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VS.30+的家族旅行指南:快樂「耍廢」,做彼此最好的旅伴
時常吵架仍願意一起出遊,是因為我們有很深的愛。
文/陳莞欣 圖片來源/基隆游太太(echo)提供
還記得上一次,全家一起旅行是什麼時候嗎?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一家人一起出遊的機會就漸漸少了。或者,難得有機會出去玩,家人卻總為小事鬧得不愉快。50+的父母和2、30來歲的孩子們一起旅行,如何做彼此最好的旅伴?
在母親確診癌症以前,30出頭的旅行作家「基隆游太太」(echo)像時下的年輕人一樣,工作很忙、不常回家。雖然和爸媽感情很好,但總想著「家人永遠都會在那裡」。進入職場後,一家人很少有機會湊齊出門旅行。
直到2013年,56歲的母親檢查出腫瘤,一經診斷,發現已是大腸癌第四期。為了讓媽媽在剩下的日子裡過得開心,echo決定增加和家人旅行的頻率:父親節去、母親節去、爸媽生日去,想去就去。
echo今 (2018)年出版新書《廢物旅行》,紀錄和父母、伴侶一起出遊的趣事與「盡量不生氣」的秘訣。
不過,感情再怎麼好的家庭,踏上久違的旅途仍難免會有摩擦。和成年子女出門,有哪些眉眉角角不可不知?
50VS.30的旅行:上廁所、金錢觀、「隔壁老王說…」全都是衝突點
echo觀察,家族旅行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衝突的「雷點」,通常起因於兩個世代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差異。
最常見的衝突原因之一,是金錢觀不同。年輕人出國旅遊,若不是走當背包客、住青年客棧的「窮遊」路線,往往較願意花錢享受。相對的,50+的父母習慣節儉,難免會覺得捨不得。雙方的期待差異,有時會讓子女無所適從。
例如,echo有個朋友帶媽媽去澳門旅行。因為媽媽曾說「想吃好一點」,兩人到當地餐廳享用螃蟹粥。沒想到媽媽一看菜單上的價格,立刻翻臉大罵:「一碗1000塊,你也吃得下去?根本是坑人的!」讓孩子覺得相當錯愕。
30+和50+的體能差異,則會變成另一個常見的衝突來源:找廁所。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很難體會父母為何總在找廁所。如果旅途行程較趕,如廁問題就會成為引燃雙方怒氣的導火線。
例如,echo曾因媽媽總在全團集合前3分鐘想上廁所而生氣。還有朋友帶媽媽搭歐洲大陸的跨國火車,全程2小時的車程,媽媽偏偏選在下車前5分鐘上廁所,弄得兩人差點來不及下車。
echo指出,想避免這些狀況,只要路上有可以休息、上廁所的地方,不管當下是否有尿意,都要去上廁所。「以免因為膀胱問題,造成你們沒辦法順利在法蘭克福下車,最後直達阿姆斯特丹…」她笑說。
最後,和孩子一起旅行,要避免比較。echo曾聽過不少50+的爸媽,行前一派隨和,對行程沒有意見。回國後卻告訴孩子:「隔壁的張阿姨說他們去澳門都有去那個超有名的大三巴牌坊,為什麼我們沒有?」讓聽到這句話的孩子忍不住怨嘆,「做牛做馬帶爸媽出門,還不如隔壁張阿姨一句風涼話!」
家族旅行初階班,從跟團和國內小旅行開始
久違的家庭旅行,剛開始可以從低難度的初階行程入手。Echo建議,如果是到不熟悉的國家、大眾交通運輸不方便的地點,可以考慮跟團旅遊。不用找路、煩惱用餐問題,只要專心和家人相處即可。
echo建議,50+和30+初次一起出國,可以從比較鄰近的國家開始,例如日本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出國旅行前,也可以先安排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國內小旅行,作為「初階訓練班」。熟悉的語言、飲食,可以降低旅途過程中因人生地不熟而產生的張力。24小時的相處,也讓兩代人體察彼此生活習慣上的差異。
因為和爸媽在國內旅行,echo發現爸媽習慣早起。吃完早餐之後,年輕人可能已準備要出門,但爸媽還需回房上個廁所。有了國內旅行的經驗,下次出國就可以微調各自的習慣。
例如,在發現爸爸總是比自己早3小時起床後,echo出國一定會訂規模較大、設施豐富的飯店。爸爸5點起床,可以先在飯店內到處閒逛、拍照,9點再回來和女兒一起共用早餐。習慣晚起的女兒,也不必擔心爸爸會獨自走到荒郊野外。在磨合過程中,雙方的默契也會愈來愈好。
如何安排一場兩代人都滿意的自助旅行?
如果想安排自助旅行,行程該怎麼安排,才能讓兩代人都盡興?echo建議,在景點選擇上,可以安排7、8成大家都喜歡的熱門景點,剩下1、2成則依照家庭成員的喜好,選擇「次級景點」。例如,她帶爸媽去澳門時,既去了拍照名勝大三巴牌坊,也去了王家衛電影《2046》的拍攝場景老旅社。
澳門的知名觀光景點大三巴牌坊人潮洶湧。echo笑說:「即使捧著一盆仙人掌也必須替父母開錄進去」。
echo也指出,旅行中要準備可去可不去,可以彈性調整行程的「塞牙縫」景點。當行程延宕時,這類景點可以隨時取消。像是她去曼谷時,曾帶爸媽到電影《醉後大丈夫》當中出現的高空彈跳酒吧。在傍晚時造訪,可以同時看到夕陽和夜景。如果發現爸媽太累,也可跳過酒吧,直接到餐廳吃飯。
此外,echo建議,50+的爸媽可以把心打開,和 30+的兒女一起體驗新世代的旅行方式。以訂房網站airbnb為例,不少50+的父母或許會擔心:「住進別人家,安全嗎?」但其實,只要仔細確認過房東的評價,airbnb上有許多傳統住宿很少提供的有趣房源。像是泰國清邁的樹屋、柬埔寨的水上屋,都曾讓echo的爸爸驚艷不已。
考量到身為室內設計師的爸爸喜好,echo特意在旅程中安排樹屋住宿。
父母怎麼當孩子的好旅伴?笑口常開,快樂耍廢
和成年子女一同上路的旅程,也是一次角色互換的歷程。孩子小時候,我們牽他們的手走出家門。現在,換他們帶領我們認識世界。50+的我們,在旅途中不妨放下自己平時照顧者的角色,適度「耍廢」,專心享受子女的愛。
和孩子一起旅行,不妨放下嚴肅的心情,和他們一起玩。例如拍一張時下最流行的「壁咚照」。
「我覺得爸媽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整趟旅程都非常開心!」echo分享,有次她和媽媽在北海道泡溫泉。興奮過頭的媽媽一進浴場,忍不住湊到裸身洗澡的人身邊,盯著對方看。這樣的舉動對日本人而言相當失禮,讓echo覺得尷尬又生氣。
但是,正當她還在氣頭上時,媽媽從浴池裡站裡來,說:「妹妹不要生氣了。媽媽就是沒出國過。謝謝你帶我出來玩。」
即使是在媽媽過世以後,echo仍時常想起她當時的背影。她想告訴50+的爸媽,子女願意和爸媽一起出門,代表他們很愛你。台灣的父母,總是習慣在外人面前說好話,在自己人面前說壞話。如果你喜歡孩子安排的旅行,請不要吝於表示你的欣賞與感謝,「那會讓我們覺得,和你們出來玩非常值得。」
旅行,讓我們有機會表示對彼此的愛
echo回想,在媽媽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癌痛難耐時,她總會看著照片,想著母女一起去旅行的時光。甚至,在媽媽過世以後,阿姨還夢到她拖著皮箱,在夢裡說道:「我要出去玩了!」
即便50+和30+的旅行,總是充滿了意外與吵吵鬧鬧,我們還是喜歡一起出門。因為,旅行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我們表現對彼此的愛。
「50+的爸媽可能不知道,雖然有時我們工作很忙、力不從心。但其實兒女對父母的感情,是非常深刻的。」echo笑說,「即使旅途中發生100件讓人生氣的事,只要最後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一切就值得了。」
☆加入50+LINE,每日資訊不漏接!
https://line.me/R/ti/p/%40efu3793r
2018/05/10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