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吟研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龍吟研論
龍吟研論調查兩岸1,270位20-65歲的先驅消費者,半數提到家庭幸福是幸福感來源之一,其中,「家人關係和諧」堪稱最重要的幸福基盤。維繫代間關係長期以來都是華人家庭相處的挑戰。新熟齡面對著Z世代的子女,出現跨不過的代溝,特別是抓不準關心的時機,還有關心話語如何拿捏才會剛剛好。
用貼圖代替嘮叨,降低親子衝突
隨著親代角色漸漸脫離權威,期許與下一代的關係更像朋友,多數新熟齡先驅消費者善用年輕人慣用的科技平台,以文字與圖像對話的LINE和Facebook取代容易產生衝突的直接對話,爭取更多的思考時間,也軟化針鋒相對的語氣。
63歲許爸爸與兒子就住同一層樓的對門,日常溝通以透過LINE居多,「用LINE先跟兒子說要商量的事,讓他有時間想一想。」
44歲的黃姐用貼圖替代嘮叨:「兒子正值青少年叛逆期,老待在廁所滑手機打遊戲,我會Line張可愛貼圖叫他快出來。小男生講話很衝,要減少跟他的摩擦。」各式有趣與間接溝通的互動科技設計,可以為新熟齡搭建起有效的溝通緩衝與代理機制,降低親子日常衝突的發生頻率。
創建親子交集,蒐集關心題材
少部分的先驅消費者開始積極尋找自己與子女之間的生活交集,交集不侷限在彼此的興趣、嗜好,各式家人間在意的生活標的,例如:運動、飲食、作息等,都可以透過妥善的親子互動設計,成為傳遞關心的起始點。首先,得找出親子生活交集,再建立起如儀式般的共同活動、並將家人的隱性狀態顯性化,如此一來,恰當的關心題材與問候的好時機油然而生。
解決話不投機 以健康為名的親子互動創意點子
在龍吟研論舉辦的跨域創新工作坊中,台灣中小企業家與設計師一起腦力激盪,發想出「家庭水晶樹」創新點子(如下圖),企圖解決華人親子關心傳遞的難題,體現上述親子互動設計的三大要素。
把運動設計成一個可分享標的,解決「話不投機」的困擾。即使一開始不了解家人的狀態與經驗,透過實踐共同活動,逐漸強化彼此的交集連結,經由你知我知的紀錄創造共同記憶。
順應個人作息與偏好差異,家庭成員在不同時空的運動歷程,透過呈現各自狀態的顯示載體,拿捏問候的時機和溫度將不再是難題。這個家人互動創意點子,也獲得150位龍吟先驅消費者線上社團的正面回饋。
家庭水晶樹鎖定一個需要家人彼此督促的標的:運動,簡單地將每位家庭成員的運動成果具象化。利用穿戴裝置蒐集個別運動歷程,數據匯集到代表家庭象徵的水晶裝飾物,只要身體狀況良好或有固定運動,屬於自己的水晶燈就會持續發亮;相反的,如果看到其他人的水晶燈日漸黯淡,表示對方最近沒有好好運動,或許就是關心對方的良好時機。
「一直和家人分隔兩地,有運動當媒介,可以聯絡感情、有共通話題,又能一起維持健康。」(男性,33歲)
「我和先生計畫退休後開民宿,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透過家庭水晶樹,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與互相督促規律運動,往實踐共同的目標前進。」(48歲,女性)
妥善利用科技設計各種溝通機制,或許能拉近家人間的心理距離,跨越親子代溝。家庭水晶樹只是傳達關心的互動科技點子之一,期許更多台灣企業從自身熟悉的華人家庭生活需要出發,思考各式科技創新應用。
備註:龍吟研論採一對一深度訪談方式,2013-2016年在兩岸六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北京/上海/廣州)訪談超過1600位年齡橫跨20-65歲的先驅消費者,從中描繪未來需求樣貌與變遷路徑。
(本文轉載自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原文標題為〈跨越代溝的互動創新,改變新熟齡親子關係〉)
☆加入50+LINE,每日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