行重新定位人生。身為一向被認為拘謹的日本人,甚至在旅途中學著不穿內褲。他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人生新活法?
「環遊世界」可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夢想,但真正能付諸實現的人,或許就沒那麼多了。對於長年從事新聞工作的野島剛來說,在50歲這年重新踏上流浪旅程,就像回到自己的原點。
安穩退休很好,但會不會太無趣了?
「小時候我算是有一點好動傾向,沒辦法安靜坐在位置上太久,在班上總是很顯眼。」野島剛說,直到他大學畢業進入日本5大報之一的《朝日新聞社》,「每個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沒有人有空閒管我在幹嘛,我心想:太好了,這工作正適合我。」
用「天職」形容自己的工作,野島剛記者生涯一做就是25年。期間他曾經遠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帶回第一手報導,也曾擔任派駐新加坡、台北的新聞特派員,累積無數現場採訪經驗。
在日本,絕大多數的大企業採用讓員工做到退休的「終身雇用制」,45歲時他被調回東京本社擔任管理職,「對大多數和我差不多年紀的人來說,只要在公司安安穩穩地待到退休就好,但要我每天關在辦公室裡管理部下,這實在不符合我的個性。」
這或許也是「好動性格」的影響?47歲時他毅然決定辭去穩定的報社工作,成為自由撰稿人。「在日本社會風氣中這是很非主流的決定,幾乎每個人都叫我再考慮一下。」
但是,離開報社後,他證明自己做了個好決定。持續在媒體專欄發表文章、評論,還在3年內出了5本書。「每天可以說是過得比我在報社時還忙,但很開心。」
驚覺人生有限,旅行要趁早出發
雖然日子過得充實愉快,但野島剛慢慢發現:他有些新的問題要面對了。「首先是我以前可以熬夜寫稿,現在不行了。大概晚上7、8點以後,精神就沒辦法集中。」
他感覺自己的人生像是亞當山德勒主演的電影《命運好好玩》(Click),按一下按鈕就快轉掉一段,不知不覺日子過得飛快。「算算我的人生,即使我的體力可以工作到70歲,那也只剩下20年,沒辦法再無止盡的用了。」
若他真有這樣的遙控器握在手中,應該按下的是暫停鍵,想想剩下20年要怎麼過,但要放開手邊的工作並不容易。「記者如果不在線上跑新聞,那些事情並不會停下來等你」,最後野島剛決定給自己半年時間,徹底停下所有工作、邀稿,計畫一場跨越大半個地球的長途旅行。
「當然,我還是很喜歡新聞採訪的工作,沒有意外的話應該也會做一輩子。但這趟旅行也許會給我一些不一樣的啟發。我曾經看到過去的長官在公司是很有活力的人,退休之後卻完全變了個樣。因為離開職場,沒有人告訴他現在該做什麼,我不想變成這樣。」
享受獨處,回到誰都不是的自己
環遊世界也許不如想像中的貴。野島剛的旅行路線是這樣走的:他買了一張50萬日元(約新台幣13萬6,604元),只要是聯盟成員航空的航線都能搭的環球機票,先從澳洲、紐西蘭開始,然後飛過太平洋到南美洲、再跨越大西洋到了非洲,接著一路向北至歐洲、亞洲,最後回到日本。他選擇旅行目的地的標準是:1. 以前沒有去過的,2. 以後可能很難有機會再去的。
↑在突尼西亞沙漠,劇烈變化的氣候令野島剛印象深刻。
他在一個國家只選擇一個城市前往,原則上停留一星期,最多不超過10天。「一個禮拜是還可以保持新鮮、好奇感的期限。」
為何選擇獨自旅行,而不是和家人同遊?野島剛笑說:「我是一個習慣孤獨的人,不怕寂寞,反而很能享受獨處的時間,以前在報社工作時,太太也很習慣我動不動就是3、4個月不在家。而且我覺得,人在孤獨的時候,才有讓自己思考的空間。」而這正是這趟旅程他最需要的。
↑陌生國度的新鮮體驗,是旅行最珍貴的收穫。(野島剛攝於寮國。)
把自己丟到人生地不熟的異鄉,他最大的痛快是:沒有人知道他是「那個野島剛」、或是「朝日新聞的野島剛」。
「以前人家會因為你的身分地位對你恭敬客氣,久了之後你會自我感覺良好。」野島剛認為,這樣對人生下半場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只有回到原點,把自己歸零、放空,脫離你的同溫層,回到一個什麼都沒有的人,這樣可能對身心都比較健康吧。」
旅行中的不順與意外,也可能是一種收穫
旅行的另外一個意義,也在於接受凡事不盡如人意的日常。飛往克羅埃西亞的時候,野島剛的行李被寄丟了,他試圖與航空公司溝通,卻碰了一鼻子灰:「我講的英文他們聽不懂,用google翻譯也沒辦法,我只能等,面對無能為力的事情,只能接受、適應,用當地人的方法去解決。」到第5天,他已經做好找不回的準備時候,行李就回來了。
「日本很多老人家動不動就會生氣,因為他們人生經驗長,覺得自己懂得比別人多,而且對事情的看法大致已經固定,所以遇到和自己意見不同的狀況,脾氣就來了。」但其實世界很大,別人不一定要照著你的作法做,保持彈性與柔軟,是旅行中的學習。
「不如意」的突發狀況,也發生在行程的安排上。雖然在出發前,野島剛大致已先做過一回功課,但實際走訪當地時,總免不了產生「資訊落差」。「像到阿根廷的時候,我想去總統府,或是當地的一些美術館、博物館走走,但是照著旅遊書或是網站的資訊到了現場,卻發現沒開門,抱怨也沒用。」
↑阿根廷當地特色的肉類炭烤料理「阿薩多」。
起初他也覺得困擾、不解,久而久之,他慢慢學會不生氣,「如果想去的地方沒開,我就到附近的街上轉轉、找一家咖啡店坐坐、或看一本書也很好。」他在阿根廷時,就因此意外找到王家衛電影《春光乍洩》裡梁朝偉工作的酒吧,還和店裡表演的女舞者跳了一段探戈,「這就成為我一個很難忘的美好回憶。」
↑造訪阿根廷時,意外巧遇《春光乍洩》著名場景,讓野島剛十分驚喜。
若以身體健康比喻,野島剛認為,旅行讓人得以適度接收來自外界新的刺激,「如果在熟悉的生活裡太久,太習慣環境,人會沒有抵抗力。」
理解陌生國度,以飲食引路
除了政治評論,也愛寫文化、社會觀察的野島剛,這次選擇以當地特有的傳統小吃、國民美食,做為理解一個國度的窗口。「因為飲食是和每個人都習習相關的事,平常我採訪寫作是找資料、讀書,或是聽政治人物的發言,但從飲食出發,是很扎實的文化產物。」
↑在緬甸街邊茶店,野島剛發揮記者本色,與當地人閒談政經時事。
如他在秘魯品嘗到各式琳瑯滿目的玉米料理,其實反映著過去曾在此輝煌一時的印加帝國興亡史;在緬甸,茶葉既是入菜的必備食材,茶店更是緬甸人街談巷議的社交場與情報中心。
「當然,也有不如期待或口味實在難以接受的時候,不過我倒覺得,沒有評價能參考,靠著自己發現,也是旅行的樂趣之一。」對於日本凡事習慣在設定與計畫中的民族性格而言,感受應是更為鮮明。
旅行的最大收穫:人生不再設時間表,不穿內褲又如何
於是,在這趟點綴著各種驚喜與意外的旅行結束之後,問野島剛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他說:不再為每一件事訂下時間表。
「我以前是會排好明年要做什麼、後年要做什麼,或是規定自己一年要寫一本書的人,即使離開報社3年,我的工作習慣還是完全改不了。但這趟旅行之後,好像真的有解脫的感覺,一年想寫3本、或是一本也沒有都行。」
此外,旅行也讓野島剛切身感受到:自己的體力確實是比不上當年20來歲的自己了。因此他開始勤上健身房、控制飲食,並維持每天早上寫稿、下午採訪的生活節奏,「沒有體力什麼都沒辦法做,到了我這個年紀,它絕對是第一優先。」
講到這裡,野島剛頓了一會,突然神秘兮兮地說:「這次旅行還讓我多了一個新的習慣,就是不穿內褲。」讓現場頓時沉默3秒,接著爆出一陣笑聲。「因為每天要換要洗很麻煩啊,後來就乾脆不穿,覺得還蠻自在、舒服的,現在在家、睡覺,或是比較輕鬆的場合就都不穿。」
從不穿內褲的這個意外收穫,野島剛領悟的是:50後你需要在意的事,真的比你想像中少。
拋開規則和束縛,50後的人生,解放吧。
相關閱讀:野島剛著,《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有方文化出版
2020/02/1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