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整理學:別讓娘家從生活的場所,變成囤積物品的「巢」
帶著奔向未來的心情,丟掉不需要的東西!
文/堀川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整理娘家時明白: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
前年我曾去娘家整理,當時最讓我吃驚的是,四十年來家人的生活就像地層一樣累積了下來。
我過第一個女兒節時爸爸買的七層雛形娃娃、弟弟國中時參加田徑社團的運動服和球鞋、我學生時代的交換日記等等。還有已經沒有播放器了,卻有大量的唱盤與錄影帶、爸媽兩人生活中不會用到的餐具與鍋具、早已過期的二十年前食物庫存。三房兩廳一廚房的公寓裡塞滿物品,層層疊疊的東西看起來像是快要崩塌,變成了一個危機重重的家。
這種時候我更加確信家裡塞滿東西並不是代表生活很豐富。想要的東西就要得到這種想法很正面沒錯,但是這樣的想法會造成連不需要的東西都囤積下來。
我父母覺得「丟掉太可惜」,丟掉東西讓他們有很大的罪惡感。就像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會買更好的東西給你們」,我將多到滿出來的東西丟掉。最後我處理掉的東西總共裝約一百個垃圾袋的分量。明明就討厭丟東西,但為了他們好還是狠下心把東西處理掉,幾個月後我問他們:「有什麼丟掉後覺得困擾的東西嗎」,他們回答:「好像沒有」,所以我只是把不需要的東西丟掉而已。
真正需要的東西真的沒有那麼多。囤積過多的東西會讓生活更不方便,也會讓家裡變得危險,所以我覺得趁爸媽還身體健朗時整理好真是太好了。
帶著奔向未來的心情來丟棄東西並不可怕,反而是件好事,自己的心情也會為之一變。
我整理娘家的順序:
1.每次一小區域,將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
2.與父母一起將東西分類成現在在用的、沒在用的、要丟掉的三類。
3.現在在用的東西,以及雖然沒在用、但先留下來的東西先放回原本的位置。
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步驟反覆進行,但如果沒在用的東西數量太多,在分類時會讓人幹勁全失。不過不想讓人來、不敢邀請人來的家不知不覺就會變成「巢」。孩子和孫子會想要回來的開放的家,對父母來說絕對是比較好的,我這樣想之後就又有努力的動力了。
讓家裡有「好氣」循環
當家裡塞滿許多東西,會讓我覺得快要窒息,我覺得家裡有「氣」與「氣場」。當家裡擠了滿滿的東西或讓空氣無法流通,就會有不好的氣淤塞,所以我盡量東西用完後都收好,不亂丟。
不過,在每天不斷重複的生活中總是會有偷懶的時候。洗乾淨的衣服,想說「明天要穿那就先放著就好了」就丟在沙發上。然後隔天又這麼做,最後沙發就變成堆滿衣服的地方了。如果繼續放任下去,最後就會發現屋子裡到處都有不好的氣沉澱了。
不好的空氣會從待洗衣服堆、水槽的排水口、洗手檯上的起霧鏡子、屋中角落累積的灰塵慢慢冒出來,並沉積在屋裡。而這些空氣停滯在家裡,家人呼吸這些空氣,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的!
我希望會有好事來到家裡,所以我得把家整理乾淨。為了有健康、好心情的生活,就只有整理一途。就像在自然漂亮的地方呼吸乾淨的空氣,身體就會健康一樣,我想將家裡整理乾淨,讓家裡有乾淨的「氣」與「氣場」。
(本文摘錄自堀川波著,《每天都是好心情:隨手創作收納幸福生活》,遠流出版。)
2018/03/1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