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美珍(編者的話)、陳莞欣(視覺篇) 首頁圖片來源/禾光室內裝修
編者的話:
50歲後,其實人生還有項重要的修煉:學著當個「宅男」、「宅女」。
「宅」?50+在5月的專題中,不是才鼓勵大家盡量往外跑,遊學擴展視野嗎?
是的。往外遊歷不可少,然而,自個兒家中的風景也很重要。因為,50歲後,當規劃未來退休的日子,可以預期在家的時間,比起過去將大幅增加。
起床入睡、做飯用餐、蹲馬桶洗澡、看電視聊天、發呆讀書,全都在這;年輕時一切或可將就,然而老後的住宅,隨著健康與體力的改變、家庭關係的轉變(孩子離巢、喪偶等)或自身心情的轉變(更想享受自己的後半生),其實有些地方要調整優化。擁有健康、安全,兼顧愉悅與美觀的「想住一輩子的家」,至關重要。
可是,當我們翻閱國內的居家雜誌,多半仍著重展示各種裝潢華美的空間,較缺乏針對熟齡族群需求的居家環境改造。
於是,6月份我們決定製作「打造一輩子想住的家」專題,編輯部的同事查找了歐、美、日等國家討論較多的熟齡居家改造資料,替你整理出老後居家舒適必要的4個原則,縮寫正好就這麼幽默、有愛又好記——「LOVE」,它們分別代表了:
L (Light):採光
O (Optimize):完善
V (Visual):視覺
E (Ease):省力
只要把握「LOVE」原則,你自然更愛窩在家,家人之間說不定也更有愛。
每個原則下,有哪些細部的事項該注意?有哪些建議你可立即採取?有哪些新服務可以參考應用?請看本月專題!
PART3!視覺篇:怎麼看得順眼,住的安全?
「家是人安置身體和心的場所。房子設計的好,人才可能維持在放鬆的狀態。」漫舞空間設計師林育如說。
如同交友、購物,我們會重「眼緣」。然而,國人的居家環境,卻往往隨著時間久了,看得無感麻木,甚至囤積了很多舊物。其實,「家」更應得自己的眼緣,視覺規劃要符合未來所用。因為,這才是天天使用的地方。
50歲以後,居家的視覺規劃有兩大重點:看得順眼,住的安全。
想兼顧這兩點,居家的色彩、材質挑選,有哪些學問?50+採訪室內設計師、品牌選物達人和熟齡宅規劃專家,分別從風格選擇、動線規劃、安全考量和與長輩同居兼顧不同世代喜好等4面向探討。
視覺原則1:風格選擇,如何創造讓人舒服的空間基調?
林育如指出,50歲後重新設計房子,對不少人而言,是一個圓夢的機會。「這的世代的屋主,心態上是處於準備休息,或者即將享受人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