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美珍:用「時間表」來減重,用自己的道理過生活
50以後,用一種自己舒服的方式過日子。
文/丘美珍 圖/shutterstock
前陣子去歐洲旅遊時,行程走到一個千年古城。同行的在地女導遊在遊覽車上詳盡介紹該城歷史時,突然中間插了一句話:「時間對景點很仁慈,越有歷史的景點越有價值;時間對我卻很殘忍,我今年沒來由的莫名胖了5公斤啊!」
聽到「變胖」這個關鍵詞,座位上的我從昏昏欲睡中警醒,伸長脖子看看導遊,嗯,跟我相仿的年紀,跟我一樣的問題。
醫生說,更年期後因為雌激素減少,脂肪代謝變慢,再加上脂肪分布的部位改變,所以,慢慢地,我的小腹越來越壯觀,終於到了無法忽視的程度。
低頭看著自己腰間這新增的線條時,我憶起這裡面潛藏了多少美好的記憶。
春天,娘家祖孫三代驅車到竹子湖山景餐廳,享受當季盛宴:清蒸石斑、三杯中卷、蒜苗炒松坂肉、豆乳龍鬚菜、油炸冰淇淋搭配一大鍋山藥紅棗排骨湯, 杯盤交錯中有著歡聲笑語。餐畢,全家拍下美好的全家福照片,盡興而歸。
夏天,有朋友從海外歸來。我們悠遊台北巷弄,尋訪曾經的美食記憶。烤鴨三吃、擔仔麵、蚵仔煎搭配精釀啤酒,唇齒中吐露年輕往事。離別以來,人事已非,不變的只有那存留在味蕾上的美食美飲,守護著我們綿長的友誼。
秋天,完成一個重大專案。周末,跟孩子一起買了鹽酥雞在客廳追劇慶功。家裡附近那一家鹽酥雞據說是名店,所有食材成堆如小山,擺放在明亮潔淨的展示台上,預言著來自山海的美味。我們買回鹽酥雞、魷魚嘴、甜不辣、雞米花、肥腸、炸皮蛋、杏鮑菇,滿滿放了一桌。當然,.這一切酥脆美味如果不搭一杯清玉珍珠奶茶就不算完美,不是嗎?
這一切美好的時光,如今都化為我身體的一部分,藏在我低頭就可以看得到的所在。
所以,減重的時間又到了。
曾經,我是一個旁觀別人減重的人,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胖了變瘦,瘦了又變胖。
之前與一個熱衷減重的主管共事,看他一路試過各種方法,包括:海藻按摩皂洗浴法(聽說這種神奇香皂洗哪裡瘦哪裡,說明書上還慎重警告女性千萬不要用在胸部),蘋果減肥法(在三天內只吃蘋果,吃飽為止)。
有一次去他辦公室開會,見他兩手10根手指頭纏滿了白色膠帶,我大驚問道:「老闆,你受傷了?」沒想到他神祕地回應我:「這膠帶纏住了穴道,可以減肥。」
最後,我的主管到底減了幾公斤,我已不復記憶。不過,想要減重的人擁有多麼強大的創意和韌性,我總算見識到了。
四十歲時,我因為生產後一直沒有自動瘦回去,人生中第一次覺得應該要認真減重。
我跟一個朋友打賭,9週內要減掉8公斤。以前從沒聽過的BMI(體重除以身高平方)、體脂率,進入我的腦海中,每天早上量體重成為生活重點。
我打聽眾人的減重經驗,上網找尋「聽說有效」的食譜,最後決定採用當時流行的阿金減肥法,也就是透過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轉換體質,把身體變成燃燒脂肪的載具,達到快速減重的效果。
實際執行時,剛開始體重戲劇化的減輕,大約一周可以減0.5到1公斤。減重的節奏並不是每天減一點,而是可能一連五天體重沒有變動,卻在第六天突然瘦了一公斤。
但是到了第三周時,我感覺心臟不太舒服,身體在呼喊著碳水化合物(好想吃米飯和麵包啊)。這時候,我剛好看到一篇文章說,碳水化合物對身體的運作還是必須的,如果是為了減重的考量,可以考慮把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在不同餐分開吃。好主意!
於是,我的三餐飲食變成這樣:
早餐:
美而美的鮪魚蛋三明治。但是請相熟的老闆娘把鮪魚蛋和土司分開裝,早上吃掉鮪魚蛋,下午肚子餓的時候再吃掉麵包。
中餐:
500CC濃稠精力湯一杯。
晚餐:
一碗湯加上餐桌上的蔬菜。
然後,晚上十點半就寢。(不然會很餓,很想吃宵夜)
如此經過9週後,猜猜最後我打賭贏了嗎?
沒贏,我輸了。預定要減8公斤,我減掉7公斤,但這樣的小輸卻令人開心。畢竟,原來穿不下的牛仔褲如今可以輕鬆套上,甚至還要加條腰帶才不會太鬆垮,這種成就感太迷人了。
這9週我有運動嗎? 很想,但是那時工作太忙沒時間,下班後唯一做的就是常常泡澡,據說這樣可以增加新陳代謝。
帶著這樣的戰績,我輕鬆地過了好幾年,直到最近這一年。
這幾年我規律運動,甚至聽了體適能教練的建議開始肌力訓練,飲食並不特別任性,大部分簡單清淡,偶爾因應場合吃喝,隔天必定調節少吃。即使如此,近一年來體重不時擺盪,令人煩心。
也許有人問,胖點有何不好?美國名人歐普拉過去近30年體重在70~100公斤間長期擺盪,到最後,她似乎頓悟了真理,宣稱:「往後不再追求輕盈,而要追求健康!」確實,只要健康,多幾公斤何妨?
我不反對歐普拉的說法,只是,對我而言,我更希望體重代表的不只是一個磅秤上的數字,而是一種讓我安心的生活方式,能兼顧我的飲食品質、交誼樂趣,工作習慣。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種奢求?不過,最近卻意外地發現了這種對我而言,終極的減重方式,名叫8小時減重法。
在自己設定的8個小時內吃完早餐、中餐、晚餐,能吃的時段中,甚麼都可以吃,但不該吃的時段,只能喝水。這樣的減重方法,簡單明瞭,意外地讓我有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日常生活,使一切更趨於合理、帶給我更多的滿足和成就感。
我設定的進餐8小時是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4點半,在這8小時內,想吃甚麼都可以。
我的飲食一向清淡(50歲之後不都如此?),即使獲得這樣的「特許」,也沒有真的大吃大喝,因為實在也吃不了那麼多,頂多在下午茶時吃塊蛋糕,已經很滿足了。
對我這種居家工作者來說,在下午4點半就將晚餐吃完,有甚麼好處呢?
我發現我多了半天的時間,可以多做許多事!
如果設定晚上10點半就寢,晚餐後我有整整6個小時可以運動、為家人煮飯、讀書,寫作,這是我以前從來不曾開發的時間區塊,簡直令我驚喜非凡。
二個月前,這樣開始了新的每日時間表之後,我戒掉了晚睡的習慣,精神更好;多了運動的時間,身體更清爽;有了完整的夜讀時間,覺得自己更充實;沒有犧牲與朋友喝下午茶的樂趣,吃甜點少了罪惡感,最重要的,體重真的下降了(雖然只有一公斤),我比以前吃得更愉悅還能變瘦,這實在已經令人滿意到不行。
比起上一次減重7公斤的成果,這次顯然減得少,不過,如果繼續下去,說不定身體會給我更多的回報。
經過這一次,我再次體會到,時間真是奧妙的藝術。而能夠重新調整時間表,符合50歲之後生活的人,有機會真正變成世上少有的「時間藝術家」。擺脫慣常作息,重設生活時間表之後,時間真正為我所用,每一天我都以自己想要的順序,讓好事一一發生,這真的是太神奇了!
50+ tips:
1.50歲之後的體重,代表的不只是一個磅秤上的數字,而是一種能兼顧飲食品質、交誼樂趣,工作習慣的生活方式。
2. 試著改變三餐的時間,不用世俗的成見,而用自己舒服的方式來過日常生活。
3. 與自己的身體誠實對話,聆聽來自身體的需求,吃得健康睡得好,這樣才會有身心均衡的日常生活。
2017/12/29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