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只當女工!中醫博士吳明珠:找到人生著力點,戀愛般愛它
不要忽略女性的鬥志!
文/蔡怡琳 圖片來源/日日寫真工作室、吳明珠提供
深秋的台北迎來一波冷空氣,連日陰霾伴隨陣陣雨勢,吳明珠和我們約在家中,剛踏進門,見有人等候,立刻爽朗地招呼「哈囉」,自帶朝氣一般響亮,屋子裡的空氣為之震動。
她的爽朗大方不像刻意展現,而是人情歷練過的心量,從靈魂透出來的氣質。
走過風雨,也走出一片青天,如同吳明珠的人生軌跡,處處「接地氣」,獲得廣大粉絲共鳴,沉浸於中醫藥理針灸之外,也對時事脈動保持高度敏銳。
聽她隨口分析起美中貿易戰緣由,黃金避險功能如何如何,語速如同辯論比賽,每談到一個段落,「這樣講你懂意思嗎?」她連著問,不論是講解病例還是經濟情勢,行雲流水一般,務求彼此理解通透,才能對症下藥。
女性的病 往往背後有個被壓抑的理由
但凡吳明珠現身,必定光采亮麗,水晶指甲、捲翹睫毛、吹整過的中短髮,搭配亮色系連身洋裝,各處造型打理妥貼,多年專業累積與清楚講解,成為國內婦女病與不孕症的「漢方養生教主」。
看過太多婦女,為家庭或工作心力交瘁,氣血兩虛來求診,吳明珠常勸說不孕的患者,盡可能把身體養好,「如果底子差,那將來小孩出生,脾胃功能或腎氣也會很弱,養起來事倍功半。」
她發現,病人尚未發現或者刻意忽略的病因,往往有各自被壓抑的理由。同樣身為女性,她透過觀察脈象,逐一悉心診治。知名程度連日本天后安室奈美惠,多年前也慕名而來好奇地討教,「皮膚這麼好,怎麼保養?」。
日本天后安室奈美惠於2014年來台,密訪中醫吳明珠,尋求調養身體與消除水腫的秘方。
不屈從!女性不應只是嫁人就好
很少人知道,這位專業的女中醫,其實在傳統輕女的觀念下,本來只被期望當個紡織工廠的女工、早早嫁人……。
吳明珠出身於草藥世家, 從小幫忙淘洗曝曬藥材,渾身泥土伴隨著藥味,讓她老覺得中醫「一點都不科學」。吳明珠還有四個弟妹,家道不算寬裕。
不過,她卻與生俱來一付熱心腸,形容童年的自己,「就是瘦瘦的一隻像小猴子,健談又雞婆」。因此,一路當班長到大,有同學考不及格,在她教導下,對方成績竟然逐漸起色,邀她到家中作客,卻沒想到走進了大戶人家。
「以現在標準來講是土豪吧,有庭院有傭人,同學的爸爸跟我說,你就是缺乏栽培,來跟我女兒念私立學校,兩人一起讀書,我幫你出學費,不用擔心!」出手大方,讓她至今仍印象深刻。
父母考量人情壓力難還,婉拒對方好意,只是傳統觀念難擺脫,媽媽常對她說:「妳有讀就好了啦,反正以後都要嫁人」,就像迎頭一盆冷水,但她確實知道,讀書不是「有讀就好」,還能扭轉她的未來。
吳明珠從小活潑外向,身為長女,很早開始就自己賺取學費,圖為和親弟弟到海邊遊玩。
民國六〇年代,電子、紡織工廠興起,四處缺人手,身為長女,媽媽本來希望她補貼家用去當女工。吳明珠坦言,「我媽就是不覺得我特別好,因為算過命格,不是屬於乖乖牌,沒寄予厚望」。不過,她並沒有屈從母親的性別刻板印象,反而更想掙得一片天。
加倍用功 自修苦讀上護專當上護理長
影響至深的,反而是父親的寬容,「爸爸就說男生女生一樣,只要你念到公立學校,就不用去做工。」抓緊浮木一樣的承諾,讓她加倍用功。
當時聽同學形容,當護士的環境比工廠好上許多,有專業執照,有一技之長,還可以往美國發展,吳明珠憑著自修,一舉考上省立護專(今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放榜消息一傳來,傳遍小鎮村落,街坊鄰居還調侃學歷不高的父親「歹竹出好筍」。
吳明珠和父親感情深厚,在重男輕女的傳統年代,爸爸支持她繼續念書,考取第一志願省立護專。
進入護專後,卻非從此順遂,五年級開始,實習單位緊迫盯人,加上日夜顛倒,壓得她喘不過氣,吳明珠忍不住萌生休學念頭,沒想到試探性地詢問媽媽,卻得到這樣的回答:隨便啊,反正女生以後要嫁人!
她一聽如驚醒夢中人,深怕再被媽媽要求去當女工,咬牙撐到畢業後,專業表現亮眼,又一路從小護士熬到護理長。
大病一場 著迷研究中醫藥攻讀博士
人生方向看似定調,不過自小接觸中藥,卻彷彿有股力量,牽引著她逐漸靠近。
或許因工作壓力大,陸續發現乳房纖維囊腫,和俗稱巧克力囊腫的子宮內膜異位瘤,身心交互影響,即使有護理背景,也難免沮喪。
此時父親讓她服用家傳中藥搭配針灸,一段時間後,竟發現腫瘤奇蹟似地縮小,病況也大幅減輕,讓她對中醫藥的偏見有所改觀。
「以前都覺得中藥髒髒的,在家洗啊刷的就弄了老半天,覺得西醫比較科學。可是自己當病人以後,才覺得中醫有在幫我,好像墜入愛河一樣,開始陷進去研究。」她透過插班考取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就像打通任督二脈,就此打下中西藥物學理基礎。
從北京中醫藥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吳明珠在台北開設中醫診所,吸引許多名人百姓上門。
藥學系畢業後,過關斬將考取中醫特考,實習完拿到執照,開始在台北市中興醫院(現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擔任中醫師,一方面又積極加強專業,再赴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學成後返台開設診所,由於醫術和藥方獨到,講解病情清晰穩健,迅速打開知名度。
養生秘方 常泡湯促進血液循環
行醫廿餘年,出書、演講邀約不斷,即使工作忙碌,吳明珠還是維持規律作息,每晚12點左右就寢,還長年維持一項特殊習慣──吃消夜。
她羅列牛奶、冬瓜湯、黑巧克力、堅果……,幾乎不太忌口,也不忘叮嚀「一般人不要學,太晚吃東西容易脹氣,我這是腸胃已經養成習慣,沒吃就會睡不好。」
從青春少女到婆婆媽媽都愛找她諮詢,最常被問到如何駐顏有術、維持身材窈窕?
吳明珠說自己超愛泡湯,「春夏秋冬都會泡,增加血液循環,也促進流汗代謝,在家裡一個禮拜泡澡三到五次,冬天還天天泡。」也從北投泡到日本,加上有自覺地控制體重和維持心情愉快,下過功夫,也美得自在!
吳明珠常到國內外觀光,調劑忙碌的生活,先生打點大小事,是她的最佳旅伴。
吳明珠對時尚風格頗有涉獵,培養品味有部分來自日常觀察,「衣服就看小朋友都穿這樣,就跟著穿一下,不會選那種老式的」,承襲老祖宗的中醫智慧,生活態度則抱持開放心態,從打扮到觀念,都努力跟上最新趨勢。
提到心裡頭的牽掛──兒子近年到外地求學,吳明珠認為母子連心,從小就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觀念,全力支持其所愛,卻不干涉生涯規畫,自己也沒有出現所謂「空巢期」。
元氣十足的她,邁入耳順之年,除了持續看診,也多了不少計畫,「我想去學游泳、跳國標舞,或是學一點語言,愛去日本就學日文看看」,分秒都活得精采。
邁入60歲,吳明珠仍維持40多公斤的體重,喜歡運動和到各地體驗山水,圖為到九份一遊。
吳明珠認為,年齡增長,要懂得收放自如的平衡之道,也要更體會年齡帶來的自在與加分。「現在才60歲而已,不像外科可能受限於手抖或視力退化,中醫反而因為年紀與經驗值增加,讓各種辯證論治更加了然於心。」
出身尋常市井人家,吳明珠的鬥志「遇強則強」!在診間裡、電視上、各地景點、或是自己的小日子,風風火火地創造無限可能。
2019/01/0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